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先天性胯脫位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骨骼發育異常疾病,發病原因多樣,包括遺傳因素、胎兒在子宮內位置異常、關節韌帶松弛、髖臼發育不良及產后護理不當等。治療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1.遺傳因素:部分患兒存在家族遺傳傾向,基因異常可能導致髖關節發育異常。 2.胎兒在子宮內位置異常:如胎位不正,可能影響髖關節正常發育。 3.關節韌帶松弛:關節周圍韌帶松弛,對髖關節的穩定作用減弱。 4.髖臼發育不良:髖臼形態、結構異常,無法為股骨頭提供良好支撐。 5.產后護理不當:如包裹方式不正確,未給髖關節足夠活動空間。 6.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適用于年齡較小、脫位較輕的患兒,常用方法包括佩戴支具、牽引等。 手術治療:對于年齡較大、脫位嚴重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患兒,可采取切開復位、髖臼成形等手術方式。 先天性胯脫位需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家長要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如有異常及時就醫。治療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2024-10-22 17: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你問的正確病名應該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主要由于髖臼、股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肌肉先天性發育不良或異常,導致關節松弛,半脫位或脫位,此外,胎兒在子宮內位置不正常,承受不正常的機械性壓力,髖關節過度屈曲,也易致本病。女多于男,約6:1。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確切研究表明一定和遺傳有關。早期治療,嬰幼兒期治療最佳,年齡越大效果越差。2-3歲后治療者,即使非常成功,35歲后可能發生髖關節痛,因此強調新生兒普查,及時診治獲得痊愈。你問的正確病名應該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主要由于髖臼、股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肌肉先天性發育不良或異常,導致關節松弛,半脫位或脫位,此外,胎兒在子宮內位置不正常,承受不正常的機械性壓力,髖關節過度屈曲,也易致本病。女多于男,約6:1。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確切研究表明一定和遺傳有關。早期治療,嬰幼兒期治療最佳,年齡越大效果越差。2-3歲后治療者,即使非常成功,35歲后可能發生髖關節痛,因此強調新生兒普查,及時診治獲得痊愈。
2024-10-22 17:3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松弛,半脫位或脫位。有時可合并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頸、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其它關節先天性脫位或攣縮等對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應強強早期診斷,嬰兒期的治療效果最佳,年齡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認為2~3歲后治療,即使非常成功。于35歲以后,都將發生髖關節痛,因此大多數學者強調要對新生兒進行普查,以便早期診斷與治療是獲得痊愈的重要措施。畸胎性脫位,目前尚無良好的治療方法,一般需作切開復位,但效果不好。典型性先天性髖脫位,若能早期正確治療,在正常功能刺激下,發展成正常髖關節可能性很大。在3歲以內治療者,有很高治愈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股骨頭和髖臼的骨性成份增加,可塑性減少,病理變化加重,雖經正確治療,功能難于達到正常。
2024-10-22 17: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給寶寶帶治療用的架子糾正
2024-10-22 17:3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松弛,半脫位或脫位。有時可合并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頸、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其它關節先天性脫位或攣縮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松弛,半脫位或脫位。有時可合并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頸、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其它關節先天性脫位或攣縮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松弛,半脫位或脫位。有時可合并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頸、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其它關節先天性脫位或攣縮等對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應強強早期診斷,嬰兒期的治療效果最佳,年齡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認為2~3歲后治療,即使非常成功。于35歲以后,都將發生髖關節痛,因此大多數學者強調要對新生兒進行普查,以便早期診斷與治療是獲得痊愈的重要措施。畸胎性脫位,目前尚無良好的治療方法,一般需作切開復位,但效果不好。典型性先天性髖脫位,若能早期正確治療,在正常功能刺激下,發展成正常髖關節可能性很大。在3歲以內治療者,有很高治愈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股骨頭和髖臼的骨性成份增加,可塑性減少,病理變化加重,雖經正確治療,功能難于達到正常。
2024-10-23 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