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治療后擴散至晚期還能治愈嗎?
你好,早前表姐的胃癌還是早期,也一直有接受治療,可是近期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有擴散現象,而且是晚期,還能治好嗎?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早期胃癌經治療后擴散至晚期,治愈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但仍有治療方法可以控制病情、緩解癥狀、延長生存時間和提高生活質量。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 1. 手術治療:對于晚期胃癌,手術可能不再是根治性的,但可以通過姑息性手術減輕腫瘤負荷,緩解癥狀,如解決梗阻、出血等問題。 2. 化療:常用的化療藥物有氟尿嘧啶、順鉑、奧沙利鉑等,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分裂來控制病情。 3. 放療:利用放射線殺傷腫瘤細胞,有助于緩解局部癥狀,減輕疼痛。 4. 靶向治療:如曲妥珠單抗,針對腫瘤細胞的特定靶點發揮作用,副作用相對較小。 5. 免疫治療:例如帕博利珠單抗,通過激活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腫瘤。 晚期胃癌雖然治愈困難,但患者不應放棄治療。積極配合醫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預后。
2024-10-14 11: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主要癥狀:精神:(欠佳,困乏,抑郁,)情緒:(易悲;易憂;恐懼)面色:(蒼白,淡黃,鮮黃,暗黃,青黃,青黑,淡黑,干黑)寒熱:(怕冷,怕熱,不怕冷,不怕熱,發冷,發熱,怕風)出汗:(無汗;睡著出汗;睡醒出汗;大汗不止;冷汗;熱汗;手足心汗;心胸汗)聲音:(失語)目耳:(目赤痛;目澀痛;眼干;多淚;耳鳴;耳聾;耳膿;耳輪枯黑)鼻咽:(鼻塞;鼻干;鼻出血;清稀涕;濃稠涕;咽干;咽腫痛)口腔:(唇白;唇青紫;潰瘍;口干;口苦;口酸;口淡,口甜膩;口臭;口歪)病痛:(眩暈;胸悶;心悸;肋脹;腹脹;心煩;身癢;身重;麻木;腰膝酸軟)疼痛:(脹痛,刺痛,冷痛喜熱,灼痛喜涼,重痛,酸痛,絞痛,隱痛,空痛,牽引作痛)飲水:(不渴)胃口:(饑不欲食;惡心;反胃;吐苦水;噴吐)痰喘:(清稀痰;黃稠痰;痰中帶血;青黑痰;黏痰難出;痰多易出;氣短;憋氣)大便:(便秘;暴瀉;久瀉;痢疾;便血;先干后?。煌旯炔换晃甯篂a;水糞夾雜)小便:(清長,短少,黃赤,尿頻,尿不出,尿灼熱,尿后空痛,尿后余瀝,失禁,遺尿)睡眠:(難入睡)月經:(絕經)治療方法:目前手術切除病灶是治療胃癌最主要的辦法,有根治性切除手術及姑息性切除手術兩種.其中根治性切除手術有可能使部分胃癌患者得以治愈.因此,只要病人全身情況尚好,能夠耐受手術,而又未發現遠處轉移,則應爭取手術切除腫瘤,清掃淋巴結及切除腫瘤浸潤的組織.姑息性手術包括短路手術,或僅切除原發瘤灶而不作淋巴結清掃和周圍浸潤組織的徹底切除.早期胃癌根治術后可不再給予化療,而進展期胃癌術后應予化療.對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化療,放療,免疫治療或中醫中藥治療,以改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化療后癥狀:要看身體對化療是否敏感,一般來說,會有食欲減退,失眠,惡心,嘔吐,貧血,頭暈,脫發等癥狀出現,化療后請注射營養藥,例如白蛋白等
2024-10-14 11:2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胃癌高居各類癌癥死因的第二位。近年來,隨著環境、飲食結構等因素的變化,我國胃癌的發病率攀升趨勢明顯,這在部分發達城市尤其明顯。那么嗎?專家指出,我國胃癌發病率占全世界的42%左右,每年新發病例40萬例;我國胃癌死亡人數超過全球的2/3,每年約30萬。據重慶市疾控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重慶胃癌發病率為30/10萬,呈高居不下的事態。專家表示,胃癌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感染、不良生活習慣(如攝食含亞硝酸鹽較高的食物、吸煙、飲酒)和遺傳因素等。胃癌化療有效率提高,但五年生存依然不理想胃癌早期癥狀不典型,常認為胃炎容易被忽視。因此在確診時,約七成患者已到了中晚期。對于中晚期胃癌患者,手術治療效果不佳。