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遲潤華 主治醫師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眼科
眼科
-
I 期: 起病初期,黃斑中央凹前玻璃體皮質自發收縮,引起視網膜表面切線方向牽引,導致中央小凹脫離,眼底中央凹反光消失,中央凹區視網膜色素上皮(RPE)表面出現黃色小點(100~200μm),此時為Ia期;中央凹前玻璃體皮質進一步收縮,黃斑中央凹脫離,RPE表面出現黃色環(200~350μm),此時為1b期。Ia與1b期均不伴有玻璃體與黃斑中央凹的分離,亦未出現“真正的”全層黃斑孔,臨床上稱為先兆黃斑孔(impending macular hole),視力輕度下降至0.3~0.8, 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顯示黃斑中央凹輕微的高熒光。 II期: 起病數日~數月后,玻璃體切線方向進一步牽拉,在中央小凹邊緣形成黃斑裂孔,逐漸擴大,由新月形發展至馬蹄形,最后形成圓形裂孔, 常伴有蓋膜。少數情況下,黃斑孔于中央凹中央開始形成,逐漸擴大后變為無蓋孔。最近研究發現,在特發性黃斑裂孔形成過程中并沒有視網膜中央凹組織喪失, 所謂的“裂孔前蓋膜”是濃縮的玻璃體后皮質。黃斑裂孔周圍可見視網膜下液邊緣,裂孔處有黃色玻璃膜疣狀沉著物,視力下降至0.1~0.6。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呈中度高熒光。 III期: 以上病變經2~6個月后,由于視網膜組織收縮,黃斑裂孔擴大至400~500μm,伴或不伴有蓋膜,此時為III期黃斑孔。可見黃色玻璃膜疣狀沉著物與視網膜下液邊緣,中央小凹周圍囊樣改變,視力下降至0.02~0.5。 IV期: 表現為玻璃體與黃斑的分離,早期表現為黃斑孔蓋膜前移位,晚期表現為玻璃體與黃斑、視神經乳頭的完全分離,此時為4期黃斑孔。
2017-07-27 11:3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黃斑裂孔? 黃斑裂孔是指黃斑部視網膜神經上皮層的全層組織缺損。其發病率 為0.6-0.7%。常見于老年人、眼外傷、高度近視等。眼底表現為黃斑有一1/2~1/4PD大小的、邊界清晰的暗紅色孔,孔底可有黃色顆粒。手術使視網膜復位后,視力多有不同程度改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