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乳房疼的原因較多,常見的有生理期變化、乳腺增生、乳腺炎、乳房外傷以及乳腺癌等。 1.生理期變化:女性在月經前或經期,體內激素水平波動,可能導致乳房脹痛,一般月經結束后會緩解。 2.乳腺增生:內分泌紊亂,雌激素相對或絕對升高,引起乳腺組織增生和復舊不全,導致乳房疼痛,常伴有乳房腫塊。 3.乳腺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哺乳期女性常見,表現為乳房紅腫、疼痛、發熱,嚴重時可形成膿腫。 4.乳房外傷:外力撞擊或擠壓乳房,導致局部組織損傷,出現疼痛、淤血。 5.乳腺癌: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乳房疼痛,多為持續性隱痛或刺痛,還可能伴有乳頭溢液、乳房皮膚改變等。 乳房疼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也可能是疾病的信號。如果乳房疼痛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異常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乳腺超聲、鉬靶等,以明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0-22 17: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請對照年齡查看一下,有問題盡早上醫院檢查,祝愿你身體健康!1,青春期乳房脹痛:女孩最早的乳房疼痛,一般在9~13歲發生,這時女孩乳房開始發育,先是乳頭隆起,有輕微的脹痛感.初潮后,隨青春期乳房的發育成熟會自行消失.2,經前期乳房脹痛:有很多婦女在月經來潮強有乳房脹滿,發硬,壓痛;重者乳房受輕微震動或碰撞即可脹痛難受,原有的顆粒或結節感更加明顯.這是由于經前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乳腺增生,乳腺間組織水腫引起的.月經期過后,上述變化消失.3,孕期乳房脹痛:一些婦女在懷孕40天左右,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發生變化,使乳腺增生,乳房增大,而產生乳房脹痛,重者可持續整個孕期,不需治療.4,產后乳房脹痛:產后3~7天常可出現雙乳脹痛,硬結,疼痛.這主要是乳腺淋巴潴留靜脈充盈和間質水腫及乳腺導管不暢所致.防治方法:產婦盡早哺乳;有硬結時可在哺乳前熱敷并按摩硬結;也可用吸乳器吸引乳汁,促使乳腺導管通暢.5,人工流產后乳房脹痛:人工流產后,有些婦女主訴乳房脹痛,并可觸及腫塊,這是由于妊娠突然中斷;體內激素水平急聚下降,使剛剛發育的乳腺突然停止生長,造成乳腺腫塊及乳房疼痛.6,性生活后乳房脹痛:這與性生活時乳房生理變化有關,性欲淡漠或者性生活不和諧者,因達不到性滿足,乳房的充血,脹大就不易消退,或消退不完全,持續性充血會使乳房脹痛.7,乳腺癌:常見于20~40歲的婦女,病程緩慢.初期時乳房內有一個或數個結節,無疼痛或觸痛,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常有皮膚粘連,同側腋淋巴結可以腫大.臨床無發熱.膿塊軟化后形成冷膿瘍;可向皮膚穿出形成瘺管或竇道,排出有干酪樣碎屑的稀薄膿液,少數病人的腫塊經纖維化而變成硬塊,使乳房外形改變和乳頭內陷,與乳腺癌不易鑒別.8,查時可發現兩側乳腺有彌漫性增厚,呈片狀或細顆粒,結節狀,增厚區與周圍乳腺組織分界不明顯;有時兩側可以不對稱,上述發現常在月經前更明顯,月經來潮后軟化或消失,當形成囊腫時,在乳房內可觸及多個大小不等的囊性結節.對于乳腺小葉增生與乳腺癌的關系是有些爭論的,但是大多數的學者認為:90%以上的小葉增生是由內分泌不平衡所致的生理性改變,其本質既非炎癥,也不是腫瘤,更不是癌前期的病變.然而有一個現象應值得引起關注,那就是有的乳腺癌有時會被誤診為小葉增生,沒引起重視,沒有一查到底,結果延誤了早期進行治療的大好時機.3請對照年齡查看一下,有問題盡早上醫院檢查,祝愿你身體健康!
