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服用糖皮質激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時,需要注意藥物副作用、用藥劑量、用藥時間、聯合用藥及定期復查等。 1.藥物副作用:可能出現滿月臉、水牛背、骨質疏松、血糖升高、血壓升高等。 2.用藥劑量:應遵循個體化原則,從小劑量開始,根據病情逐漸調整。 3.用藥時間:一般不建議長期大劑量使用,病情緩解后需逐漸減量。 4.聯合用藥:常與改善病情抗風濕藥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聯合應用,以增強療效。 5.定期復查: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壓、骨密度等,以便及時發現異常。 6.預防感染:糖皮質激素會降低免疫力,要注意預防感染。 7.飲食調整:適當補充鈣和維生素 D,保持均衡飲食。 總之,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嚴格規范用藥,密切觀察身體變化,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并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2024-10-20 19:5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建林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糖皮質激素: 能迅速減輕關節疼痛、腫脹,在關節炎急性發作、或伴有心、肺、眼和神經系統等器官受累的重癥患者,可給予短效激素,其劑量依病情嚴重程度而調整。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每日潑尼松10mg或等效其他激素)可緩解多數患者的癥狀,并作為DMARDs起效前的“橋梁”作用,或NSAIDs療效不滿意時的短期措施,必須糾正單用激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傾向,用激素時應同時服用DMARDs。激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原則是:不需用大劑量時則用小劑量;能短期使用者,不長期使用;并在治療過程中,注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以防止骨質疏松。 關節腔注射激素有利于減輕關節炎癥狀,改善關節功能。但一年內不宜超過3次。過多的關節腔穿刺除了并發感染外,還可發生類固醇晶體性關節炎。 盡管小劑量激素治療RA已相對普遍,但在認識及應用上仍有爭議。醫生們對小劑量激素(潑尼松)在RA治療中的作用、長期療效和不良反應等進行了多方面研究,其結論為: ①強調小劑量激素的應用,潑尼松用量應在(2.5-10)mg/d。美國Pincus等報告:極低劑量潑尼松(≤3mg/d)即可使RA患者的關節及全身癥狀明顯改善。 ②小劑量激素可減緩RA的骨質破壞,有一定改善病情抗風濕藥(DMARDs)的作用。 ③接受小劑量激素(≤7.5mg/d)時,RA患者的糖尿病及高血壓發生率無增高。 ④小劑量潑尼松( 5-7.5mg/d )有可能使骨質疏松發生率增高,但尚需進一步進行雙盲隨機試驗研究。同時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對患者有益。 ⑤不可單用小劑量激素治療RA,而應同時以DMARDs控制病情。 ⑥嚴格掌握適應證,慎重選擇。
2024-10-21 1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