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晚上睡到半夜盜汗持續一個月,可能由環境因素、內分泌失調、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藥物副作用等引起。 1.環境因素:臥室溫度過高、被子過厚等,導致身體過熱而出汗。改善睡眠環境,調整室內溫度和被褥厚度可緩解。 2.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代謝加快,產熱增加,容易盜汗。需要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確診后可能使用甲巰咪唑、丙硫氧嘧啶等藥物治療。 3.感染性疾病:像肺結核,結核菌感染可引起盜汗,還可能伴有咳嗽、低熱等癥狀。通過胸部 X 線或 CT 等檢查明確,治療常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藥物。 4.惡性腫瘤:某些腫瘤如淋巴瘤,會導致盜汗。需進行全面檢查,包括病理活檢等,治療方案因腫瘤類型和分期而異。 5.藥物副作用:部分降壓藥、抗抑郁藥等可能導致盜汗。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 總之,半夜盜汗持續一個月需要引起重視,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原因后采取針對性治療。
2024-10-22 15:5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您的癥狀是明顯的盜汗,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盜汗原因中型和重型三種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后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后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盜汗原因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后有時出現口干咽燥的感覺.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驚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 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盜汗原因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生理性盜汗:小兒時期,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
2024-10-22 15:5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癥名,是以“入睡后汗出異常,醒后汗泄停止”為特征的。中青年“盜汗”與小兒血鈣偏低引起的“盜汗”發病機理不同。冬春轉季是中青年“盜汗”的高發期,原因多為病人“陰虛”所致,用通俗的話講,即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季,儲存在人體內的“精氣”已不足,當體質下降時,就會出現盜汗癥狀,如潮熱顴紅、心煩盜汗、失眠、乏力等現象。而中青年人群,面臨工作、家庭壓力較大,體力、精力透支明顯,極有可能導致人體植物神經紊亂,若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補“氣”,則必然受到盜汗癥的“垂青”。對于體質較弱的人,入春以后,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適時進行春季進補,在食療上多吃些滋陰補益的食物,如:大棗、黑豆、核桃、黑芝麻、血糯、桂圓等;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食辛辣食品;保持心情舒暢,生活有規律。當夜間出現盜汗癥狀時,要注意觀察發汗原因,必要時去醫院就診,不可盲目服藥,隨意進補,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冬季氣候寒冷干燥是造成手腳干裂的一個原因,同時冬季新鮮蔬菜水果攝取量相對減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2024-10-22 15:5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醫生建議:您好,建議用虛汗停顆粒該品益氣養陰,固表斂汗。用于氣陰不足之自汗、盜汗及小兒盜汗。
2024-10-22 15:5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孫書賢 醫師
北京小湯山醫院
一級
中醫科
-
身體排汗對身體是一種保護,而夜間盜汗的原因很多,除與睡眠環境空氣流通狀況、寢具透氣與否有關外,有些疾病如結核病、心內膜炎或惡性腫瘤如淋巴瘤等,都可能出現夜間盜汗的情況;此外,內分泌失調,如有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以及有情緒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的人,也都可能在夜間大量流汗。以中醫觀點來看,夜間盜汗有可能是氣虛或陰虛造成,如果是氣虛引起的盜汗,一般是血管擴張功能不好,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方來調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盜汗,心悸少寐,宜補血養心,以歸脾湯加減方來治療;如果是陰虛體質引起,身體出現燥熱癥,也會有盜汗的情況,此時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方來改善,又陰虛火旺的盜汗,五心煩熱,宜滋陰降火,用之以當歸六黃湯加減方,但仍建議由中醫師鑒別診斷后,再服藥改善。盜汗分為兩種,一種是屬生理性的;一種屬病理性的。現代醫學認為,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屬生理現象。證名,出自《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又稱寢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多屬虛勞之癥,尤以陰虛者多見。詳見虛勞盜汗、陰虛盜汗條。中醫的說法是“陰虛則盜汗”,“陽虛則自汗”。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后汗出異常,醒后汗泄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金匱要略·水氣篇》中“食已汗出,又常暮盜汗出者,此勞氣也。”《景岳全書·汗證》指出:“自汗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盜汗必屬陰虛”。另外張景岳在《景岳全書·汗證》里還有“自汗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盜汗必屬陰虛。”且臨床尚有因陰虛而陰損及陽的陰陽兩虛,由血瘀而致水濕內停的血瘀與水濕并見等等,辨證時更需詳審,所以又細分為:陰虛盜汗、陽虛盜汗、氣虛盜汗、血瘀盜汗、血虛盜汗、濕阻盜汗、外感盜汗。可選用中成藥二至丸、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等。
2024-10-22 1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