2024-10-22 17:1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引起乳房疼痛的原因有很多1、青春期乳房脹痛:女孩最早的乳房疼痛,一般在9~13歲發生,這時女孩乳房開始發育,先是乳頭隆起,有輕微的脹痛感。初潮后,隨青春期乳房的發育成熟會自行消失。2、經前期乳房脹痛:有很多婦女在月經來潮強有乳房脹滿、發硬、壓痛;重者乳房受輕微震動或碰撞即可脹痛難受,原有的顆粒或結節感更加明顯。這是由于經前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乳腺增生,乳腺間組織水腫引起的。月經期過后,上述變化消失。3、孕期乳房脹痛:一些婦女在懷孕40天左右,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發生變化,使乳腺增生,乳房增大,而產生乳房脹痛,重者可持續整個孕期,不需治療。4、產后乳房脹痛:產后3~7天常可出現雙乳脹痛、硬結、疼痛。這主要是乳腺淋巴潴留靜脈充盈和間質水腫及乳腺導管不暢所致。防治方法:產婦盡早哺乳;有硬結時可在哺乳前熱敷并按摩硬結;也可用吸乳器吸引乳汁,促使乳腺導管通暢。5、人工流產后乳房脹痛:人工流產后,有些婦女主訴乳房脹痛,并可觸及腫塊,這是由于妊娠突然中斷;體內激素水平急聚下降,使剛剛發育的乳腺突然停止生長,造成乳腺腫塊及乳房疼痛。6、性生活后乳房脹痛:這與性生活時乳房生理變化有關,性欲淡漠或者性生活不和諧者,因達不到性滿足,乳房的充血、脹大就不易消退,或消退不完全,持續性充血會使乳房脹痛。7、乳腺癌:常見于20~40歲的婦女,病程緩慢。初期時乳房內有一個或數個結節,無疼痛或觸痛,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常有皮膚粘連,同側腋淋巴結可以腫大。臨床無發熱。膿塊軟化后形成冷膿瘍;可向皮膚穿出形成瘺管或竇道,排出有干酪樣碎屑的稀薄膿液,少數病人的腫塊經纖維化而變成硬塊,使乳房外形改變和乳頭內陷,與乳腺癌不易鑒別。查時可發現兩側乳腺有彌漫性增厚,呈片狀或細顆粒、結節狀,增厚區與周圍乳腺組織分界不明顯;有時兩側可以不對稱,上述發現常在月經前更明顯,月經來潮后軟化或消失,當形成囊腫時,在乳房內可觸及多個大小不等的囊性結節。對于乳腺小葉增生與乳腺癌的關系是有些爭論的,但是大多數的學者認為:90%以上的小葉增生是由內分泌不平衡所致的生理性改變,其本質既非炎癥,也不是腫瘤,更不是癌前期的病變。然而有一個現象應值得引起關注,那就是有的乳腺癌有時會被誤診為小葉增生,沒引起重視,沒有一查到底,結果延誤了早期進行治療的大好時機。
2024-10-22 17:1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醫生建議:你這種情況是急性乳腺炎引起的反應情況,可以根據情況使用消炎藥治療
2024-10-22 17:1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一,青春期乳房脹痛: 一般在9歲~13歲時發生,月經初潮后,脹痛會自行消失.與激素水平有關. 二,經前期乳房脹痛: 有許多女性在月經來潮前有乳房脹滿,發硬,壓痛的現象;重者乳房受稍微震動或碰撞就會脹痛難受.這是由于經前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乳腺增生,乳房間組織水腫引起的.月經來潮后,上述變化可消失. 經前乳房脹痛是婦科病的一個早期且重要的信號.嚴格地說,女性乳房屬生殖系統的一部分,受雌孕激素的影響很大.