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侯祥平 主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氣虛證是指元氣不足,氣的推動、溫煦、固攝、防御、氣化等功能堿退所表現的虛弱現象的概括。由于元氣不足,臟腑機能衰退,故出現氣短、聲低、懶言、神疲、乏,氣虛不能上榮,則頭暈目眩衛氣虛弱,不能固護膚表,故自汗,勞則氣耗,故活動勞累則使諸癥加重,氣虛鼓動血行之不足,故脈象虛弱。由于元氣虧虛,往往導致臟腑的機能活動減退,故氣虛的常見證有心氣虛證、肺氣虛證、脾氣虛證、腎氣虛證、胃氣虛證、肝膽氣虛證等。并常見幾個臟腑的氣虛同時存在,而表現出這些臟腑的氣虛癥狀。氣陷、氣不固、氣脫等常是氣虛的發展,或為其特殊表現。形成氣虛證的病因病機為久病、重病、勞累等耗傷元氣,先天不足、后天失養,而致元氣匱乏,或因年老體弱,臟腑機能減退而元氣自衷等。氣虛可由多種原因導致,而氣虛又可能導致多種病理變化。如氣虛而機能減退,運化無權,推動無,可導致血虛、陽虛、生濕、生痰、水停、氣滯、血瘀,易感外邪,食積、蟲積等。同時氣虛可與血虛、陰虛、陽虛、津虧等兼并為病,而為氣血兩虛證、氣陰兩虛證、陽氣虧虛證、津氣虧虛證等。
2016-07-06 1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