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肺炎的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抗感染治療、對癥治療、并發癥治療以及預防措施等。 1.一般治療:患者應臥床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給予充足的營養和水分。 2.抗感染治療:根據肺炎的類型和病原體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如肺炎鏈球菌肺炎常用阿莫西林、頭孢呋辛;支原體肺炎常用阿奇霉素、紅霉素;病毒性肺炎常用利巴韋林、阿昔洛韋等。但使用抗生素需遵醫囑。 3.對癥治療:若有發熱,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燒藥;咳嗽咳痰嚴重時,可使用氨溴索等祛痰藥。 4.并發癥治療:若出現膿胸等并發癥,可能需要進行胸腔穿刺引流。 5.預防措施:增強自身免疫力,接種肺炎疫苗,避免接觸病原體。 總之,肺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以促進康復。
2024-10-22 17:1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咳嗽偏方,你試試吧,蘿卜蜂蜜飲(治療咳嗽)用料:白蘿卜5片,生姜3片,大棗3枚,蜂蜜30克.制法服法:將蘿卜,生姜,大棗加水適量煮沸約30分鐘,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溫熱服下.每日1~2次.功效主治:蘿卜味辛,甘,性涼,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等作用.其醇提取物對革蘭氏陽性細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生姜是散風寒,止嘔下氣的常用藥,大棗多作和胃養血及調和藥物使用.蜂蜜潤燥止咳,本飲可起到敬寒宣肺,祛風止咳的作用.治療傷風咳嗽,以風寒感冒咳嗽為宜.注意事項:體弱屢易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或反復遷延的嬰兒,可試用.但風熱咳嗽,見發熱痰黃者,則不宜選用.2百合蜜(專治:咳嗽)用料:百合60克,蜂蜜30克.制法服法:將百合洗凈晾干,與蜂蜜拌勻,入鍋隔水蒸熟.此蜜制百合可作點心讓嬰兒吃.功效主治: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作用.含淀粉,蛋白質,脂肪,多種生物堿,鈣,磷,鐵等成分.藥理試驗其煎劑對氨水引起的小孩咳嗽有止咳作用,并能對抗組織胺引起的蟾蛛哮喘.與蜂蜜同用,加強其潤肺止咳作用.治療嬰兒慢性支氣管炎,咽干燥咳,特別是入秋之后的干咳,伴大便秘結更宜.注意事項:脾虛便溏嬰兒不宜選用.本法服食方便,以秋,冬季選用為宜.3百合款冬花飲(專治:咳嗽)用料: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適量.制法服法:將上料同置砂鍋中煮成糖水.飲水食百合,宜晚飯后睡前食用.功效主治:百合潤肺止咳.款冬花辛溫,有潤肺下氣,止咳化痰作用.本品提取液可使支氣管略擴張,對組織胺引起的痙攣,有解痙作用.因此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兩藥合用有潤肺止咳,下氣化痰之功效.治療嬰兒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秋冬咳嗽,咽喉干痛,久咳不愈.注意事項:本飲以秋冬咳嗽,略見有痰者適宜,對支氣管哮喘或痙攣性支氣管炎,則藥力不及,但可作輔助治療用.4荸薺百合羹(專治:咳嗽)用料:荸薺(馬蹄)30克,百合1克,雪梨l個,冰糖適量.制法服法:將荸薺洗凈去皮搗爛,雪梨洗凈連皮切碎去核,百合洗凈后,三者混合加水煎煮,后加適量冰糖煮至熟爛湯稠.溫熱食用.功效主治:荸薺味甘,性微寒,能清熱生津,涼血解毒,化痰消積等作用,含淀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C和荸薺素等成分,荸薺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梨能清熱生津,潤燥化痰;百合潤肺止咳.三者合用則起滋陰潤燥,化痰止咳的作用.治療痰熱咳嗽,痰黃稠,咽喉不利.用于嬰兒慢性氣管炎見痰熱癥者.注意事項:脾虛便溏,咳痰清稀者不宜選用.血虛體弱的嬰兒忌用.5川貝母蒸梨(專治:咳嗽)用料:雪梨或鴨梨一個,川貝母6克,冰糖20克.制法服法:將梨于柄部切開,挖空去核,將川貝母研成粉未后.裝入雪梨內,用牙簽將柄部復原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時.將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貝母一起食入.功效主治:貝母為化痰止咳良藥,與雪梨,冰糖并用,則起化痰止咳,潤肺養陰功效.治療久咳不愈,痰多,咽干,氣短乏力.注意事項:民間常用驗方.嬰兒久咳,多為慢性支氣管炎,本方性味平和,對久咳體弱兒適用.復有外感者不宜用.本方以選用地道藥材川貝母其效佳.
