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繼發性肺結核患者經過一個月的抗核治療后是否仍具傳染性,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治療效果、患者個體差異、痰液檢測結果、肺部病灶吸收情況以及是否規范治療等。 1.治療效果:有效的抗結核治療能逐漸降低結核菌的數量和活性,但一個月可能不足以完全清除病菌。常用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若治療方案合理且患者對藥物敏感,傳染性可能降低。 2.個體差異:不同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免疫功能不同。免疫功能較強者,可能更快控制病情,降低傳染性;反之則可能仍具較強傳染性。 3.痰液檢測:通過多次痰液涂片和培養檢查,若未檢測到結核菌,通常傳染性較低;若仍能檢測到,則提示可能還有傳染性。 4.肺部病灶:胸部影像學檢查顯示肺部病灶明顯吸收好轉,一般傳染性會減小;若病灶變化不大,傳染性可能依舊。 5.規范治療:嚴格按照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保證治療的規范性,有助于控制病情和降低傳染性;反之,隨意中斷或更改治療方案,可能導致病情反復,傳染性持續。 綜上所述,繼發性肺結核患者抗核治療一個月后是否有傳染性不能一概而論,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評估。患者應定期復查,遵循醫囑,以確定病情變化和傳染性情況。
2024-10-17 13:16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