-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髖部骨折保守治療的康復要點包括體位護理、功能鍛煉、營養支持、預防并發癥以及定期復查等。 1.體位護理:保持正確的體位,如仰臥時在兩腿間放置枕頭,防止髖關節內收、內旋。 2.功能鍛煉:早期進行肌肉收縮訓練,如股四頭肌等長收縮;中期可進行關節活動度訓練;后期逐漸增加負重訓練。 3.營養支持:多攝入富含蛋白質、鈣、維生素 D 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魚肉等,促進骨折愈合。 4.預防并發癥:注意預防壓瘡、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定時翻身、拍背,鼓勵深呼吸和咳嗽。 5.定期復查:按照醫生建議定期復查 X 線,了解骨折愈合情況,以便調整康復方案。 總之,髖部骨折保守治療后的康復需要患者積極配合,遵循醫生指導,逐步恢復髖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2024-10-23 11:3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卓銘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康復科
-
髖部骨折也即股骨近端骨折,主要包括股骨轉子間骨折股骨轉子下骨折股骨頸骨折以及合并股骨干骨折的股骨頸骨折,其中股骨頸骨折和股骨轉子間骨折常見。鼓勵患者盡量日常生活自理,在保持患側髖部穩定的情況下活動健側肢體,具體鍛煉方法為:骨折復位固定后即可早期做趾與踝關節的主動伸屈旋轉活動練習,股四頭肌靜止收縮,3~4次/d,每次10下術后第二周開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轉不內收情況下做髖與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3周后可主動做屈伸患肢練習,方法是坐在床邊,小腿下垂,雙腳踩地或腳蹬地,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在骨折恢復期,術后1個月要加強髖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復行走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主要方法是進行坐位與站位轉換活動練習,以鍛煉髖關節;踝關節主動屈伸旋轉活動,以及下蹲起立功能鍛煉時要堅持鍛煉,活動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漸進。 保守治療方式,雖經治療也可達到骨折愈合,但臥床時間較長,并發癥多,病死率高而且由于固定不可靠,常造成骨折畸形愈合,形成髖內翻短縮等畸形,目前多主張積極手術治療。手術的優勢在于對骨折行早期內固定,或行人工關節置換,使患者可以早期活動,從而減少并發癥,提高生存質量,降低病死率。
2024-10-23 2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