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退燒后出紅疹子該如何處理?
寶寶發燒了兩天,退退燒后身上好多紅疹子,特別是臉上脖子和腳底密密麻麻,請問用什么藥治療,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謝謝!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林忠 主治醫師
漢川市脈旺鎮衛生院
一級
結核科
-
寶寶退燒后出紅疹子,可能是幼兒急疹、過敏、病毒疹等原因引起。需要注意皮膚護理、避免搔抓、觀察體溫和精神狀態等。治療上可能會用到外用藥物和口服藥物。 1.幼兒急疹:這是常見原因,熱退疹出。一般無需特殊治療,保持皮膚清潔,疹子會自行消退。 2.過敏:可能因藥物或接觸過敏原導致。可口服氯雷他定糖漿、西替利嗪滴劑等抗過敏藥物。 3.病毒疹:如麻疹、風疹等。需就醫明確診斷,可能會使用利巴韋林顆粒等抗病毒藥物。 4.皮膚護理:保持皮膚干爽,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避免刺激皮膚。 5.飲食調整:清淡飲食,多喝水,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6.觀察病情:密切觀察寶寶體溫、精神狀態、食欲等,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總之,寶寶退燒后出紅疹子,家長不必過于驚慌,多數情況下可逐漸恢復。但要注意觀察,如有異常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14 11: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下面為您介紹一些治療方法.一,中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邪侵肺衛 主癥發熱驟起,咽部紅腫疼痛,皮膚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點如錦紋,舌質紅苔薄黃. 次癥頭痛,或伴有嘔吐,脈浮數. 理化檢查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陽性. 辨證要點本證為痧毒疫癘之邪侵犯肺衛,肺胃受邪,其氣失和,故見發熱,頭痛,咽喉紅腫疼痛等癥狀;皮膚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狀如錦紋,為痧毒由里出表的反映. 治療原則辛涼宣透,清熱利咽. 方藥運用解肌透痧湯加減:葛根,蟬蛻,浮萍,淡豆豉,荊芥,射干,桔梗,馬勃,牛蒡子,甘草,連翹,竹茹,僵蠶. 2.毒在氣營 主癥壯熱不解,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瘀點,疹由頸,胸開始,繼而彌漫全身,見疹后的1~2天,舌苔黃糙,舌質紅刺,3~4天后舌苔呈剝脫,舌面光紅,舌質紫紅有刺,狀如楊梅,脈數有力. 次癥面赤口渴,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大便干結,小便短赤. 理化檢查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咽拭子涂片免疫熒光檢查或培養可見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 辨證要點本證為毒熱竄人氣營,氣血受邪,血熱熏蒸,因而形成毒在氣營的病理變化.痧毒外達,其熱必熾;毒火上攻咽喉,則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痧毒犯營,痧火透達表現為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痧點;舌為心之苗,痧毒火熱及心,心熱上熏舌體,故見舌刺紅腫似“梅”. 治療原則清氣涼營,瀉火解毒. 方藥運用涼營清氣湯加減:生石膏,連翹,薄荷,甘草,生地,丹皮,赤芍,犀角(水牛角代),梔子,黃連,石斛,竹葉,玄參,白茅根,蘆根.若丹痧布而不透,壯熱無汗者,方中去黃連,石膏,加淡豆豉,浮萍,用以表散,促使痧疹透達;若苔糙,便秘,咽喉腐爛氣味穢臭者,方中去石斛,竹葉,加大黃,玄明粉,以通腑泄火. 病程中若見高熱,頭痛,嘔吐,神昏,抽搐,舌苔黃糙,舌質紅絳,脈數等癥,為痧毒內陷心肝之變證,治宜鎮驚熄風,藥用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 3.疹后傷陰 主癥丹痧布齊后1~2天,開始皮膚脫屑,伴有低熱,舌紅少津,脈細數無力. 次癥咽喉糜爛疼痛減輕,唇口干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大便秘結. 理化檢查血象一般正常,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陰性. 辨證要點本證為痧毒疫火外達肌膚,陰傷液枯,從而致肌膚失潤而枯,隨之脫落;肺胃陰傷,故見低熱,舌紅少津,唇口干燥,食欲不振等癥. 治療原則養陰生津,清熱潤喉. 方藥運用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麥冬,天冬,石斛,玄參,桔梗,甘草,蘆根.若低熱不解者,加地骨皮,銀柴胡;食欲不振者,加佛手,麥芽;大便干結者,加知母,火麻仁. 若見發熱,心悸,胸悶,神疲,多汗,肢節疼痛,舌苔薄,舌質淡紅,脈數無力,或結代等癥,為毒熱傷及心氣,血脈所致,治宜益氣養血,滋陰寧心,藥用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人參,當歸,丹參,生地,麥冬,石斛,五味子,柏仁,桂枝.二,西醫治療 (一)抗生素療法 青霉素是治療猩紅熱和一切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藥物,早期應用可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4萬~8萬U/(kg.d),分2次注射.病情嚴重者可增加劑量.為徹底消除病原菌,減少并發癥,療程至少10天.對青霉素G過敏者可用紅霉素20~40mg/(kg·d),分3次口服,嚴重時也可靜脈給藥,療程7—10日. (二)一般護理 急性期患兒應臥床休息,較大兒童用溫淡鹽水含漱.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宜.皮膚保持清潔,可予爐甘石洗劑以減少瘙癢.
