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繼躍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科/胸部腫瘤內科
-
癌癥在近半個世紀以來,正愈來愈嚴重地威脅著人民大眾的身體健康,已成為多發病、常見病。全世界每年新發生的癌癥病人為1000萬,死于癌癥的病人在600-700萬之間;我國每年新發生的癌癥病人約160萬,死于癌癥的約130萬。癌癥在發達國家中為居民死亡原因第一位,在發展中國家居第二位。為此,癌癥的防治與研究正成為全世界科學家日益關注的課題。但癌癥不是“不治之癥”,人類在近半個世紀對惡性腫瘤的防治與研究進行了大量頗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已初步摸清了各種癌癥的流行情況,癌癥的病因研究尤其在環境因素方面已頗深入。由于腫瘤標志、內鏡、影像學等技術的應用,不少癌癥已進入到亞臨床癌的診斷階段。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生物治療的綜合應用使昔日的“絕癥”,今日已成為可防可治之疾病。癌癥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已使1/3以上的病人得到治愈。正確認識腫瘤,警惕癌癥的早期信號,及時診治,是癌癥治療的關鍵。
2016-08-17 08: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在我國癌癥的發病率實際是處于低水平的,而死亡率是相對較高的。死亡率較高是因為檢查出癌癥是已經是中晚期了,治療效果不是很好??墒前┌Y在近半個世紀以來,正愈來愈嚴重地威脅著人民大眾的身體健康,已成為多發病、常見病。但癌癥不是“不治之癥”,人類在近半個世紀對惡性腫瘤的防治與研究進行了大量頗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已初步摸清了各種癌癥的流行情況,癌癥的病因研究尤其在環境因素方面已頗深入。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生物治療的綜合應用使昔日的“絕癥”,今日已成為可防可治之疾病。
2016-08-18 1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