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瞌睡多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睡眠質量差、缺乏運動、疾病影響、藥物副作用、營養不良等。 1. 睡眠質量差:睡眠環境不佳、作息不規律、心理壓力大等都可能導致睡眠質量下降,使人白天容易瞌睡。改善睡眠環境,保持規律作息,學會放松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 2. 缺乏運動:身體長期缺乏鍛煉,新陳代謝緩慢,容易感到疲倦和瞌睡。適當增加運動量,如散步、跑步、游泳等,能增強體質,減少瞌睡現象。 3. 疾病影響:患有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影響身體機能,導致瞌睡多。如貧血患者血紅蛋白不足,氧氣運輸受限;甲減患者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代謝減慢。針對這些疾病,需要進行相應的治療,如貧血可補充鐵劑、維生素等,甲減需補充甲狀腺激素。 4. 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如抗組胺藥、抗抑郁藥、鎮靜催眠藥等可能引起嗜睡的副作用。在用藥期間如有不適,應及時咨詢醫生是否需要調整用藥。 5. 營養不良:缺乏某些維生素(如維生素 B12)和礦物質(如鐵、鋅),也可能導致身體疲勞、瞌睡多。通過合理飲食,多攝入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如肉類、蛋類、蔬菜等,可改善狀況。 總之,瞌睡多的原因較為復雜。如果這種情況持續較長時間且嚴重影響生活,建議及時就醫,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診斷,以確定具體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0-22 16:1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白天感到過度困倦或嗜睡,很可能有以下原因:1,夜間睡眠差,或睡眠時間過短;2,有睡眠呼吸暫停,即睡眠中有呼吸間歇現象;3,患有發作性睡病;發作性睡病多在青春期以后起病,年齡一般在15~25歲之間.主要癥就是白天嗜睡,表現為不分時間,地點犯困,如與客人談話都會突然哈欠,側身便睡.發作性睡病一般不會引起其他器質性病變,早治療以避免病情發展.4,肥胖:體重超重也會增加白天過度困倦;5,抑郁癥:可能是白天過度困倦的主要誘因,在接受抑郁癥治療的人當中,白天感到過于困倦的幾率是正常水平的3倍.6,糖尿病:白天過度困倦應除外糖尿病,糖尿病的人白天過度困倦的幾率較常人為高.7,營養不足:營養不足容易導致困乏愛睡.能量攝入降低了,會引起困倦,多吃一點蛋白質食物就會好好轉.8,甲狀腺機能減退:甲減患者由于基礎代謝低,常有嗜睡的表現.因此,白天感到過度困倦或嗜睡者,應先查找以上原因,必要時做血糖,甲狀腺功能檢查等,以除外病理性的原因.對無明顯原因者,則不必憂慮,要對自己的生活重新進行調整,白天要集中精力工作,并安排一些有興趣的活動,還要加強體質鍛煉.中午可小睡片刻,夜間則要保證睡眠質量,這樣白天就會有充沛的精力.
2024-10-22 16: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白天感到過度困倦或嗜睡,很可能有以下原因:1,夜間睡眠差,或睡眠時間過短;2,有睡眠呼吸暫停,即睡眠中有呼吸間歇現象;3,患有發作性睡病;發作性睡病多在青春期以后起病,年齡一般在15~25歲之間.主要癥就是白天嗜睡,表現為不分時間,地點犯困,如與客人談話都會突然哈欠,側身便睡.發作性睡病一般不會引起其他器質性病變,早治療以避免病情發展.4,肥胖:體重超重也會增加白天過度困倦;5,抑郁癥:可能是白天過度困倦的主要誘因,在接受抑郁癥治療的人當中,白天感到過于困倦的幾率是正常水平的3倍.6,糖尿病:白天過度困倦應除外糖尿病,糖尿病的人白天過度困倦的幾率較常人為高.7,營養不足:營養不足容易導致困乏愛睡.能量攝入降低了,會引起困倦,多吃一點蛋白質食物就會好好轉.8,甲狀腺機能減退:甲減患者由于基礎代謝低,常有嗜睡的表現.因此,白天感到過度困倦或嗜睡者,應先查找以上原因,必要時做血糖,甲狀腺功能檢查等,以除外病理性的原因.對無明顯原因者,則不必憂慮,要對自己的生活重新進行調整,白天要集中精力工作,并安排一些有興趣的活動,還要加強體質鍛煉.中午可小睡片刻,夜間則要保證睡眠質量,這樣白天就會有充沛的精力.