新橋醫院腫瘤治療專家葉主任指出,胃癌根治性手術切除后的復發率仍高達40%-60%。不能手術或術后高危的胃癌患者需要化療,胃癌放療方案包括“老三斧頭”和“新三斧頭”。前者包括順鉑、氟尿嘧啶和表阿霉素,后者則包括卡培他濱(口服氟尿嘧啶衍生物,希羅達)、奧沙利鉑和紫杉醇類藥物。腫瘤專家介紹,盡管胃癌化療的有效率逐步提高,但目前胃癌的整體治療效果仍不理想,其中5年生存率僅有5%-20%,總體平均生存時間小于1年。因此提高晚期胃癌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迫在眉睫。生物治療,有望提高晚期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生物治療是近年來腫瘤綜合治療發展的重要方向。它的介入讓腫瘤患者延長生存期提供可能。它是繼手術、放療、化療后另一種治療模式,它可與放化療聯合應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減少放化療的副作用,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盡可能的延長患者生存期。
2024-10-14 11:2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醫生建議:你好朋友,你的情況可能是幾率不大,不能放棄治療,愿我回答對你有幫助,祝健康.
2024-10-14 11:2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相關研究認為下列因素與胃癌的發生有關: ?。ㄒ唬┉h境因素 不同國家與地區發病率的明顯差別說明與環境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飲食因素.攝入過多的食鹽,高鹽的鹽漬食品,熏制魚類,亞硝胺類化合物的食物是誘發胃癌的相關因素,另外還有發霉的食物含有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滑石粉.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胃癌與營養素失去平衡有關. ?。ǘ┻z傳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發病率較高.胃癌患者親屬的胃癌發病率高出于正常人四倍.一些資料表明胃癌發生于A血型的人較O血型者為多. (三)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發病率較高. (四)癌前期變化 所謂癌前期變化是指某些具有較強的惡變傾向的病變,這種病變如不予以處理,有可能發展為胃癌.癌前期變化包括癌前期狀態(precancerousconditions)與癌前期病變(precancerouslesions). 1.胃的癌前期狀態 (1)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發生率呈顯著的正相關. (2)惡性貧血:惡性貧血患者中10%發生胃癌,胃癌的發生率為正常人群的5~10倍. ?。?)胃息肉:腺瘤型或絨毛型息肉雖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變率卻為15%~40%.直徑大于2cm者癌變率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見,而癌變率僅1%. ?。?)殘胃:胃良性病變手術后殘胃發生的癌瘤稱殘胃癌.胃手術后尤其在術后10年開始,發生率顯著上升. (5)良性胃潰瘍:胃潰瘍本身并不是一個癌前期狀態.而潰瘍邊緣的粘膜則容易發生腸上皮化生與惡變. ?。?)巨大胃粘膜皺襞癥(Menetrier?。貉宓鞍捉浘薮笪刚衬ぐ欞怕┦?臨床上有低蛋白血癥與浮腫,約10%可癌變. 2.胃的癌前期病變 ?。?)異形增生與間變:前者亦稱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癥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細胞增生,少數情況不可發生癌變.胃間變(anaplasia)則癌變機會多. (2)腸化生:有小腸型與大腸型兩種,小腸型(完全型)具有小腸粘膜的特征,分化較好.大腸型(不完全型)與大腸粘膜相似,又可分為2個亞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與胃癌發生關系密切.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數以上發生于胃竇部,胃小彎及前后壁,其次在賁門部,胃體區相對較少.胃癌的治療主要有手術,放射治療,化療和中醫藥治療. 