2024-10-14 11:3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猩紅熱的療養與護理:1)臥床休息;臥床休息可以減少身體的消耗和心、腎、關節的負擔減少合并癥。2)飲食:嗓子痛時,應吃些稀飯、少油的食物,如粥、面湯、蛋湯、牛奶、碎菜等。要多喝水,有利于排除細菌毒素。3)口腔保潔:因細菌多集中在咽部,口腔保潔很重要。年齡大的患兒,每次飯后或睡覺醒來時,用溫鹽水漱嗓子。年齡小的患兒.可以用鑷子挾紗布或藥棉蘸溫鹽水擦拭口腔。4)皮膚的護理:出疹時患兒皮膚搔癢,不但影響患兒休息,如果抓破,還會引起皮膚感染。要將患兒的指甲剪短,用溫水擦洗皮膚,幫助止癢。注意出疹時勿用肥皂。脫皮時不要用力搓或撕剝,以免皮膚損傷感染。5)觀察病情;注意發現并發癥的象征。出疹期要注意患兒有無心慌、氣短、脈搏加快甚至呼吸困難等癥狀,以便及時發現并發癥心肌炎。發病1周左右,注意患兒如發熱不退、頸部或頜下淋巴腫痛,可能并發化膿性淋巴結炎;耳內可能并發化膿性中耳炎。發病2周左右,注意患兒有無關節腫痛的現象。這是關節炎的象征,如不及早治療,還可能導致風濕性心臟病。發病3周左右,注意患兒有無茶色尿,有無浮腫、腰痛現象,這是腎炎的象征。發現以上可疑并發癥的象征,應立即去醫院診斷、治療,防止病情發展。2、采取隔離消毒措施,切斷傳播途徑(l)隔離1)患兒在家休息,不要與其他兒童接近。隔離期限自發病之日起,不少于7天。2)患兒如有化膿性并發癥者,應隔離至炎癥痊愈。(2)消毒l)患兒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鐘。2)患兒的疾、鼻涕要吐或移在紙里燒掉。用過的臟手絹要用開水煮燙。3)日常用具可以暴曬,至少30分鐘。食具煮沸消毒。4)患兒痊愈后,要進行一次徹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來蘇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戶外暴曬l~2小時。3、托幼園所及小學的班級內發現猩紅熱患兒,應立即送醫院或回家隔離治療患兒所在的班級應做一次徹底掃除。患兒接觸過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來蘇水擦拭消毒。室內應充分通風換氣。對保教人員及其他幼兒要加強晨、午檢,注意觀察有無咽炎、扁桃體炎等嗓子痛的可疑患者.發現后及時去醫院診斷治療。4.易感者的預防1O歲以下的兒童都是易感者。因為乙型A組鏈球菌的型別多(有46個型).型間無交叉免疫,患一種型號的猩紅熱,可產生該型的免疫力,但仍然有可能再次感染其他型的猩紅熱,所以認為兒童仍是普遍易感者。(1)托幼機構要在流行期認真做好晨。午檢工作,早期發現可疑者。(2)流行季節,雖然天氣很冷,室內也要做到通風換氣,每日至少2次,每次15分鐘。兒童要加強體育鍛練,多做戶外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3)帶菌者治療:托幼園所的職工中如有經常患咽炎、扁桃體炎的可疑帶菌者,要做咽拭培養,陽性帶菌者要用抗生素治療,連續用藥7天,一般咽拭培養可轉陰,個別不能轉陰者,可進行扁桃體摘除。
2024-10-14 11:3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醫生建議:臨床上能引起發熱和皮疹的疾病有很多,不一定就是你說的猩紅熱,建議你去醫院進行檢查,明確發熱和皮疹的病因后進行相應的治療。
