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潛伏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寄生于某些部位,不引起臨床癥狀,但在一定條件下可被激活而引起顯性感染。常見的病原體如病毒、細菌、真菌等都可能導致潛伏感染,其機制復雜,涉及人體免疫、病原體特性等多個方面。 1. 病原體特點:不同病原體潛伏的能力和方式各異。例如,單純皰疹病毒可潛伏在神經節細胞中,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潛伏于脊髓后根神經節。 2. 免疫狀態:人體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抑制和監視作用,在潛伏感染中起著關鍵作用。當免疫功能下降時,病原體易被激活。 3. 感染部位:常見的潛伏部位包括神經組織、淋巴組織等。如結核分枝桿菌可潛伏在肺部的巨噬細胞內。 4. 激活因素:包括勞累、應激、免疫抑制治療、其他感染等,都可能使潛伏的病原體重新活躍。 5. 臨床意義:了解潛伏感染有助于疾病的預防和早期診斷。對于一些容易潛伏感染的疾病,提前采取措施可降低危害。 總之,潛伏感染是一種特殊的感染狀態,需要我們關注和重視,以預防其可能帶來的健康問題。
2024-10-15 13:1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譚守勇 主任醫師
廣州市胸科醫院
三級
結核科
-
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都感染了結核,根據我國2000年的流行病調查數據,44.5%的人群都感染了結核菌。類似乙肝病毒的攜帶,我們把結核菌的感染稱為潛伏感染。
2024-10-16 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