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為啥吃“偏方”疼痛減輕,正規治療反而病情難緩解?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為啥吃“偏方”疼痛減輕,正規治療反而病情難緩解?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建林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偏方”中含有一定量的激素。 1949年,糖皮質激素首次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然后來大家對激素治療的爭論不斷,但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后,目前國內外風濕病專家都肯定了激素的作用:能明顯快速緩解關節腫痛,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關節骨破壞,有一定的抗風濕作用。 臨床實踐證明,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每日使用潑尼松1.5~2粒,約7.5~10毫克),可緩解多數病人的癥狀。 市面上,激素的價格很便宜,如潑尼松,100粒只需4~6元,很受一些醫生和病人的歡迎。 通常,因為用于控制病情的抗風濕藥(如甲氨蝶呤)起效較慢,若此時病人癥狀明顯,醫生會考慮同時使用激素控制癥狀,它起到“橋梁”的作用。待控制病情的抗風濕藥起效后,激素就可逐漸減量。 另外,在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雙氯芬酸、布洛芬)治療不滿意時,也可用激素短期控制病情。 不過,激素是不能代替控制病情抗風濕藥的。使用激素的同時,一定要聯合使用控制病情的抗風濕藥。 社會上的一些不法醫療機構及商家,經常向病人兜售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專治藥”或“特效藥”。這些藥丸或藥片其實都暗中添加了一定量的激素。結果,剛開始使用時,這些藥確實有“特效”,于是有的病人就單吃這些藥,不吃原來醫生開的藥。但漸漸地,這些“特效藥”的效果變差,需要加大劑量才有效,病人還形成了“依賴性”;此外,病人也開始變胖,甚至出現高血壓、類固醇糖尿病、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關節畸形和功能下降等并發癥。 這個時候,病人再來尋醫,往往已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大家一定要高度警惕這些所謂的“特效藥”。
2016-02-02 04: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為啥吃“偏方”疼痛減輕很可能是偏方中含有一定量的激素,結果,剛開始使用時,這些藥確實有“特效”,于是有的病人就單吃這些藥,不吃原來醫生開的藥。但漸漸地,這些“特效藥”的效果變差,需要加大劑量才有效,病人還形成了依賴性。祝你健康!
2016-02-03 1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