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心絞痛在中醫范疇內,通常認為與氣血不暢、痰濕內阻、心陽不振等有關。中醫治療會綜合運用中藥方劑、針灸、推拿等方法。常見的治療藥方有血府逐瘀湯、瓜蔞薤白半夏湯、炙甘草湯等。 1.中藥方劑:血府逐瘀湯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適用于瘀血內阻型心絞痛。瓜蔞薤白半夏湯能通陽散結、祛痰寬胸,常用于痰濁閉阻型。炙甘草湯可益氣滋陰、通陽復脈,對氣陰兩虛型有幫助。 2.針灸治療:通過針刺內關、神門、膻中等穴位,調節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3.推拿按摩:按摩心俞、膈俞等穴位,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癥狀。 4.飲食調理:避免肥甘厚膩,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蔬菜、水果。 5.情志調節: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過激,以防誘發心絞痛。 中醫治療心絞痛強調綜合調理,但個體差異較大,具體治療方案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患者應前往正規醫院,在專業中醫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0-09 18:3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益業 主任中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科
-
(1)寒凝心脈型:主要表現為每當受寒心胸劇痛,心痛如絞,形寒,冷汗自出,胸悶如重物壓迫,甚則胸痛牽引后背,舌苔白膩,脈象弦緊。當歸四逆湯為主方,常用藥物:當歸、細辛、桂枝、芍藥、陳皮、枳實、生姜等。舌質紫暗的,可加丹參、赤芍、郁金以活血化瘀。 (2)瘀阻心絡型:主要表現為心胸部痛如針刺,固定不移,有的病人沿手少陰、手厥陰經脈循行部位放射,胸脅悶、氣短、心煩,脈弦澀,舌質紫暗或有淤斑。丹參飲、血府逐瘀湯為主方,常用藥物:當歸、丹參、川芎、赤芍、桃仁、紅花、檀香、枳殼、青皮等。脅脹明顯的加川楝子、郁金以舒肝理氣;胸悶、苔薄膩的加厚樸、砂仁、白蔻仁以理氣化濕。 (3)氣滯心胸型:主要表現為心胸滿悶,隱痛陣發,痛無定處,時欲太息,情志不遂時容易誘發或加重,或兼有脘脹悶,得噯氣或矢氣則舒,苔薄或薄膩,脈細弦。柴胡疏肝散為主方,常用藥物:枳殼、香附、川芎、陳皮、柴胡、白芍、甘草等。 (4)痰濁痹阻型:主要表現為心胸部悶痛,脘腹脹滿,口淡無味,食欲不佳,四肢乏力,每遇勞累和飽餐后發作或加重,脈弦滑,舌苔白厚膩。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常用藥物:瓜蔞、薤白、陳皮、法半夏、茯苓、枳實、厚樸、菖蒲、甘草、白術、砂仁、蒼術等。 (5)氣陰兩虛型:主要表現為左胸部疼痛時常發作,伴有心慌氣短,自汗乏力,五心煩熱,口干,多夢易驚,脈沉弦細,或見結代,舌紅苔薄少津。生脈飲、炙甘草湯為主方,常用藥物:黨參、麥冬、五味子、炙甘草、丹參、黃精、生地、玉竹、郁金等。 (6)腎陽不足型:主要表現為:心前區痛、心慌心悸、精神疲乏、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小便清長、脈沉細無力或遲或結,舌質淡而苔白。金匱腎氣丸或右歸飲為主方,常用藥物:熟附子、肉桂、山藥、山萸肉、熟地、懷牛膝、仙茅、枸杞子、丹皮等。 (7)心陽不振型:主要表現為神色大衰,心痛,氣短,躁動不安,四肢不溫,大汗不止,甚至神志不清,脈沉細數,或脈沉遲,或細澀而結代,舌質淡胖,苔白。參附龍牡湯、生脈散為主方。常用藥物:人參、熟附子、五味子、麥冬、煅龍骨、煅牡蠣、肉桂、干姜、炙甘草等。
2024-10-09 1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