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建林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經常聽到很多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要求醫生多開幾個月的藥,來回一趟不方便,醫生卻不得不“狠心”拒絕,為什么呢?其實,醫生也有為難之處。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定期復診很重要,尤其是初診的病人。 治類風濕并非“一藥到底”,常用的藥物有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硫酸羥氯喹、柳氮磺吡啶等。對于大部分病人,單用一種抗風濕藥來控制病情的療效不太好,往往需要聯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 眾所周知,服用任何一種藥均可能出現副作用。為了認清副作用是由哪種藥物引起的,醫生往往會逐個加用抗風濕藥。就如初診病人先只是單用甲氨蝶呤,但一段時間后,醫生還要視情況來要加用其他抗風濕藥物,而并非大家以為的“一藥用到底”。 另外,在治療期間,為監測抗風濕藥的副作用,病人需要定期回醫院隨訪并作相應檢查。譬如甲氨蝶呤,雖然其療效肯定,且嚴重的毒副作用少,但服藥后,仍有少數人(發生率小于5%)可能出現不適,如惡心、口腔潰瘍、肝轉氨酶升高、外周血白細胞降。而一旦出現,醫生就得調整用藥劑量,或加用護肝藥、升白細胞藥等,甚至有極小部分病人可能因此必須停藥。 又如另一種藥——來氟米特,少數病人可出現一過性的轉氨酶(ALT)升高和白細胞下降,因此,在用藥前及用藥后,病人須每月檢查肝功能和血常規。 還有原來用于抗瘧疾的藥——羥氯喹,也有抗風濕的作用。此藥的副作用較輕,但由于易沉淀于視網膜的色素上皮細胞,引起視網膜變性,繼而影響視力,故病人在服藥半年左右應查一次眼底,以便及早發現早期的輕微病變,及時停藥。 可見,若讓病人長期吃上了藥而“不聞不問”,那相當于害了病人,因此,不能答應一次大量開藥的要求。
2016-03-11 14:3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不能一次性多開一些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服用任何一種藥均可能出現副作用。為了認清副作用是由哪種藥物引起的,醫生往往會逐個加用抗風濕藥。就如初診病人先只是單用甲氨蝶呤,但一段時間后,醫生還要視情況來要加用其他抗風濕藥物,而并非大家以為的“一藥用到底”。祝你健康!
2016-03-13 0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