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乳腺癌與妊娠有一定關聯。孕期患乳腺癌較為棘手,需綜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包括腫瘤特點、孕周、患者意愿等。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化療、放療等,但每種方法都有其適用情況和風險。 1. 乳腺癌與妊娠的關系:妊娠期間體內激素水平變化,可能增加乳腺癌發病風險。同時,乳腺癌也可能影響妊娠和胎兒健康。 2. 孕期乳腺癌的診斷:通過乳腺超聲、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等檢查明確腫瘤情況。 3. 治療方案選擇:孕周較小且腫瘤進展快,可能需終止妊娠后治療;孕周較大,可在保障胎兒安全前提下治療。 4. 手術治療:根據病情選擇保乳手術或全乳切除手術。 5. 化療:選擇對胎兒影響較小的藥物,如紫杉醇、多柔比星等,但仍存在風險。 6. 放療:一般在分娩后進行。 7. 隨訪監測:密切監測胎兒發育和患者病情。 總之,孕期患乳腺癌需要婦產科、腫瘤科等多學科醫生共同評估,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嬰安全。
2024-10-08 19: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葉長生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乳腺中心
-
妊娠與乳腺癌并無因果關系。 與非妊娠期的乳腺癌病人相比,準媽媽被診斷出乳腺癌時,腫瘤常常已經較大且發生轉移,多數處于相對較晚期。而且其中60%~80%屬于ER(-)(即雌激素受體陰性,此類腫瘤對內分泌治療不敏感),治療起來較為棘手,病人生存率相對較低。 在妊娠期,胎盤會產生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時體內的皮質類固醇和催乳素等也會增加。而乳腺癌的發生和生長,與這些激素的水平密切相關。于是,人們自然就會認為,妊娠促進了乳腺癌的發展,甚至可能是乳腺癌發生的重要原因。 然而,事實卻出乎意料。盡管妊娠所造成的激素環境可能會成為乳腺癌的“溫床”,但近年來的研究卻表明,妊娠期與非妊娠期的乳腺癌病人在相同的臨床分期和年齡等情況下,預后并無明顯差別。也就是說,妊娠與乳腺癌并無明確因果關系。乳腺癌病人大都會接受手術、放療、化療及內分泌治療(一般為5年以上)。而乳腺癌準媽媽若選擇繼續妊娠,則不可避免地要考慮胎兒的因素。 手術治療仍然是妊娠期乳腺癌的首選治療方法。對于手術的安全性,專家指出,一般情況下,手術對母親和胎兒的風險是很小的,病人可以放心。 化療藥物對胎兒是否有危害?這是準媽媽最擔心的問題。除了妊娠頭三個月(此時期為胚胎器官形成期,容易受到影響),化療藥物可能對胎兒造成損害外,其他時間應用化療藥物對胎兒的影響有待進一步證據。 這是因為一方面,胎盤本身存在胎盤屏障,可將化療藥物屏蔽于外,不讓其進入胎盤危害胎兒;另一方面,胎盤還有一種自動清除有害物質的作用,能將不慎闖入的藥物清除出去。 臨床上見到的病人,幾乎都會選擇延遲化療,也就是分娩后再進行化療。她們主要是擔心化療藥物可能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而這種選擇對于盡早治療乳腺癌是不利的。 對于放療,由于胎兒(尤其在頭三個月時)對射線特別敏感,容易受到放射線損傷。因此在妊娠各個時期,原則上都應該盡量避免放療。 內分泌治療同樣應該盡量避免。這是因為,內分泌治療容易引起孕婦體內激素水平不穩定,可能誘發癌細胞加快生長。而且,如前所述,大多數妊娠期乳腺癌病人的雌激素受體是陰性的,內分泌治療效果不佳。此外,與化療藥物不同,內分泌治療藥物大多為激素類似物,能夠進入胎盤,對胎兒產生不利影響。 總之,準媽媽對各種治療措施既不必過度擔心,也不能疏忽大意。一旦作出抉擇,就要好好配合醫生,打好這場“抗癌保胎戰”。
2024-10-08 2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