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手腕骨折后的功能恢復鍛煉十分重要,包括屈伸練習、旋轉練習、力量訓練、靈活性訓練、抗阻訓練等。 1.屈伸練習:緩慢地進行手腕的屈伸動作,每次盡量達到最大活動范圍,重復多次。 2.旋轉練習: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手腕,增強手腕的旋轉能力。 3.力量訓練:可使用握力器等工具,逐漸增加手部的握力。 4.靈活性訓練:通過撿豆子、系扣子等日常活動來提高手腕的靈活性。 5.抗阻訓練:借助啞鈴等器材,增加手腕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手腕骨折后的功能恢復鍛煉需要耐心和堅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過度勞累和受傷。如果在鍛煉過程中出現疼痛、腫脹等不適,應及時停止并咨詢醫生。
2024-10-21 19: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卓銘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康復科
-
手腕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受傷者中以老年人居多,大部分患者是因為跌倒后手掌著地所致。骨折多發生在橈骨遠端近關節2cm處,臨床上稱為柯力氏骨折。如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腕關節將遺有關節畸形、關節活動功能受限,以及關節疼痛等癥狀,常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因此,診治時必須做到正確的復位、良好的固定。 1>功能鍛煉早期: 傷后1-2周內,傷肢腫脹、疼痛,骨折斷端不穩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訓練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消除腫脹和穩定骨折。功能訓練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做等長收縮。即在關節不動的基礎上,患肢肌肉做有節律的靜力收縮和放松。既我們常說的用力繃緊和放松,來預防肌肉的萎縮或粘連。 2>功能鍛煉的中期: 傷后2周至骨折的臨床愈合。傷肢腫脹逐漸消失,疼痛緩解,骨折斷端出現纖維連接,并逐漸形成骨痂,骨折處穩定。此期除繼續進行傷肢的肌肉收縮訓練外,可在醫護人員和健肢的幫助指導下,逐漸恢復骨折的近端,遠端未固定的關節的功能活動和骨折上下關節的活動,并逐漸由被動活動轉為主動活動,增加主動的關節屈伸活動,防止肌肉萎縮,避免關節僵硬,減少功能障礙。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盡早起床進行全身活動。同時,應配合理療方法達到消腫、止痛,促進骨痂形成的目的。 3>功能鍛煉的后期: 也就是達到臨床愈合或已經去除外固定,骨性骨痂已形成,X線檢查已顯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撐力。但多數存在鄰近關節的關節活動度下降,肌肉功能萎縮等功能障礙。因此,此期康復的目的是恢復受累關節的活動度,增強肌肉的力量,使肢體功能恢復。訓練的主要形式是:加強傷肢關節的主動活動和負重練習,使各關節功能迅速恢復到正常活動范圍和正常力量,注意全身功能訓練的協調性以及步態訓練。同時結合訓練目的和病情變化配合理療方法。同時也可以配合中醫外敷健骨復位貼,可以起到復位恢復過程中促進愈合和消腫止痛的作用,有效避免后遺癥的發生。
2024-10-21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