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朱微微 主治醫師
安徽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原因分類及發病機制分類嗜酸粒細胞增多見于多種疾病,有學者將嗜酸粒細胞增多分為4類反應性、繼發性、克隆性和特發性。反應性嗜酸粒細胞增多見于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藥物過敏等,感染,如寄生蟲、結核桿菌、衣原體、猩紅熱、貓抓病、艾滋病、念珠菌、蠕蟲感染等,皮膚病,如銀屑病、濕疹、剝脫性皮炎等。繼發性嗜酸粒細胞增多伴隨某種疾病發生于風濕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Wegener肉芽腫、結節性多動脈炎等,腫瘤,如淋巴瘤、各種實體瘤或囊性纖維化,內分泌疾病,如,Addison病、垂體功能不全等,免疫缺陷病,如IgA缺乏癥、Wiskott-Aldrich綜合征、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間質性腎病等。克隆性嗜酸粒細胞增多這種情況下,嗜酸粒細胞增多為惡性疾病,如慢性嗜酸粒細胞白血病chroniceosinophilicleukemia,CEL、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M4Eo、骨髓增生性疾患等。若能夠證實增高的嗜酸粒細胞具有細胞遺傳異常或FIPlL-PDGFA融合基因,亦屬此類。特發性嗜酸粒細胞增多idiopathic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IHES又稱為高嗜酸粒細胞綜合征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HISS,968年由Hardy等首次報道。975年,chusid等提出具體的診斷標準,并沿用至今嗜酸粒細胞絕對數高于5x0^9/L,持續6個月以上,未發現引起嗜酸粒細胞增多的常見原因,有多系統及多臟器受累的證據。
2016-07-02 1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