2024-10-14 11:3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猩紅熱是由A組溶血性鏈球菌(以下簡稱本菌)經呼吸道傳播而引起的小兒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也是兒科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該病臨床上以發熱、咽峽炎、全身猩紅熱皮疹以及皮疹消退后可有脫皮或脫屑為其特征。 一、診斷 (一)流行病學史多有猩紅熱接觸史,尤其在托幼機構及小學校發病者較高。 (二)臨床表現 1.普通型:典型臨床表現包括:急性咽峽炎(或扁桃體炎),猩紅熱皮疹。 ①潛伏期:通常2-4d,潛伏期可無任何臨床表現,也可能有輕微乏力、精神萎靡、全身不適、咽喉不適等。 ②前驅期,由于病原體已經在咽峽、扁桃體開始大量繁殖和毒素入血,因而臨床表現有發熱、畏寒、全身不適、咽喉痛。部分患兒可有嘔吐。腹痛,甚至腹瀉。此時患兒咽、扁桃體充血水腫,甚至膿性滲出。舌苔增厚、舌乳突增生隆起(呈白楊梅舌)。前驅期短,通常只有1-2d,很快進入出疹期。 ③出疹期,除前驅期癥狀和咽、扁桃體、舌面的體征更加突出嚴重外,由于大量紅疹毒素入血,導致皮膚毛細血管中毒擴張,致使皮膚真皮層廣泛充血發紅,患兒皮膚表現為:廣泛的彌漫性充血性斑疹,疹間無正常皮膚,皮疹不高出皮。發生皮疹的同時出現猩紅熱的典型體征:楊梅舌、口周蒼白圈、帕氏線、皮膚劃痕征陽性。皮膚出現彌漫性充血性紅斑疹同時,由于有炎癥細胞浸潤和上皮細胞沿毛囊周圍堆積,高出皮面、紅色、堅實像粟粒子樣散布于充血性皮膚上稱之為粟粒疹。有時由于皮膚不清潔或汗腺分泌旺盛加之毛囊周圍的細胞堆積,致使毛孔阻塞、汗流不暢形成汗庖散布于充血性皮疹上稱汗庖疹(典型猩紅熱皮疹)。猩紅熱皮疹出現后患兒感到皮膚劇烈瘙癢。 恢復期,經3-5d出疹期后,咽部感染逐漸控制,全身中毒癥狀逐漸好轉,皮疹變暗,體溫漸正常,最后發生脫皮或脫屑。先出疹的地方,先退疹。病情越重,皮疹越重,最后的脫皮亦越重。由于軀干、四肢皮疹相對較多、較重,這些部位又容易角化,因此,其脫皮較其他部位重。嚴重病例呈大塊脫皮,甚至出現手套樣、襪套樣脫皮。恢復期大約1周左右,但脫皮或脫屑過程可持續2-4周。 2.重型(中毒型):高熱40℃左右不退,持續一周左右,皮疹呈紅斑或出血性,全身感染中毒癥狀重,如嗜睡、驚厥。個別昏迷發生中毒性腦病,也可合并中毒性心肌炎。 3.并發癥 1)化膿性損害:中耳炎,淋巴節炎,蜂窩組織炎及敗血癥。 2)變態反應性疾病:急性腎炎及風濕熱,多發生在病后2-4周。 (三)實驗室檢查 1、白細胞總數增高10×109-20×109或更高。中性粒細胞可達75%以上,有核左移,胞漿中可將中毒顆粒。恢復期嗜酸粒細胞增加,可達5-10%。 2、尿常規檢查可有少量蛋白,多為一過性。并發腎炎時,蛋白增加,并出現紅、白細胞管型。 3、咽分泌物培養可有乙型鏈球菌生長。用免疫熒光法檢查咽試子涂片可發現乙型鏈球菌。 4、血清學檢查:抗"O">1:400鏈球菌酶玻片試驗,早期可測出血清中多種抗體,假陽性很少,且快速,為輔助診斷。 (四)鑒別診斷 診斷困難病例,臨床上要與川崎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或其敗血癥、病毒感染、各種相關藥物(氨芐青霉素、解熱鎮痛藥等)所致猩紅熱樣皮疹病例進行鑒別診斷。同時特別注意重癥猩紅熱與類猩紅熱及中毒性休克綜合征進行鑒別。 (五)治療與預防 1、猩紅熱的抗菌治療越早越好,首選青霉素5-8萬IU/kg使用,通常肌肉注射,也可靜脈給藥,療程7d,病情重者除適當加大青霉素用量以外,療程10d。有研究表明療程5d,有20%患者咽部病原未能完全清除;療程7-10d時咽部病原清除可達100%。青霉素過敏者或確屬耐藥者,可用紅霉素等大環內脂類抗生素及頭孢類抗菌素。 2、對癥治療和支持治療,如止癢、清咽利喉、超聲霧化,補充足夠維生素、水、電解質等,有利于病情恢復。 3、當猩紅熱出現并發癥時,按相應并發癥處理。 4、預防消除傳染原、切斷傳播途徑和預防A組β溶血性鏈球菌(GaβHS)咽峽炎是預防猩紅熱的根本方法。目前尚無對猩紅熱主動免疫,被動免疫也很難有保護作用。對密切接觸的易感兒,使用青霉素;包括長效青霉素以及口服磺胺或紅霉素類抗生素有短暫的保護作用。
2024-10-15 0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