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蛋白質缺少的評價指標主要有血清白蛋白水平、總蛋白含量、氮平衡測定、身體測量指標、蛋白質攝入量評估等。 1.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是反映蛋白質營養狀況的常用指標。正常范圍一般在 35 - 55g/L,低于此范圍可能提示蛋白質缺乏。 2.總蛋白含量: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總蛋白降低常與蛋白質攝入不足或消耗過多有關。 3.氮平衡測定:通過測定攝入氮和排出氮的差值來評估蛋白質的平衡狀態。負氮平衡可能意味著蛋白質缺乏。 4.身體測量指標:如體重、上臂圍、皮褶厚度等。體重下降、上臂圍和皮褶厚度減少可能提示蛋白質營養不足。 5.蛋白質攝入量評估:了解日常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量,若長期攝入不足,易導致蛋白質缺乏。 綜合運用這些評價指標,可以較為準確地判斷是否存在蛋白質缺少的情況。但具體診斷還需結合臨床癥狀和其他檢查結果。
2024-10-09 19:1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譚榮韶 主任醫師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三級甲等
營養科
-
蛋白質缺少的評價指標有很多,宏觀的指標包括體重、水腫等方面。例如你很消瘦,臨床上被稱為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癥,能量熱量供應不足,營養攝入也不足;另外還有體重可能在正常范圍,但是會出現水腫,腫得很厲害,有可能缺乏。因為血液中的蛋白質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維持人體中的“膠體滲透壓”,如果人缺乏蛋白質,滲透壓失去平衡,大量的水就會進入細胞間隙,導致人體出現水腫的癥狀。 另外還有微觀指標,可以通過抽血檢驗血液中的蛋白水平,還可以通過氮平衡實驗來檢測,氮平衡實驗是測定和比較人體攝入氮量和排出氮量之間的關系。吃進去的量為攝入氮,然后收集測定尿液糞便,測定排出氮。如果攝入氮等于排出氮,為氮平衡,說明蛋白質攝入充足;如果攝入氮大于排出氮,為正氮平衡,提示部分攝人的蛋白質用于體內合成蛋白質,蛋白質堆積,供細胞增殖,兒童會長高長大,這種情況多見于孕婦、兒童及患病初愈的患者或者康復期患者;如果攝入氮小于排出氮,為負氮平衡,其原因多為蛋白質攝入量不足,主見于饑餓以及患消耗性疾病時。
2024-10-09 2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