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江豐 主治醫師
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腫瘤血管外科
-
脖子上的淋巴長期未消退,不能單純依靠飲食來徹底清除。其原因較為復雜,可能與炎癥感染、腫瘤、免疫疾病、代謝異常、寄生蟲感染等有關。 1.炎癥感染:如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結炎。需要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等,或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進行治療。 2.腫瘤:淋巴瘤、轉移瘤等可能導致。需進行放化療、靶向治療等。 3.免疫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常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等。 4.代謝異常:如脂質代謝紊亂。需調整飲食結構,必要時使用降脂藥物如阿托伐他汀。 5.寄生蟲感染:如絲蟲病。使用乙胺嗪等藥物驅蟲。 脖子上淋巴長期未消,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遵醫囑進行針對性治療,而不是僅僅依賴飲食或自行用藥。
2024-10-14 13: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頸部淋巴結多為頭部淋巴管的局部淋巴結,沿頭、頸交界處排列,位置表淺,分為5組。位于頜下腺附近,收納眼、鼻、唇、牙、舌及口底的淋巴,注入頸外側上、下深淋巴潔。脖子上的淋巴臨床表現從臨床表現判斷,淋巴結轉移癌的就診年齡最大,無性別差異,病程較常,淋巴結較大。淋巴結核以女性多見,病程長。淋巴結炎患者多較年輕,平均病程短,淋巴結較小。惡性淋巴瘤男多于女,淋巴結腫大明顯,常伴發熱。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為多部位性,常有發熱,平均病程較短。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菊池病)發病年齡小,伴高熱,淋巴結腫痛明顯。頸部腫塊診斷80%規律可作為診斷分析的參考:頸部非甲狀腺瘤20%為炎癥、畸形或其他非腫瘤性疾病;惡性腫瘤20%為頸部原發腫瘤,80%為轉移性腫瘤;轉移性腫瘤20%來源于胸腹部臟器,80%來源于頭頸部惡性腫瘤。轉移性惡性腫瘤中,20%原發灶不明,80%可找到原發灶。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癥狀外觀值得注意的是,診斷為頸部淋巴結反應性增生(reactiveproliferationofthelymphnode)的病例越來越多。常是不明原因的多部位淋巴結腫大,無或輕度不適。能引起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的因素有多種,例如病毒、某些化學藥物、代謝的毒性產物、變性的組織及異物等。組織學上,淋巴結反應性增生的表現十分復雜,是介于良性與惡性之間的淋巴組織交界性病變。如伴有淋巴組織不典型增生,則需注意惡變傾向,予以嚴密觀察。掌握淋巴結腫大的性質,對于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如患急、慢性炎癥,淋巴結質地柔軟,能活動,與周圍組織和皮膚無黏連,有游離感,急性期有紅、腫、熱、痛等典型癥狀。如患淋巴結核,早期淋巴結與皮膚和周圍組織無黏連,病情加重后淋巴結可繼續腫大,但一般不超過核桃大小,以后可黏連融合成片,發生液化,破潰,流出棕黃色膿液或干酪樣物質。癌腫所致淋巴結腫大多呈石頭樣的堅硬感,表面凹凸不平,與皮膚可黏連一起,無疼痛或壓痛。如患淋巴性白血病,腫大的淋巴結一般能活動、不黏連、光滑、不硬、不痛,也不化膿破潰。2病因頸部淋巴組織來自鼻,鼻竇,咽,喉,口腔和面部的淋巴回流,這些部位的炎癥或癌腫可侵及或轉移到頸部各組的淋巴結。有時食管,胸部甚至胃腸癌腫也轉移至此。一般可按頸部淋巴結腫大的部位,大小,質地,活動度,有無壓痛來鑒別其性質和原因,探查可能的原發病灶。
2024-10-14 13:2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對于脖子上的淋巴,沒有必要擔心。發生的原因可以肯定是脖子上的淋巴以上的區域有炎癥,引起的腫大,因為淋巴結是免疫器官,有炎癥及疾病時,它發生免疫作用而出現的增生腫大,這是一種保護性增大,不用擔心。當脖子上的淋巴炎癥得到控制有好轉之后,淋巴結也會縮小,但不可能完全消失(因為是正常的組織,不可能消失,只要小于黃豆大小就是在正常范圍的)。 因為5歲的小孩免疫能力還沒有健全,因此容易發生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及泌尿道。對于脖子上的淋巴的指導意見:因為天氣和氣候的原因,這個季節相對呼吸道疾病發生率高,因此注意預防和保健非常重要。如避免讓孩子到公共場所,出門最好戴口罩。多喝水,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 還有的脖子上的淋巴,因為小孩的免疫能力差,因此非常容易發生交叉感染的現象,就是疾病好轉了也可以再次被感染(而成人一旦好轉多不會馬上再次感染)。 另外就是注意保持室內的新鮮(經常開窗換氣),保持一定的濕度(避免溫度過高濕度太低),保持良好的室內衛生(尤其是被褥經常曬曬并拍打出上面的灰塵等)。
2024-10-14 13:2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醫生建議:一般就是抗菌消炎治療,但西藥消炎往往不是對任何患者療效那末好,中醫中藥在這方面療效是很獨特的,中成藥可用夏枯草膏、連翹敗毒丸。湯藥則應視病情進展程度及病人的臨床表現來選擇用藥。
