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移位韌帶重建術后膝蓋仍腫正常嗎
我2017年1月5號由于髕骨移位做了韌帶重建手術,現在膝蓋部還腫著,去醫院復查,VT和核磁共振都做了,醫生說沒啥問題,慢慢恢復,但是現在還在腫著,正常嗎??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晉波 主治醫師
忻州男科醫院
其他
綜合二科
-
髕骨移位韌帶重建術后膝蓋仍腫可能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比如術后局部血液循環未完全恢復、康復訓練不當、炎癥反應未消退、存在潛在的感染以及個人體質差異等。 1. 血液循環未完全恢復:手術會影響局部血管,導致血液回流不暢,引起腫脹。可通過抬高患肢、熱敷等促進血液回流。 2. 康復訓練不當:訓練強度過大或方法錯誤,可能加重損傷,引發腫脹。應在醫生指導下科學訓練。 3. 炎癥反應未消退:身體對手術創傷的炎癥反應可能持續,產生腫脹。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緩解。 4. 潛在感染:若傷口處理不當,可能發生感染,導致腫脹。需要抗感染治療,如使用頭孢呋辛等。 5. 個人體質差異:有些人恢復較慢,容易出現持續腫脹。需要耐心等待,加強營養支持。 總之,髕骨移位韌帶重建術后膝蓋長時間腫脹需要引起重視,但也不必過于驚慌。應密切觀察,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和康復。
2024-10-21 04:4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髕骨骨折? 髕骨是膝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中最大的籽骨。髕骨通過杠桿作用能使股四頭肌力量提高約30%,尤其在伸直膝關節的最后10°-15°時,髕骨的作用更顯重要。髕骨骨折后如處理不當將會嚴重影響膝關節的活動,甚至造成終生殘疾。由于髕骨切除后可導致永久性的膝關節功能受限。伸膝力量減弱,并可引起股四頭肌萎縮。因此髕骨骨折后應盡量保存髕骨的完整,不主張進行髕骨切除。髕骨與股骨內外髁的前方形成髕股關節,髕骨骨折后應盡量恢復關節面的平整,以減少創傷性髕股關節炎的發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