2024-10-22 17: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肺炎是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癥.其癥狀:發熱,呼吸急促,持久干咳,可能有單邊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時胸痛,有小量痰或大量痰,可能含有血絲1.肺炎中藥方-風熱犯肺 咳嗽,痰盛,發燒,氣喘鼻煽,無汗,舌苔薄白,脈浮數. 清熱解毒,辛涼透表 麻黃3克,杏仁9克,甘草6克,生石膏12克,銀花6克,連翹9克,桔梗6克,芥穗12克,鮮蘆根30克 水煎服. 此屬風溫犯肺之證,故治以辛涼宣透達邪為主,佐以清熱解毒,治以麻杏石干甘湯與銀翹散化裁獲效,可謂平淡神奇. 2.肺炎中藥方-邪熱內結 惡寒發熱,咳嗽胸痛,無汗,惡心嘔吐,腹痛便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宣肺通俯,清瀉熱結 生石膏45克,瓜蔞30克,大黃5克,杏仁10克,知母15克,蒼術10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蘆根30克 水煎服. 溫熱之邪犯擾于肺,傳于大腸,表里同病,故治以宣肺通俯,清瀉熱結之法.方用前胡,杏仁宣開肺氣,生石膏,知母,瓜蔞,蘆根清除里熱,更用生大黃通瀉腑氣,釜底抽薪,以解上焦肺金之熱雍,又配蒼術運脾祛濕,以和胃氣,柴胡疏肝清熱,以舒中土,赤芍活血,以防涼寒過用有礙血行而使邪難解除.妙在大劑量使用生石膏,而稍佐以小量生大黃.配合主方,頗中病機. 3.肺炎中藥方-肺胃郁熱 身熱有汗不解,咳嗽痰內見紅,舌苔薄膩而黃,脈濡滑數. 清宣肺胃而化痰熱 嫩前胡4.5克,清水豆卷12克,水炙桑葉9克,金銀花9克,連翹殼9克,光杏仁9克,象貝粉4.5克,黑山梔9克,生甘草3克 水煎服. 風溫,身熱有汗不解,無形寒頭痛之象,病邪由表入里,尚在衛,氣之間.葉香巖謂“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故治以梔子豉湯法清氣透衛.以其身熱汗出,表衛已虛,故透衛僅取 桑葉,豆卷等微幸微甘之品,勿令重虛其表,庶免汗多亡陽;以其已具脈數,苔黃之侯,尚無煩躁,口渴等癥,里熱未熾,故清氣只用銀花,連翹,山梔等輕清之品,使藥力不犯中下二焦,勿令藥過病所;以其“未傳心包,邪尚在肺”,故以前胡,杏仁,象貝粉等宣肺化痰. 4.肺炎中藥方-痰熱雍肺,木火侮金 壯熱不退,惡寒,午后更甚,咳嗽急促,痰稠量少,胸脅竄痛,咳嗽尤甚,口干苦,不飲食,小便黃澀,大便干燥,舌紅苔黃白較厚,舌根膩,脈細數. 清肺豁痰,平肝降火 龍膽草,草梔子,木通,澤瀉,生地白花蛇,舌草,黃苓,法半夏,栝萎仁(無藥量記載) 水煎服. 由于肝氣郁結,氣郁化火,木火刑金,肺金失肅,因而咳嗽陣作;肝膽火旺則口苦;肝氣太過,故胸脅竄痛,性急易怒.方用龍膽瀉肝湯清肝瀉火,加小陷胸湯清熱化痰開胸.