胃癌治療至今早期仍以手術為主,術后根據不同的病理檢查結果,輔以藥物治療,但中晚期一定要采用中醫保守治療,減輕病人痛苦,延緩壽命,提高生存質量, 一,手術治療 由于胃癌診斷和治療水平的提高,手術適應證較前相應擴大.目前除了原發灶巨大,固定,腹內臟器廣泛轉移,伴血性腹水呈惡液質者外,只要患者全身情況許可,即使鎖骨上淋巴結轉移,肝臟有轉移結節等,均應爭取剖腹探查,切除原發病灶,減輕癥狀.根據國內11734例胃癌手術的統計,手術率為81.8%,總切除率為49.7%.近年來癌瘤切除率已提高至75%左右,主要是Ⅱ,Ⅲ期胃癌切除率的提高. 胃癌手術種類有: 1.根治性切除術:根治性切除手術有根治性切除和擴大根治性切除兩種術式. ?。?)根治性切除范圍應包括原發病灶,連同胃遠端的2/3或4/5,全部大,小網膜,十二指腸第一部分和區域淋巴結以及局部受浸潤的臟器整塊切除,胃或十二指腸斷端無癌細胞殘癌. ?。?)擴大根治性切除范圍除了上述內容外,還要切除全胃或鄰近受侵犯的橫結腸,肝左葉,脾臟,胰體尾和賁門左,脾脈管旁的淋巴結等.以上兩種手術方式的選擇直至目前尚無統一意見,主要分歧點是胃切除范圍和淋巴結清除的范圍. 為了提高胃癌治愈率,應根據具體病情來選擇手術式,不能硬性規定.如癌瘤位于胃竇部及遠端小彎側,行根治性胃切除為宜;當病期晚伴有深部淋巴結轉移或胃體部癌,彌漫浸潤性癌時應考慮行擴大根治術.擴大根治性手術雖然能提高一定的療效,但手術死亡率,術后并發癥仍較根治術為高.此術式不能取代根治術. 2.姑息性切除術:凡胃癌已有腹膜或淋巴結廣泛轉移時,而原發腫瘤可以切除,病人一般情況能耐受手術者,可以放阡姑息性胃切除術.這種手術可以減輕病人中毒癥狀,消除因癌瘤引起的梗阻,出血或穿孔等并發癥.術后再輔以化療,中藥治療,可以延長病人的生存期. 3.短路手術:適用于晚期胃癌不能手術切除,同時伴有梗阻的病人. 如幽門竇部癌合并幽門梗阻者可作結腸前或結腸后胃空腸吻合術.胃賁門癌伴有梗阻時可作空腸食管側側吻合術,后者常需開胸才能完成手術,手術適應證應嚴于前者.一般捷徑手術不能提高療效,但能減輕病人痛苦,提高其生存質量. 手術固然能切除癌腫,但還有殘癌,或區域淋巴結轉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復發轉移幾率非常高.運用中藥術后長期治療,可以防止復發和轉移 二,放射治療 放射并發癥較多,甚至引起部分功能喪失;對于晚期腫瘤患者,放射治療效果并不完好.同時體質較差,年齡偏大的患者,繼續放療只能導致虛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胃腺癌放射敏感性低,單獨放療或與化療綜合治療后腫瘤縮小50%以上的只占60%,腫瘤完全消失者僅10%,因此,胃癌不能單獨用放療來根治,放療在胃癌治療中的作用主要是輔助性的或姑息性的.多用于綜合治療,放療的主要形式有術前放療,術中放療,術后放療和姑息性放療等四種.據文獻報道術前放療可使根治手術切除率提高2%左右,使中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提高1%~2.5%. 三,化學治療 胃癌切除術后除少數病人外,大多需行術后化療.其原因系術后可能殘存有癌細胞,或者有的胃癌手術難以完全清除,或者通過淋巴或血液系統存在轉移病灶.實踐證明胃癌術后配合化療與單純性手術比較,前者生存期要長,術后復發較少.這就是醫生為什么常常在術前給病人安排化療的道理. 四,中醫治療 中晚期胃癌手術的可能性不大,即便能夠手術也僅為姑息性的局部切除,臨床上,中晚期胃癌的治療多采用放化療聯合中醫藥治療的綜合手段,以充分結合各治療方法的優勢.中藥認為本病多屬于"反胃","胃脘痛"的范疇.病機是由于飲食不節,憂思過度,脾胃損傷,運化失司,痰濕內生,氣結痰凝久則成積. 五,西醫治療 胃癌的治療原則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胃癌治療方案的選擇:①I期胃癌可視為早期癌,以根治性手術切除為主.一般不主張輔助化療.②Ⅱ期胃癌可視為中期,根治性手術切除為主,術后常規輔以化療,生物治療.③Ⅲ期胃癌已是進展期,手術以擴大根治性切除為主,術后更應強調化療,放療,中西醫結合療法等綜合性療法.④Ⅳ期胃癌屬晚期,多數病例已不能切除原發或轉移灶,以非手術治療為主. 六,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的適應證包括: ?、僭缙谖赴└涡g后適合全身應用免疫刺激劑; ?、诓荒芮谐幕蚬孟⑶谐牟±稍跉埩舭﹥戎苯幼⑸涿庖叽碳? ?、弁砥诓∪税橛懈顾哌m于腹腔內注射免疫增強藥物. 