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頜面部間隙感染主要有眶下間隙感染、咬肌間隙感染、翼下頜間隙感染、顳間隙感染、下頜下間隙感染等。 1.眶下間隙感染:多由上頜尖牙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化膿性炎癥或牙槽膿腫引起。局部表現為眶下區紅腫、疼痛。 2.咬肌間隙感染:常源于下頜智齒冠周炎,也可由磨牙根尖周炎等擴散導致。主要癥狀是咬肌區腫脹、變硬、壓痛。 3.翼下頜間隙感染:多由下頜智齒冠周炎及下頜磨牙根尖周炎癥擴散所致。患者會有張口受限、吞咽疼痛等癥狀。 4.顳間隙感染:常由咬肌間隙、翼下頜間隙等感染擴散引起。表現為顳部腫脹、疼痛。 5.下頜下間隙感染:多由下頜智齒冠周炎、下頜后牙根尖周炎等引起。會出現下頜下區腫脹、疼痛,有時可伴有吞咽困難。 頜面部間隙感染需要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治療方法包括應用抗生素、切開引流等?;颊邞⒁庑菹?,保持口腔衛生。
2024-10-15 15:4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房思煉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三級甲等
口腔科
-
頜面部間隙感染是顏面、頜周及口咽區軟組織腫大化膿性炎癥的總稱。化膿性炎癥彌散時稱為蜂窩織炎,局限時稱為膿腫。頜面部間隙感染根據細菌種類不同可以分為化膿性炎癥和腐敗壞死性炎癥兩種,前者常見的病原菌以溶血性鏈球菌為主,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后者主要是厭氧桿菌、球菌及梭形桿菌所致的混合感染。按頜面部間隙的位置可分為咬肌間隙、翼下頜間隙、下頜下間隙、咽旁間隙、舌下間隙、頦下間隙、頰間隙、眶下間隙、尖牙窩間隙、顳間隙、顳下間隙、口底間隙感染等。按病因分為:(1)繼發性感染,最常見的為牙源性感染;(2)腺源性感染;(3)其他來源,如較少見的創傷性、醫源性、血源性感染。
2024-10-15 2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