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徐婧 主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傳統療法室
-
陰陽氣血失衡是中醫理論中的一種身體失調狀態,可能由情緒波動、不良飲食習慣、過度勞累、長期熬夜、久病體虛等因素引起。若失衡嚴重,應及時就醫。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8-07-03 11:17
1.情緒因素:長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可能影響氣血運行,導致陰陽氣血失衡。需保持心態平和,可通過冥想、散步等方式舒緩情緒。
2.飲食因素:過度偏好生冷、油膩或辛辣食物,會損傷脾胃,影響氣血化生。應均衡飲食,多吃溫熱、清淡且富有營養的食物,如瘦肉、蔬菜等。
3.勞累與作息:過度勞累、頻繁熬夜會耗損氣血。要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
4.久病影響:久病易損傷正氣,造成陰陽氣血虧虛。積極治療原發病,配合中藥調理。
5.年齡因素: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機能衰退,陰陽氣血逐漸失衡。可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總之,陰陽氣血失衡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平時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必要時尋求中醫調理。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首先“元氣虧損,腎不調”,肝腑功能失調,脾、肝、心、腎虛損,氣血失和,陰陽失衡;寒濕外襲,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內外合擊,則氣滯血淤,脈道阻塞氣滯血瘀,陽氣不能下達。:正常狀態下,人體的陰陽是相互補充、協調、制約的,一旦出現一些不足或有余,人體往往會自己進行調節以達到平衡,但如果這種失衡不能被機體及時調整,代償的功能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人就會出陰陽氣血失衡...建議您寒冷季節宜注意身體保暖,尤其四肢。飲食、起居、房事有節,少吃或不吃黏性食物,如年黍米面、年糕、芝麻糖之類。不抽煙、不飲酒,心情舒暢,以飽滿的激情、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學習、工作。發現初期癥患者要及時到醫院診斷,并積極治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2016-07-26 20:4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在臨床上,陰陽失調的病理變化多與疾病本質的寒熱性質密切相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素問?調經論》又說:“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說明在疾病過程中人體大多存在著病變性質的或寒或熱,或寒熱錯雜,或寒熱真假等病理變化建議1你到中醫科通過調理氣血,化瘀散結進行中藥調理.2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果蔬,高蛋白類的食物,多喝水,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3多參加各種運動鍛煉,加強體質,4要有科學的生活規律,不要經常熬夜,以免破壞正常的生理規律,造成荷爾蒙的分泌失衡甚至不足,進而引發其他疾病,5要保證注意休息,充足睡眠.
2016-07-26 20:5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醫生建議:你好,根據你所說的情況,失衡的原因是“元氣虧損,腎不調”,肝腑功能失調,脾、肝、心、腎虛損,氣血失和,陰陽失衡;寒濕外襲,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內外合擊,則氣滯血淤,脈道阻塞氣滯血瘀,陽氣不能下達。陰陽氣血失衡的預防寒冷季節宜注意身體保暖,尤其四肢。飲食、起居、房事有節,少吃或不吃黏性食物,如年黍米面、年糕、芝麻糖之類。不抽煙、不飲酒,心情舒暢,以飽滿的激情、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學習、工作。發現初期癥患者要及時到醫院診斷,并積極治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2016-07-26 21:0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陰陽氣血失衡:在正常狀態下,人體的陰陽是相互補充、協調、制約的,一旦出現一些不足或有余,人體往往會自己進行調節以達到平衡,但如果這種失衡不能被機體及時調整,代償的功能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人體就會出現各種病癥。通常情況下會直接導致的就是女性的亞健康狀態,更嚴重的會出現早衰、疾病等危險的征兆。
2016-07-26 21:10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在臨床上,陰陽失調的病理變化多與疾病本質的寒熱性質密切相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素問調經論》又說:“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意見建議:說明在疾病過程中人體大多存在著病變性質的或寒或熱,或寒熱錯雜,或寒熱真假等病理變化
2016-07-26 2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