七,中藥治療 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的常見癥狀為上腹部不適或上腹部疼痛,進食后癥狀往往加劇,隨著病情進展疼痛加劇,發作頻繁,并向腰背部放射,同時常伴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惡心嘔吐,胃部灼熱,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等癥狀.中藥認為本病多屬于"反胃","胃脘痛"的范疇.病機是由于飲食不節,憂思過度,脾胃損傷,運化失司,痰濕內生,氣結痰凝久則成積. 中草藥治癌有以下特點: 1.具有較強的整體觀念.腫瘤雖然是生長在身體的某一局部,但實際上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對多數的腫瘤病人來說,局部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治問題的,而中醫由于從整體觀念出發,實施辨證論治,既考慮了局部的治療,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對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癥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彌補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不足.手術固然能切除癌腫,但還有殘癌,或區域淋巴結轉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運用中醫中藥術后長期治療,可以防止復發和轉移;放療,化療治療對消化道和造血系統有相當的副作用,運用中醫中藥治療既能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又能加強放療,化療的效果,對于晚期癌癥患者或不能手術和放療,化療的可以采用中醫中藥治療. 3.不影響勞動力.癌癥患者在局部狀況好轉的同時,全身狀況也得到改善. ?。?副作用小.(1)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三餐不定;進食不宜過快,過燙,過硬. (2)不良嗜好:吸煙,飲酒等不良的嗜好要改變 ?。?)心理方面因素:現在社會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壓力過大,當這種壓力過大又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4)其它注意:A.認真做好糧食的防霉去霉工作,保護食用水的衛生. B.積極治療癌前病變,有慢性胃病的患者要及時治療,定期觀察. C.積極保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 D.對高發區及高危人群進行胃癌及癌前病變的普查普治
2024-10-14 20:25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胃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世界上胃癌發病率約17. 6/10萬,據統計占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腫中占第三位。男性居多,男女患者比例為2~3:1。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的統計,42%的胃癌患者在我國,其原因可能與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等因素有關。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由于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胃癌可發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數以上發生于胃竇部,胃大彎、胃小彎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絕大多數胃癌屬于腺癌,早期無明顯癥狀,或出現上腹不適、噯氣等非特異性癥狀,常與胃炎、胃潰瘍等胃慢性疾病癥狀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國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仍較低。胃癌的預后與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生物學行為以及治療措施有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