2024-10-14 13:2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炎癥急性者有紅,痛,熱的特點,起病快,局部有壓痛,經抗炎后腫塊消退。慢性者病程長,活動,無壓痛,常位于下頜下區。4結核可原發性或繼發于,腹腔的結核病灶,病程長,腫大淋巴結呈串狀,質中等,可活動,無壓痛,可互相粘連成團,若干酪樣壞死,,潰破則形成瘺管。5徹底治療根據腫大的淋巴結所在的部位,一般可大致了解致使淋巴結腫大的原發病灶。但必要時還應當進行X線攝片、病理切片鏡檢、B超以及免疫組化等特殊檢查治療西醫治療無法從根本上徹底治愈疾并疾病。6惡性腫瘤為頸部淋巴結腫大原因之一,其原發灶多位于頭頸部,腫塊逐漸增大,質硬,活動度差,無壓痛,常為一側性,也可雙側受累。鼻咽癌,扁桃體癌,喉癌多轉移至鎖骨上淋巴結,鼻,鼻竇,口,面部癌常侵及下頜下淋巴結,食管,癌轉移至鎖骨上淋巴結。7惡性淋巴瘤為一種發生于淋巴網狀組織的惡性腫瘤。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腫塊無痛性,進行性增大,質硬,活動度差,何杰金淋巴瘤多為雙側性,有發熱,肝脾腫大,消瘦乏力癥狀。8艾滋病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侵犯所致,病程長,淋巴結逐漸增大,常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發熱,消瘦,乏力和白細胞減少等。通過詳細詢問病史,認真進行臨床檢查,結合影像學檢查,力求找到原發病灶,末能發現原發灶時,通過穿刺或摘除活檢,可以明確性質,原因,而后可進行相應的抗炎,抗癆,手術廓清或放療治療。9原因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原因包括3個方面,即感染、腫瘤及其他因素。感染因素:細菌性-牙、扁桃體、面部或頭皮細菌感染,結核,梅毒,貓抓病,萊姆病;病毒性-皰疹性口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HIV感染(AIDS病);寄生蟲-弓形體病;原因不明: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川崎病)、亞急性壞死性淋巴結炎(菊池病)。腫瘤因素:原發性-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白細胞特別是淋巴細胞型白血病;繼發性-癌(口腔、唾液腺霍鼻咽部轉移性腫瘤),惡性黑色素瘤,尤文肉瘤,其他間葉腫瘤。其他因素:結節病,竇性組織細胞增多癥,血管濾泡增生(包括Castleman病、伴嗜酸粒細胞的血管淋巴樣增生即木村病及相關疾病)癥狀外觀頸部出現成串的球狀隆起,首先應考慮頸淋巴結核。鼻咽癌患者往往在頸深上出現腫大的淋巴結。腋窩部淋巴結腫大,常提示上肢或乳房有疾患。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是下肢、臀部有感染性疾病的信號。此外,人們不可忽視子宮癌、睪丸癌、直腸癌導致的淋巴結出現的病理反應。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多提示腹腔內有癌細胞沿胸導管向上轉移,如肝癌、胃癌、結腸癌等;右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提示胸腔內有癌細胞沿右側淋巴管向上轉移,如肺癌、食道癌等。患淋巴性白血病時,全身各處淋巴結均表現腫大。10分類頸上部淋巴結多為頭部淋巴管的局部淋巴結,沿頭、頸交界處排列,位置表淺,分為5組:(一)枕淋巴結。(二)乳突淋巴結。(三)腮腺淋巴結。(四)下頜下淋巴結。位于頜下腺附近,收納眼、鼻、唇、牙、舌及口底的淋巴,注入頸外側上、下深淋巴潔。(五)頦下淋巴結。淋巴結遍布全身,只有比較表淺的部位才可觸及,位于頸部、下頜下、鎖骨上窩、腋窩、腹股溝等處的淋巴結最易觸到。當淋巴結腫大時,可觸到皮膚下有圓形、橢圓形或條索狀的結節。如在下頜下摸到腫大的淋巴結,多表示口腔有病變,如扁桃體炎、牙周炎、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等。11介紹淋巴結是機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產生免疫應答反應的場所,有過濾、增殖和免疫作用。正常人體淺表淋巴結很小,直徑多在0.5cm以內,表面光滑、柔軟,與周圍組織無黏連,亦無壓痛。當機體受到致病因素侵襲后,信息傳遞給淋巴結,淋巴細胞產生淋巴因子和抗體,有效地殺傷致病因子。兩者“斗爭”的結果是淋巴結內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反應性增生,使淋巴結腫大。頸部淋巴結腫大是臨床各科最常見的病癥,也是病理科最常檢查、診斷的病變之一。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原因十分復雜,有時即使行組織切片檢查,也難以獲得明確診斷。整理淋巴結腫大非常多見,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人群,可見于多種疾病,有良性,也有惡性,故重視淋巴結腫大的原因,治療以免誤、漏診,是非常重要的。以上皆為針對脖子上的淋巴這個話題所做的回答,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同時希望詳情咨詢專業醫生。
2024-10-14 2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