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乳腺增生是常見的乳腺良性病變,其發生與內分泌失調、精神因素、不良生活習慣等有關。治療乳腺增生的藥物主要有調節內分泌藥物、活血化瘀藥物、消腫散結藥物等。 1.調節內分泌藥物:如他莫昔芬,可調節體內雌激素水平,緩解乳腺增生癥狀。 2.活血化瘀藥物:像小金丸,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3.消腫散結藥物:乳癖消片具有軟堅散結、活血消癰的作用。 4.中藥方劑:逍遙丸可疏肝健脾、養血調經,對肝郁氣滯型乳腺增生有一定療效。 5.維生素類藥物:維生素 E 能調節內分泌,改善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同時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若癥狀加重或出現異常變化,應及時就醫。
2024-10-22 17: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年過30歲的女性約半數患有乳腺增生癥,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乳腺增生病可發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齡的女性,但以30歲—50歲的中青年婦女最為常見,一般與月經周期有密切關系,故其病因大多數系卵巢功能紊亂或乳腺組織對卵巢激素平衡失調所致。另外,肝郁氣滯、情態內傷、氣滯不舒、氣血周流不暢也是導致乳房疼痛和腫塊的重要因素。乳腺增生癥屬中醫“乳癖”范疇,治療重在調理肝腎、活血化淤、軟堅化痰散結以消散乳中癖塊。 乳腺增生癥在不同階段臨床表現不完全一致:(1)乳房病為最常見和最輕的病變,多發生在30歲—40歲乳房發育正常的婦女,其特點是月經前乳房腫痛時可觸及顆粒大結節,月經后消失,下一周期重新出現。 (2)乳腺腺病,多發生于中青年婦女,常有乳痛癥病史,乳房腫痛呈周期性,多發生于月經前期,乳房內可觸及邊緣不清、堅韌的圓形腫塊,多為單側,位于乳房外上部,月經后不清退。(3)乳腺囊性增生病,發病年齡多在40歲左右,以乳房腫塊為特點,其腫塊大多靠近乳房周邊,常為單側,腫塊四周有散在的結節,腫塊增大時呈囊性,有乳頭狀上皮增生者有發展為乳腺癌的傾向。不影響生活和工作時,可進行臨床觀察,同時乳罩托起乳房,減輕疼痛;若癥狀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則應到醫院積極治療,常用的治療方法有中、西醫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老藥乳必消有效.中藥丹梔逍遙散,
2024-10-22 17:2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立宗
太原顯微手外科醫院
一級
顯微外科
-
乳腺增生是乳腺組織導管和乳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病變及進行性結締組織的生長,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內分泌激素失調.中醫認為:情懷不暢,肝氣不得正常疏瀉而氣滯血淤疾凝,沖任不調者,常有月經紊亂,面部色斑.現代醫學認為:婚育,膳食,人生存的外環境和遺傳因素是乳腺發病的主要原因.乳腺增生疾病的癥狀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為特征.起初為游漫性脹痛,觸痛為乳房外上側及中上部為明顯,每月月經前疼痛加劇,行經后疼痛減退或消失.嚴重者經前經后均呈持續性疼痛.有時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處放射.患者往往自述乳房內有腫塊,而臨床檢查時卻僅觸及增厚的乳腺腺體.建議中醫中藥外敷治療.中醫傳統外科膏藥貼敷可治療乳腺炎,乳腺囊腫,乳腺增生,乳房腫塊,乳房腫痛,通過中醫傳統外科膏藥外敷,通經活絡,活血化淤,消腫止痛,軟堅散結.迅速打通瘀阻的腺管,消除炎癥,消腫止痛;排除乳腺中的淤積毒素,軟化吸收腫塊增生組織;有效活化腺體組織,促進細胞正常分化,乳腺疾病不再復發.對患者肝,胃,腎臟等功能無任何損傷,療效迅速,作用持久,無副作用.乳腺增生在飲食方面注意:不宜過多進食補品,要多食蔬菜和水果類,少食動物脂肪,不要隨便吃帶刺激的藥品,切忌乳腺局部注射藥物.