2024-10-22 16:12
-
-
網友 匿名追問:2018-04-19 15:15
無時無刻瞌睡,隨時隨地,只要不動一會就睡,晚上睡得也早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
-
晉波醫生對該追問進行回答:2018-04-19 18:16
-
晉波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0 0 -
你好,患者的情況,不排除低血糖、貧血引起的,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的,要注意休息,加強營養。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醫生建議:因為不知道你的具體原因,可能原因如下:1、夜間睡眠差,或睡眠時間過短;2、肥胖:體重超重也會增加白天過度困倦;3、抑郁癥:可能是白天過度困倦的主要誘因,在接受抑郁癥治療的人當中,白天感到過于困倦的幾率是正常水平的3倍。4、糖尿病:白天過度困倦應除外糖尿病,糖尿病的人白天過度困倦的幾率較常人為高。5、營養不足:營養不足容易導致困乏愛睡。能量攝入降低了,會引起困倦,多吃一點蛋白質食物就會好好轉。希望對你有幫助。
2024-10-22 16:1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為什么會打瞌睡 除了一般所能想到,空氣不流通,屋內缺氧,生活作息晚,長期睡眠不足外,也可能是身體正發出警示訊號. 尤其明明睡眠時間足夠,隔天仍然不敵瞌睡蟲叨擾,昏沉欲睡.第1招:吃出好精神 如果下午要開會,為了避免打瞌睡,最好不要吃太多或太快,以免影響消化.少吃油炸食物,吃得清爽有助血液清澈,避免氣血沈滯. 在選擇食物的順序上,午餐吃米或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前,建議先吃肉類或蛋等蛋白質食物,免得血清促進素增加,導致昏沈欲睡,影響反應力. 經常習慣打瞌睡,體質又偏濕熱的人,郭宗禎建議不妨食療,不過最好先了解自己屬于哪種體質. 你屬于哪種體質? A.脾胃氣虛型:消化不好,臉色蒼白,體力不足,軟便,腹瀉,經常愛困. 食用香砂六君子湯:能健脾益氣,提神.(配方:人參10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陳皮9克,木香6克,砂仁9克) B.體質濕熱型:精神不濟,嗜睡,頭昏沈重,口苦,煩躁易怒,胸悶,喉嚨乾 食用龍膽瀉肝湯:能清肝利膽,去痰醒腦.(配方:龍膽草9克,梔子,黃芩,柴胡各6克,生地,車前子各9克,澤瀉6克,木通甘草各3克,當歸6克)第2招:通風好光線足夠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是避免哈欠連連的基本條件. 郭宗禎醫師舉中國大陸曾進行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測量學生上課環境的二氧化碳含量,結果發現,教室內部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一般場所高出3倍,「不當的通風設備,使得空氣交換不良,腦部含氧量降低,當然昏昏欲睡,」郭宗禎說. 除了通風好,充足的光線也很重要. 當眼睛受到光線照射的刺激,會壓抑褪黑激素的分泌,「當褪黑激素的分泌減少,容易保持清醒,相反,如果分泌增加,就會想睡覺,」長庚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解釋所謂的「光治療法」. 將這種光治療原理運用到工作環境,如果上班或開會時昏昏欲睡,不妨讓光線更亮,有助於提振精神. 第3招:衣服不要穿太多 冬天冷,為了保暖通常會加穿衣服,可是如果穿太多,反而容易昏沉欲睡. 梅門一氣流行養生學苑太極氣功資深教練饒懷英強調,即使冷冬,衣服也不要穿太多,避免在電暖爐前烤火,因為「熱氣會刺激體內更悶燥,將寒氣逼入五臟六腑.」 傳統醫學認為,寒氣逼心,容易發生心悸或呼吸梗塞;當寒氣走到肝,易顯疲倦;走到脾,會消化不良;寒氣入肺,呼吸道系統易出問題,氣喘機率高;走到腎,有腎虛現象,精神狀況較差. 保暖,適當就好.如果經常待在門窗緊閉的室內,為了避免成為瞌睡族,除了調整室溫不太熱或過冷,也不要穿太多衣服. 第4招:手部按摩 主持重要會議或參加重要場合時,忍不住打哈欠或打瞌睡都是失禮的表現,適時按摩手部穴位,有助于恢復元氣,提振精神. 這里介紹兩個手部穴位按摩,快速趕跑瞌睡蟲,避免當眾糗態百出. A.按摩腦部反射區 功效:減輕疲勞引起的頭痛不舒服,有助於醒腦提神. 做法: 1.右手大拇指與食指輕輕夾住左手大拇指指甲兩側的凹陷處,以垂直方式輕輕揉捏此穴位,主要按摩點在食指. 2.慢慢出力揉捏,不要用蠻力,按完左手,再按右手. B.按摩脾的反射區 功效:增強脾胃功能,避免昏沈欲睡. 做法: 1.右手大拇指按壓左手大拇指骨下掌面,隆起像雞腿肉的這塊區域,稱做「大魚際」,也是脾的反射區.先按左手再按右手. 2.按摩方法很簡單,拇指按下去后,輕揉每個地方,感覺痛的地方可多揉.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疼痛的原因,是反射區的經脈有淤結,古書說「百病皆起於淤」,多按壓痛點能使淤結處沖散,促進身體代謝循環. 手部按摩簡單易學,人人能做,很適合平時保健,不過,仍有幾個原則要注意: ▓不能愈按愈痛. 不論自己按或別人幫忙按摩,都不能過度用力,以免因疼痛導致全身緊繃,長久下來反而氣血不通暢,甚至局部部位僵硬,造成肌肉纖維化. ▓按完不用冷水洗手. 可以每天按摩,隨時隨地按,但按完不要用冷水洗手,以免因毛細孔張大,讓寒氣有機可趁. ▓按摩過程可以適量喝點常溫水,幫助氣血活化. ▓服藥期間也可以按. 不論中藥或西藥,手部按摩不會有負面影響,切忌不要猛然停藥.(資料參考:中華民國手足健康會創會人吳長新) 第5招:提神醒腦養生功 A.左右高甩法 功效:精神不佳時練左右高甩,能在短時間內甩走瞌睡蟲,讓心情輕松愉快. 步驟: 1.兩腳平行與肩同寬,站穩地面. 2.吸氣,往左轉腰,兩手同步甩高. 3.吐氣,兩手下甩,往右轉腰,兩手甩高吸氣. 4.如此左右交替來回甩,每次甩10分鐘. 枕首法 功效:能提神醒腦,提振精神. 步驟: 1.吸氣,兩手于兩側往上提,交叉枕在腦后. 2.吐氣,順勢弓身低頭. 3.吸氣,慢慢起身,吐氣. 4.兩手慢慢放下,身形回正,全身放松.可連續練10分鐘.
2024-10-23 09:27
-
追問是開放提問,不一定是原來醫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