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原發性腹膜后腫瘤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治療方案的選擇取決于腫瘤的性質、大小、位置、患者的身體狀況等因素。 1. 手術切除:是原發性腹膜后腫瘤主要的治療方法。對于早期、邊界清晰、未侵犯重要器官和血管的腫瘤,手術完整切除可提高治愈率。 2. 放療:對于手術無法完全切除或術后有殘留的腫瘤,放療可抑制腫瘤生長,減少復發。 3. 化療:適用于惡性程度高、有轉移的腫瘤,常用藥物有順鉑、多柔比星、紫杉醇等。 4. 靶向治療:針對腫瘤特定的靶點,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等,常用藥物有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 5. 免疫治療:通過激活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腫瘤,如使用帕博利珠單抗等藥物。 原發性腹膜后腫瘤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并定期復查。
2024-10-23 03:3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腹膜后腫瘤? 原發性腹膜后腫瘤(primary retroeritoneal tumors,PRPT)系發生在腹膜后間隙的腫瘤,是較少見的疾病。發病率較低,占全身腫瘤的0.07%~0.2%,占軟組織腫瘤的15%左右。腫瘤可為良性或惡性。多見于男性。PRPT的組織類型繁多,國內外報道惡性者居多且來源復雜。全身情況較差,腫瘤增長快、質硬而外形不規則者常為惡性;全身情況較好,腫瘤增長慢、邊緣光滑而呈囊性者常為良性。 腹膜后腫瘤生長常緩慢,且腹膜后間隙較大,腫瘤生長發展的空問較大,以致惡性腫瘤在相當時間內可無明顯癥狀,一旦出現癥狀,則病程常已不屬早期。腹膜后嗜鉻細胞瘤能分泌化學介質,產生明顯癥狀,易被及時注意。腹膜后囊腫多為良性,如淋巴管囊腫、泌尿生殖道囊腫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