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毅榮 主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創傷骨科
-
風性關節炎最明顯的癥狀就是局部會出現紅腫和疼痛感。特別是在陰雨天的時候患處會有發麻甚至疼痛的難受。如果是痛風性關炎,一般檢查尿酸會升高的,您可以做一個血液檢查,以便明確診斷。患者一定要注意足部的保暖盡量在陰雨天時后不要出門。在治療期間也需要注意局部的按摩。
2018-12-20 16: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痛風性關節炎有哪些癥狀?痛風可以因精神緊張,疲勞,飲食過多,酗酒,局部受傷,外科手術和感染等誘發.根據痛風癥狀的輕重緩急,可以分為急性痛風與慢性痛風.患者體內有大量尿酸積聚,形成高尿酸血癥,如果沉積在骨和軟骨上,則可引起關節炎癥狀,就成為反復發作的痛風性關節炎.關節痛是痛風最常見的癥狀.急性發作時,最初多發生在足的拇趾關節,其次為踝,手,腕,膝,肘關節,極少發生于盆骨,脊柱,肩等軀干部各關節.患者第一次發作一般多數在夜間,開始時常為單個關節,呈紅,腫,熱,痛與運動障礙,關節疼痛如同撕筋裂骨,甚至不能忍受被單的重量,若室內有人走動,較重的震動也覺得受不了.患者還可出現高熱,頭痛,心悸,疲乏,厭食等癥狀,白細胞計數增高,血沉加快,每100m1血中尿酸,男性超過6mg,女性絕經前5mg以上,絕經后大于6mg.急性發作一般持續3一l0天,也有數周后才緩解的.病情緩解后,關節外形及運動功能也隨之恢復.少數患者在一次急性關節炎后幾十年不再發作,但大多數病人經過l一2年又會再次發作,而且常常是多處關節同時發生腫痛.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春夏秋季多發.反復發作次數一多,逐漸演變為慢性痛風性關節炎.進入侵性期后,關節呈現肥大,活動逐漸受到限制,其程度則隨著發作的次數而增加,最后可形成關節畸形,僵硬.有少數病人初期發作癥狀輕微而不典型,等到出現關節畸形,痛風結節或腎臟損害等癥狀時才引起注意.痛風結節活檢,關節液偏光鏡檢查,均可發現尿酸鹽結晶.x片早期表現為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嗣后關節附近的骨呈鉆孔狀或蟲蝕樣骨質缺損性改變.變.熱泥是指含有無機鹽,有機物,微量元素等具有醫療作用的泥類.有海泥,礦泥,煤泥,淤泥,火山泥,黏土泥和人工泥等.將泥經人工或日曬加溫,達到一定溫度后敷在人體的某些部位,取得醫療作用的方法稱熱泥療法.
2016-07-23 00:21
(1)泥療作用:泥療具有明顯的溫熱作用,在局部溫熱作用的影響下,溫度升高,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和淋巴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加速,皮膚及組織的營養得到改善,組織再生功能增強,促進慢性炎癥,水腫,粘連,浸潤,滲出等的吸收,消散,并提高機體防御能力,從而使組織功能康復.泥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黏滯性,對體表組織可產生壓迫,摩擦和刺激作用,通過促進血液,淋巴液的回流而發揮其治療作用.泥中含有許多陰離子,陽離子,微量元素,有機物,膠體物質,氣體,微量放射性元素等,能被皮膚吸收或附著體表,作為刺激物而起治療作用.另外,泥中的放射性物質對機體產生電離輻射,有的含抗菌物質,具有抗菌作用.
(2)適應證:熱泥療法適用于痛風性關節炎,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和手術后瘢痕,痙攣和粘連等.
(3)操作方法①泥漿浴.泥漿溫度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體質等來調節,一般從37℃開始,逐漸達到疾病所需要的治療溫度,也可先進行礦泉浴,適應幾分鐘后再進行泥漿浴.時間10~30分鐘,根據情況可逐漸延長,每日1次,隔日或隔2日1次.
10~20次為1個療程.可采用全身泥漿浴,半身泥漿浴和四肢泥浴等.②泥包裹.治療前,先在泥療床上鋪毛巾被,上面再鋪塑料布,取泥溫為42~52℃的4~6厘米厚的熱泥塊置于治療部位(肢體應包裹,再包上塑料布,蓋上毛巾被).時間20~30分鐘(以泥發涼為止).每日1次,15次~30次為1個療程.泥包裹多用于脊柱,四肢等治療.
(4)注意事項①泥浴后3~7日如出現疲乏,頭暈,心悸,輕度壓迫感時,應及時調整治療方式或減少治療時間.如持續加重者,應停止治療.②年老體弱者,高血壓病,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慎用.③要掌握好溫度,時間,并注意患者反應,如心率每分鐘超過120次,或出現大汗淋漓,眩暈,心悸等時,應立即停止治療,并離開現場休息,給予飲料,必要時吸氧.④治療結束后去泥,用水沖洗或用毛巾將身體擦凈,然后臥床休息15~20分鐘,勿著涼,吹風,要注意預防感冒.
