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方案有效卻換藥,可能有以下原因:病情變化、藥物副作用、個體差異、長期療效考慮以及新治療方案的優勢。 1.病情變化:疾病進展或出現新的癥狀,原方案可能不再適用。例如關節損傷加重,炎癥控制不佳。 2.藥物副作用:如甲氨蝶呤可能導致肝損傷、胃腸道反應;來氟米特可能引起脫發、白細胞下降等。當副作用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時,需換藥。 3.個體差異:不同患者對同一種藥物的反應不同。有的患者可能對某種藥物不敏感或效果不佳。 4.長期療效考慮:某些藥物短期有效,但長期使用效果可能減弱,如糖皮質激素。 5.新治療方案的優勢:新的藥物或治療方法,如生物制劑阿達木單抗、托珠單抗等,可能在控制病情、延緩關節破壞方面更有優勢。 總之,醫生會綜合多方面因素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調整治療方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定期復查。
2024-10-20 20: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建林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一種治療方案現在有效,并不等于以后都有效,因此,在以后的隨訪中,醫生還可能根據病情和藥物副作用來調整用藥,上例病人月經稀少是雷公藤的副作用,而體型肥胖可能是潑尼松的副作用。對于處于緩解期的病人,可以每3個月至半年隨訪一次。 由于關節破壞和關節腫痛分別由不同的信號通路控制,所以有一部分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可能無關節腫痛癥狀,病情似處于靜止期,而關節破壞在靜悄悄地進行。所以,應定期復查關節X線片,醫生會以此來評估治療效果,必要時調節治療的方案。
2024-10-21 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