2024-10-22 17:1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肺炎需要及時的點滴消炎藥治療的!平時要照顧好寶寶不要受涼感冒的!要不加重寶寶病情的
2024-10-22 17:1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肺炎是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癥,可由疾病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損傷,過敏及藥物所致.細菌性肺炎是最常見的肺炎,也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1.一般治療 呼吸道隔離由于支原體感染可造成小流行,且患兒病后排支原體的時間較長,可達1~2個月之外.嬰兒時期僅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在重復感染后才發生肺炎.同時在感染支原體期間容易再感染其它病毒,導致病情加重遷延不愈.因此,對患兒或有密切接觸史的小兒,應盡可能做到呼吸道隔離,以防止再感染和交叉感染. 護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供給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及足夠的液體.保持口腔衛生及呼吸道通暢,經常給患兒翻身,拍背,變換體位,促進分泌物排出,必要時可適當吸痰,清除粘稠分泌物. 氧療對病情嚴重有缺氧表現者,或氣道梗阻現象嚴重者,應及時給氧.其目的在于提高動脈血氧分壓,改善因低氧血癥造成的組織缺氧.給氧方法與一般肺炎相同. 2.對癥處理 祛痰目的在于使痰液變稀薄,易于排出,否則易增加細菌感染機會.但有效的祛痰劑甚少,除加強翻身,拍背,霧化,吸痰外,可選用必嗽平,痰易凈等祛痰劑.由于咳嗽是支原體肺炎最突出的臨床表現,頻繁而劇烈的咳嗽將影響患兒的睡眠和休息,可適當給予鎮靜劑如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酌情給予小劑量待因鎮咳,但次數不宜過多. 平喘對喘憋嚴重者,可選用支氣管擴張劑,如氨茶堿口服,4~6mg/(kg﹒次),每6h1次﹔亦可用舒喘靈吸入等. 3.抗生素的應用 根據支原體微生物學特征,凡能阻礙微生物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對支原體無效.因此,治療支原體感染,應選用能抑制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包括大環內脂尖,四環素類,氯霉素類等.此外,尚有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萬古霉素及磺胺類如SMZxo等可供選用. 大環內脂類抗生素以上各種中常選用大環內脂類抗生素如紅霉素,螺旋霉素,麥迪霉素,白霉素等.其中又以紅霉素為首選,該藥使用廣泛,療效肯定.對消除支原體肺炎的癥狀和體征明顯,但消除支原體效果不理想,不能消除肺炎支原體的寄居.常用課桌一為50mg/(kg﹒d),輕者分次口服治療即可,重癥可考慮靜脈給藥,療程一般主張不少于2~3周,停藥過早易于復發.常用口服劑有無味紅霉素及紅霉素腸溶片,口服紅霉素自腸道吸收,空腹服用紅霉素250mg,高峰血濃度于給藥后2~3h達到0.3~0.7μg/ml﹔劑量加倍,高峰血濃度為0.3~1.9μg/ml.靜脈注射紅霉素乳糖酸鹽300mg,4min的血濃度平均為40.9μg/ml,2h后為2.6μg/ml,6h后為0.32μg/ml.如每12h連續靜脈滴注紅霉素乳糖酸鹽1g,則8h后的血藥濃度可維持4~6μg/ml.而痰中平均嘗試為2.6(0.9~8.4)μg/ml.紅霉素主要經膽汁排泄,部分可從腸道內重新吸收.相當量的紅霉素在肝內代謝滅活.口服給藥量的2.5%和注射給藥的15%以活性物質自尿中排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皆不能將紅霉素自體內清除.在使用紅霉素制劑時應注意其毒副作用.各種口服制劑皆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靜脈滴注時可發生血栓性靜脈炎﹔偶有過敏反應發生,表現為藥物熱,麻疹等.值得注意的是紅性黃疸,往往在給藥14~21d產生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相繼出現發熱,黃疸,白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清膽紅質和轉氨增高,停藥后2~3d可恢復正常,但再給藥又可重新出現上述癥狀.另外,大劑量紅霉素的應用偶可引起耳鳴和暫時性聽覺障礙,一般發生于靜脈給藥或有腎功能減退和(或)肝臟損害者.嬰幼兒口服無味霉素后可出現增生性幽門狹窄,口服紅霉素后也有出現假膜性腸炎者.應用紅霉素期間尿中兒茶酚胺,17-羥類固醇和血清轉氨有增高現象,血清葉酸和尿雌二醇有降低情況.若與茶堿類藥物同用時,有增加茶堿和血液中濃度的作用.所以,在合用茶堿類藥物時,應減量使用或避免合用.
2024-10-22 1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