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朱微微 主治醫師
安徽省立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慢性病貧血,也稱為繼發性貧血,是由于多種慢性疾病影響紅細胞生成或破壞平衡導致的一種貧血狀態。其主要誘因包括慢性炎癥、感染、腫瘤、創傷以及內分泌失調等。關愛自己,從關注健康開始。身體不適時,請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2016-07-10 19:36
1. 慢性炎癥:長期的炎癥反應可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例如慢性感染如結核病和風濕性疾病。
2. 惡性腫瘤:腫瘤生長會消耗大量營養物質,同時釋放因子抑制骨髓造血。
3. 體內鐵代謝異常:慢性疾病常伴有鐵質沉積在組織中,導致血液中鐵利用障礙。
4. 肝臟與內分泌功能障礙:肝臟疾病和內分泌腺體功能失常可能影響正常造血過程。
5. 嚴重創傷與手術:這些情況可能導致大量紅細胞丟失,并影響骨髓恢復能力。
慢性病貧血的治療策略通常針對原發病進行,如控制感染、治療腫瘤或調整內分泌水平。同時,補充鐵劑、促紅細胞生成素等輔助療法也常被采用。重要的是,患者需要定期監測血象,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個體化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和適當運動,也有助于改善貧血狀況。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慢性病貧血? 慢性病貧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系指繼發于慢性感染、炎癥和惡性腫瘤的一類貧血綜合征,相當常見, 常表現為輕~中度的正色素或低色素性貧血及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其發病率僅次于缺鐵性貧血。甲低所致的貧血多為輕度,少數為中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