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關節和周圍組織。治療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抗風濕藥、糖皮質激素、生物制劑、植物藥等。 1.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能減輕關節疼痛和炎癥。 2.抗風濕藥:甲氨蝶呤可改善病情,延緩關節破壞。 3.糖皮質激素:潑尼松等能迅速緩解癥狀,但不宜長期大量使用。 4.生物制劑:如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對常規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能有效。 5.植物藥:白芍總苷有一定的免疫調節作用。 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情、患者個體情況等。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同時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建議患者前往正規醫院就診,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2024-10-22 17:1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1)飲食要節制。飲食要定時、定量,食物的軟、硬、冷、熱均要適宜。不可因擔心體質虛弱、營養不夠而暴飲暴食,增加脾胃負擔,傷及消化功能。(2)飲食宜清淡。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經常受病痛折磨,又長期以藥物為伴。病發作時,更是茶飯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則可以保持較好的食欲,二則可以保持較好的脾胃運化功能,以增強抗病能力。(3)飲食不可偏嗜。雞鴨魚肉,五谷雜糧,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視,應搭配合理。(4)正確對待食補與藥補。無論食補還是藥補,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須根據病情及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來進行。如牛奶、豆漿、麥乳精、巧克力雖是營養佳品,但體內有濕熱或舌苔粘膩者,多食反而腹脹不適,不思飲食;人參、白木耳、阿膠雖能補氣養血,但脾胃不和或濕熱內蘊者服之反而壅氣助濕,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5)注意飲食宜忌。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的病程較長,如果患病后忌口太嚴,長年日久,影響營養的吸收,對疾病的康復不利。一般說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以食用任何飲食,不必忌口。只是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關節紅腫灼熱時,不宜進辛辣刺激的食物;久病脾胃虛寒者,少食生冷瓜果及蝦、蟹、竹筍之類。一旦病情穩定,忌口即可放寬。
2024-10-22 17:1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1)非淄體抗炎藥此類藥物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臨床上常用的有鹽酸氨基葡萄糖顆粒、布洛芬、青霉胺、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慢作用抗風濕藥此類藥物多用于類風濕關節炎及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對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較慢。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3)細胞毒藥物此類藥物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環磷酰胺、甲氨蝶呤、金獨春等。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藥物,副作用雖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4)腎上腺皮質激素本類藥物是強的抗炎、抗過敏藥物,明顯地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這些疾病。其眾多的副作用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加,故在應用時要衡量它的療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選用。
2024-10-22 17:1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醫生建議:可以用非甾體類鎮痛藥抗風濕藥物和糖皮質激素等此病不能根除只能延緩發作追問:土鱉蟲在中藥里治什么,關節疼有彈響胳膊以下特別痛手指頭有骨增生什么病怎么治療醫生回答:有晨僵嗎追問:就是醫生給配的中藥管關節炎的醫生回答:關節炎不一定是風濕性的追問:就是胳膊骨頭疼手指頭增生現在腳背和腰也有點疼主要是胳膊像扭了似的疼謝謝了醫生回答:你去醫院做個檢查看看追問:太遠了這太偏僻,能有什么緩解止疼得嗎醫生回答:可以吃點雙氯芬酸鉀追問:謝謝了
2024-10-22 17:1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風濕性關節炎吃什么藥類風濕關節炎是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它的病因現在尚未明確,目前猜測類風濕關節炎可能與遺傳以及感染或者性激素等有關,是一種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吃什么藥?類風濕關節炎治療大多患者都是通過藥物進行治療的,藥物治療分為中醫中草藥治療和西醫的西藥治療,下面我們來看看。西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見效快,有依賴性,后期治療效果不佳,費用高一:非甾類抗炎藥(NSAIDs):這類藥物主要通過抑制環氧合酶(COX)活性,減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熱及減輕關節腫脹的作用,是臨床最常用的類風濕關節炎治療藥物。非甾類抗炎藥對緩解患者的關節腫痛,改善全身癥狀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癥狀、肝和腎功能損害以及可能增加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二: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口服、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均有效,每周給藥1次。必要時可與其他改善病情抗風濕藥聯用。常用劑量為7.5~20mg/周。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惡心、口腔炎、腹瀉、脫發、皮疹及肝損害,少數出現骨髓抑制。偶見肺間質病變。服藥期間應適當補充葉酸,定期查血常規和肝功能。三:來氟米特(Leflunomide,LEF):劑量為10~20mg/d,口服。主要用于病情重及有預后不良因素的患者。主要不良反應有腹瀉、瘙癢、高血壓、肝酶增高、皮疹、脫發和白細胞下降等。因有致畸作用,故孕婦禁服。服藥期間應定期查血常規和肝功能。四: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g,SASP):可單用于病程較短及輕癥類風濕關節炎,或與其他改善病情抗風濕藥聯合治療病程較長和中度及重癥患者。一般服用4~8周后起效。從小劑量逐漸加量有助于減少不良反應。服藥期間應定期查血常規和肝功能、腎功能。五: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可單用于病程較短、病情較輕的患者。對于重癥或有預后不良因素者應與其他改善病情抗風濕藥合用。該藥起效緩慢,服用后2~3個月見效。用法為羥氯喹200mg,每天2次。用藥前和治療期間應每年檢查1次眼底,以監測該藥可能導致的視網膜損害。
2024-10-22 16: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