(5)禁忌證:各種急性病發熱,感染期及出血性疾病,重度貧血,腎炎,心,腎功能不全,傳染性皮膚病,二期以上高血壓病等.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典型的首次發作的痛風性關節炎多為單關節炎,以第一跖趾及拇趾關節為多見,其次為踝,膝,肘,腕,手及足部其他關節.急性期多起急驟,常在夜間突發,可因疼痛而醒并且徹夜不能入睡.病情反復發作,則可發展為多關節炎,或游走性關節炎.受累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大關節受累時常有滲液.可伴有發熱,寒戰,疲倦,厭食,頭痛等癥狀.一般歷時1-2周癥狀緩解.局部皮膚紅腫轉為棕紅色而逐漸恢復正常.有時可出現脫屑和瘙癢.慢性期尿酸鈉在關節內沉著逐漸增多,發作逐漸頻繁,間歇期縮短,受累關節增多,疼痛加劇,炎癥不能完全消退,出現痛風石,痛風石以關節和腎臟較多見,外耳的耳輪,跖趾,指間和掌指關節等處也會出現痛風石,隨著風石的不斷沉積增多,導致關節肥大,畸形,僵硬,活動受限. 發病開始可累及包括第一跖趾關節在內的2個或3個關節.第一跖趾關節病變約占痛風病人的50%,為本病多發關節.踝,跗,膝,肘和腕關節也可見到.近年來由于抗癌治療的開展,繼發性痛風有增加趨勢.原發性痛風掌發現于40歲以上男性,女性較少且多為絕經期婦女1不進高嘌呤飲食,如動物的心,肝腎和腦.要避免肥甘厚膩之味,體重超重者當限制熱卡攝入必須限制飲酒或禁酒. 2適當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避免勞累保持心情舒暢,及時消除緊張情緒. 3急性期患者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固定冷敷24小時后可熱敷,注意避寒保暖,宜大量飲水迅速中止急性發作. 4有痛風家族史的男性應經常檢查血尿酸,如有可疑,即給予預防性治療 5為了防止復發,可長期服用小劑量秋水仙堿,也可服用小劑量丙磺舒 6若有高血壓,腎炎,腎結石等合并癥者均應予適當治療. 7局部破潰者,可按一般外科處理.
2016-07-23 00:2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您好!您所述癥狀實屬痛風!痛風是尿酸累積而引起的疾病,屬于關節炎的一種,又稱代謝性關節炎.建議:預防和治療痛風,飲食上應做到三多三少: 1多飲水,少喝湯.血尿酸偏高者和痛風患者要多喝白開水,少喝肉湯,魚湯,雞湯,火鍋湯等.白開水的滲透壓最有利于溶解體內各種有害物質.多飲白開水可以稀釋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湯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飲后不但不能稀釋尿酸,反而導致尿酸增高. 2多吃堿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痛風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異常,如果過多吃酸性食品,會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復.而多吃堿性食物,能幫助補充鉀,鈉,氯離子,維持酸堿平衡,由于患者內分泌紊亂,堿性物質并不容易吸收.建議多喝含有礦物質的蘇打水,在微量礦物質作用下方可少量吸收,以利改善患者體內的酸性環境. 3多吃蔬菜,少吃飯.多吃菜,有利于減少嘌呤攝入量,增加維生素C,增加纖維素.少吃飯有利于控制熱量攝入,限制體重,減肥降脂.祝早日康復!
2016-07-23 00:3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痛風性關節炎是由于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中而引起病損及炎性反應,它多有遺傳因素和家族因素,好發于40歲以上的男性,多見于拇趾的跖趾關節,也可發生于其他較大關節,尤其是踝部與足部關節.
2016-07-23 00:42
1.增強體質,加強抗病能力:平日應加強鍛煉,提高耐寒能力,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2.及時治療鏈球菌感染:常見的鏈球菌感染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淋巴結炎,中耳炎,鼻竇炎,皮膚丹毒或膿皰疹,還有猩紅熱等.一旦發生這些疾病,要及時應有有效抗生素(一般應有青霉素即可)治療,療程約7~10天.
3.長期藥物預防:對于反復發生或遷延不愈的鏈球菌感染患兒,以及初次發病的風濕病患兒,可應用長效青霉素注射液每月肌注20萬單位,或每兩周肌注60萬單位.前者為了預防風濕病的發生,后者為了防止風濕病的復發,都有一定效果.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醫生建議:全身關節容易產生疼痛的感覺之類的,一般情況下在生活中是要及時的吃點液體鈣之類的藥物來補充一下,能有效的減少疼痛。
2016-07-23 0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