假如在某個階段身體的內分泌系統或卵巢功能發生紊亂,就會對月經周期及乳房組織有影響,從而產生一系列病變,最常見的也是最輕的癥狀就是月經前乳脹.假如不給予必要的調理或治療,就會出現更多的不適,如:經前頭疼,煩躁,失眠,甚至經前周身痛,輕度浮腫等等.這些癥狀在月經后逐漸消失,逐月一次,反復發生,醫學上稱之為經前期緊張綜合癥.長此下去就會形成乳腺病,最常見的是乳腺增生,月經也可能因此而失調,出現月經紊亂或閉經,續而引發不孕. 三,性生活后乳房脹痛: 這與性生活時乳房生理變化有關.性欲淡漠或者性生活不和諧者,因達不到性滿足,乳房的充血,脹大就不輕易消退,或消退不完全,持續性充血會使乳房脹痛. 四,孕期乳房脹痛: 一些婦女在懷孕40天左右的時候,由于胎盤,絨毛大量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致使乳腺增大,而產生乳房脹痛,重者可持續整個孕期.不需治療. 五,產后乳房脹痛: 產后3天~7天常出現雙乳脹滿,硬結,疼痛.這主要是由于乳腺淋巴潴留,靜脈充盈和間質水腫及乳腺導管不暢所致. 六,人工流產后乳房脹痛: 妊娠忽然中斷時,體內激素水平驟然下降,使剛剛發育的乳房忽然停止生長,造成乳腺塊及乳房疼痛 女性完全不必為此憂心忡忡,但對于脹痛長時期不見緩解,甚至越來越嚴重,觸摸乳房有凹凸不平,邊緣不清楚,活動度差的腫塊,則應及早去醫院檢查診治.乳房脹痛,心里難受,全身不適,怎么辦?接受以下建議,即可輕松消除乳房不適. 1,改變飲食習慣采用低脂高纖的飲食,食用谷類(全麥),蔬菜及豆類的纖維. 2,經常按摩乳房輕輕按摩乳房,可使過量的體液再回到淋巴系統.按摩時,先將肥皂液涂在乳房上,沿著乳房表面旋轉手指,約一個硬幣大小的圓.然后用手將乳房壓入再彈起,這對防止乳房不適癥有極大的好處. 3,穿穩固的胸罩胸罩除了防止乳房下垂外,更重要的作用是防止已受壓迫的乳房神經進一步受到壓迫,消除不適.細心的姐妹會發現,那些慢跑運動員穿戴穩固的胸罩就是這個保健原因. 4,避免利尿劑利尿劑的確有助于排放體內的液體,也能削減乳房的腫脹.但這種立即的緩解需付出代價的.過度使用利尿劑會導致鉀的流失,破壞電解質的平衡,以及影響葡萄糖的形成. 5,不吃咸高鹽的食物易使乳房脹大,月經來前的7~10天尤應避免這類食物. 6,試用熱敷熱敷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可用熱敷袋,熱水瓶或洗熱水澡等方式緩解乳房痛.假如采用冷,熱敷交替法,消除乳房不適癥效果會更好.
2024-10-22 17:56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是指發生于乳房部的各種疾病的總稱。男女均可發病,但由于女性乳房的特殊生理,乳房疾病多見于女性,是中醫外科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乳房的經絡和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記載。漢《中藏經》即載有乳癖病名。此后,歷代文獻均有所記載,如晉《肘后備急方》、《劉涓子鬼遺方》載有“乳癰”、“乳發”,隋《諸病源候論》載有“乳石癰”、“乳疽”、“乳漏”,宋《婦人大全良方》載有“乳巖”,明《外科理例》載有“乳衄”等,且對各種乳房疾病的病因、證候、治法多有論述。《婦科玉尺》說:“婦人之疾,關系最鉅者,則莫如乳。”可見前人對乳房疾病十分重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