2024-10-22 17:2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醫生建議:你好!乳腺增生是婦女如常見的乳腺疾病。本病的命名學很混亂,又名小葉增生、乳腺結構不良癥、纖維囊性病等。以往曾稱為慢性囊性乳腺炎,實際上本病無炎癥性改變,因而不宜應用。本病的特點是乳腺組成成分的增生,在結構、數量及組織形態上表現出異常,故稱為囊性增生病或乳腺結構不良癥。建議服用乳核內消液(太極),此藥疏肝活血,軟堅散結。用于經期乳脹痛有塊,月經不調或量少色紫成塊及乳腺增生。另外,改變飲食,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動物脂肪,甜食及過多進補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類,多吃粗糧,黑黃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2024-10-22 17:2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乳腺小葉增生”。乳腺小葉增生又叫乳房纖維囊性增生癥,一般多發生于中年婦女。 癥見乳房中腫塊形如丸卵,邊界清楚,質硬而光滑,活動好,經X線攝片等檢查可確診。 由于此病屬慢性疾患,如住醫院治療,不僅費時間,而且醫藥費用開支較大,不如采取家庭自療或食療的方法,既有效又省錢。 1)以下介紹幾則偏方,可根據各自的癥狀、特征、選方治療:1.痰濕型 患者形體多肥胖,或多疾,或倦怠嗜睡,有的患者皮膚油垢較多,體味明顯,或白帶多且略偏黃,大便粘稠而不暢順,或常咯痰,舌質紅,舌苔略黃厚,月經來潮時乳房隱隱作痛。 治療當以化痰濕、散乳結為主。 取半夏12克,制南星10克,陳皮12克,浙貝母15克,橘核30克(也可用等量黃皮果核、柚子核等代替),鹿角霜20克,生牡蠣30克(先煎),海藻18克,蜜棗5枚,郁金15克。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溫服。2.肝郁型 癥見月經將來潮時,乳房脹痛,增生小葉疼痛尤明顯,怒時則乳房脹痛更甚,平素易郁怒,舌質偏晦暗,或睡眠欠佳。 治療當用解郁散結為主。 用八月扎12克,合歡皮15克,郁金20克,海藻18克,生麥芽32克,赤芍10克,當歸6克,柴胡10克,枳殼12克,莪術8克,青皮5克,橘核30克(或黃皮果核、柚子核均可),甘草7克。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溫服。3.血虛型 面色蒼白無光澤或萎黃,體倦乏力,口唇、指甲淡白,月經色淡紅,行經時乳腺增生區隱隱作痛,脈搏細而無力。 治療當以補血散結為主。 取當歸身12克,川芎10克,丹參15克,鹿角霜18克,黃皮果核30克(或橘核、柚子核均可),黃芪15克,昆布20克(洗去鹽分),甘草6克,蜜棗3枚。煎法同上,可隔天服1劑,連續服15劑為1療程,服后如見腫塊縮小,可繼續服2--3個療程。4)腎虛型 癥見腰膝酸軟,下肢乏力,或耳鳴、夜多小便、性欲減退、健忘,或白帶清稀,月經來潮時,乳房隱隱作痛,舌質淡,脈搏沉細(即用手指略重按始能摸到)。 治療當以補腎散結為主。 用巴戟12克,仙靈脾10克,肉蓯蓉15克,鹿角霜18克,淮山20克,海藻15克(洗去鹽分),淮山12克,橘核20克(或黃皮核、柚子核均可),甘草5克,蜜棗3枚。煎服法同上。 如腫塊較硬加莪術10克,三棱10克,生牡蠣30克(先煎),海蛤殼30克(生煎)。 另外,食療對乳腺小葉增生也有很好的效果。多食海帶、紫菜、海藻、海螺、海產魚類等含碘質較多的食物,不僅對乳腺小葉增生有治療作用,而且對乳房的健美、防癌有良效。 2)下面介紹幾則食療藥膳,可根據自己的條件、狀況選擇使用: 1.紫菜蟹肉粥取紫菜30克,蟹肉70克,米70克,生姜絲10克。煮粥當早餐吃。可隔天1次,連服30劑。 2.海帶響螺湯用響螺肉70克(用其它食用海螺肉亦可,響螺多產于我國海南省,海味商店有售),海帶50克(洗凈切塊),瘦豬肉70克。煮湯食用。如在冬季嚴寒時,可加胡椒10粒,生姜5片。 3.海帶綠豆薏米湯取海帶70克(洗凈),生薏苡仁65克,綠豆70克,冰糖70克。加水煲成飲料(或煮好后候涼放入電冰箱內制成冷飲)。每天1劑,可于整個夏令飲用。此方適于夏令天氣炎熱時服用,對于在高溫條件下作業的婦女,不僅有防暑降溫作用,而且對乳房的保健有裨益。 4.海參烏雞湯用發海參96克,烏骨雞半只,龍眼肉35克,生姜2片,冬菇5枚,鹽適量。煲湯,日分2次溫服。此方適用于身體較為虛弱的婦女食用,有助補益氣血,不僅對乳房有保健作用,而且有一定的抗婦科腫瘤作用。 因為市場供應的海參多用堿水之類的藥物泡發,使海參失去了醫藥效能,因此必須自己學會發海參。方法如下:將干海參置鍋中,放入冷水煮沸20分鐘,換清水浸泡1晚,這時海參開始慢慢脹大。第二天用清水煮沸15分鐘,再用清水浸泡1晚。第三天,換清水煮沸15分鐘。次晨用力剖開海參腹部,除去腸雜,洗凈即成。 必須注意的是,每次浸泡海參的水必須干凈,不能有油,否則會使海參變壞不能食用。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采納為答案”。
2024-10-23 0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