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口服抗凝藥物存在危險,主要是因為出血風險、藥物相互作用、個體差異、監測不便、特殊疾病影響等。 1.出血風險:抗凝藥物會抑制血液凝固,可能導致出血,如鼻出血、牙齦出血、胃腸道出血等。常見藥物如華法林、利伐沙班、達比加群酯。 2.藥物相互作用:某些藥物會影響抗凝藥的效果,增加出血或血栓風險,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3.個體差異:不同個體對藥物的反應不同,可能出現抗凝不足或過度抗凝。 4.監測不便:像華法林需要定期監測凝血指標來調整劑量,增加了治療復雜性。 5.特殊疾病影響:患有肝臟疾病、腎臟疾病等,會影響藥物代謝和排泄。 總之,口服抗凝藥物雖然在預防和治療血栓性疾病方面有重要作用,但使用時需密切監測,遵循醫囑,以降低危險。
2024-10-09 19:1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頂立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口服抗凝藥物華法林一定要監測凝血酶原時間,及時有效的監測是保證安全,減少出血事件的前提條件。該藥物主要的不良反應是組織器官出血。是否發生出血,與監測的凝血酶原時間延長過多相關。服用華法林期間,應定期到醫院驗血,用藥的初期至少每周一次,劑量和凝血酶原時間結果穩定后,可適當延長至每月一次,最長不能超過3個月。 對老年人來說,有人認為口服抗凝藥物出血的危險要高于年輕的患者,但根據目前的臨床實踐和國外的經驗,對老年人應用抗凝藥物,使凝血酶原時間比值維持在1.8 ~2.5的范圍,將有效地減少血栓栓塞,同時嚴重出血的危險并不增加。 注意,如需要同時應用其他藥物時要與醫生協商。一旦出現較為嚴重的出血,應立即停藥,并及時就醫。
2024-10-10 0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