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曉亮 主治醫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五七醫院
三級甲等
骨科
-
首先,根據你提供的情況,如果有肩周炎的情況下,建議應該以口服藥物為輔,肩關節的功能鍛煉為主,這種疾病具有一定的自愈性,一般一年左右,就可以痊愈。應該口服消炎止痛舒筋活血的藥物,配合著肩關節的功能鍛煉,逐步改善病情放松心情,不必過于緊張,積極的治療,病情很容易恢復。
2018-12-30 09:1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1)制動肩周炎病理 肩關節的活動減少,尤其是上肢長期靠在身旁,垂于體側,被認為是肩周炎最主要的誘發因素.制動一般發生在外傷或手術以后.不僅肩部或上臂骨折,外傷后過久地不適當制動可造成肩周炎,而且有時甚至因為前臂,腕部骨折后應用頸腕吊帶懸吊,或是胸部石膏固定等原因減少了肩關節的活動也可造成肩周炎.此外,由于心臟手術,胸外科手術,女性乳腺癌切除術,有時甚至肝膽外科手術也可引起同側肩關節的肩周炎.這種手術以后引發的肩周炎,可能與術后疼痛,肩部活動減少有關.
(2)肩關節內在病變 肩關節本身變性性疾病,尤其是局部軟組織退行性改變,可由于疼痛限制肩關節運動造成肩周炎.最常見導致肩周炎的軟組織退行性疾病是肌腱炎和腱鞘炎,其次是撞擊綜合征和肩峰下損害.這些疾病可因為進一步開成肌健,肩袖,滑囊,關節囊的損害,粘連,攣縮等病理改變而導致肩周炎的發生,此外,肩部的損傷有時甚至是微小的損傷,也極有可能成為肩周炎的起因.
(3)鄰近部位的疾病 常見的鄰近部位病變為頸椎疾患.有相當多的研究結果表明,有頸椎疾患的病人發生肩周炎的可能性極大地增加,而且肩周炎病人也常伴有同側頸椎側屈和旋轉功能的明顯下降,頸椎疾患誘發肩周炎的原因也是不太清楚,可能原因是由于脊神經根受刺激后肩臂部疼痛或肌肉痙攣造成的肩部活動減少,或頸椎疾患的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特別是自主神經受累所造成,因此,在鑒別診斷或判明是否由頸椎疾患導致的肩周炎時要慎重.其它鄰近部位的疾病還包括心臟病,肺部結核,膈下疾病等.
(4)神經系統疾病 有較多的臨床觀察結果表明,患偏癱,神經麻痹等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肩周炎發生率較高.這可能與肌肉力量降低,運動減少有關,如帕金森病病人肩周炎的發生率高達12.7%,高發的原因明顯地與運動減少有關.
(5)內分泌系統疾病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系統疾病也與肩周炎關系密切,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他們合并肩周炎的發生率可達10%-20%.因此內分泌功能紊亂也可能是肩周炎的誘發因素之一.
(6)免疫功能方面的改變 肩周炎的發生的免疫機制雖然不太清楚,但似乎可能與岡上肌肌腱等肌腱組織退行性改變誘發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老年人易患肩周炎和在肩周炎治療過程中注射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治療方法等現象都支持與免疫有關的論點.一般來說,50歲以后岡上肌肌健等部位明顯變薄,磨損,肌腱止點處的血管供養貧乏區發生局灶性壞死,而該區在外展時常與肩峰下反復撞擊.因此,十分容易遭受損害而產生炎癥.局部的非細菌性炎證可產生異物型細胞免疫反應,并逐漸擴展至肩袖其它部位和關節囊,引起彌漫性的關節囊炎.此外,部分肩周炎病人的人類白細胞相關抗原HLA-B27陽性率,1gA,C反應蛋白和免疫復合物水平等免疫指標也相對較高,這些都可能與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后纖維變性造成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7)姿勢失調 相當多的肩周炎病人發生于手工作業,伏案久坐等具有良姿勢的職業,而且過度胸椎后突(駝背)的病人明顯地容易患肩周炎.這可能由于長期的不良姿勢或姿勢失調造成了肩胛骨的傾斜,肩峰和肱骨也因不正常的應力而發生位置改變,逐漸形成肩袖損傷,潛在地導致肩周炎.
(8)心理因素 抑郁,冷漠和感情城市抑等心理因素也與肩周炎的發生有一定關系.相當一部分肩周炎病人可有情緒不穩及精神創傷史.或有因長期患病,社會經濟壓力圈套而心情郁悶的情況.他們對痛覺比較敏感,即痛閾較低的人往往容易患肩周炎.可能的原因是一旦肩痛和炎癥發生后,這些人往往因為對疼痛過于敏感而較難恢復運動功能.雖然肩周炎的誘因是多種多樣的,但這些眾多的誘因卻共同地造成了肩關節軟組織輕度的非特異的炎性變化,由此提示,肩周炎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 因此,在肩周炎的治療和預防過程中應根據其誘發因素加以區別對待.
(1)風寒侵襲主證:肩部疼痛較輕,病程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為鈍疼或隱痛,或有麻木感,不影響上肢活動,局部發涼,得暖或撫摩則痛減,舌苔白,脈浮或緊,多為肩周炎早期.主證分析:體虛之人,肌膚衛陽不固,復因汗出當風,風寒趁虛襲于肌膚經絡,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氣血運行不利,不通則痛,故見肩部疼痛,局部發涼,因病程短,風寒僅襲肌表,故其痛較輕.苔白脈浮或緊均為寒邪在肌表之征.治則:祛風散寒,通絡止痛.方藥:蠲痹湯加減.羌活10g,獨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風藤15g,桑枝10g,當歸10g,川芎10g,木香10g,乳香10g,甘草6g.方解:方中羌活,獨活,桂枝,秦艽,海風藤,桑枝等祛風散寒,化濕通絡;配以當歸,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氣,并能止痛;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共奏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寒勝者加制川烏,細辛;風勝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風.
(2)寒濕凝滯主證:肩部及周圍筋肉疼痛劇烈或向遠端放射,晝輕夜甚,病程較長,因痛而不能舉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減.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主證分析:年老肝腎虧虛,正氣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當,外界寒濕之邪侵及,滯留局部,日久寒濕內結,致使局部經脈閉阻,故見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實,故疼痛劇烈,畏寒;濕性重著,故有沉重感,得溫則痛稍減.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均為寒濕之征.治則:散寒除濕,化瘀通絡.方藥:烏頭湯加減.麻黃10g,制川烏12g(先煎),白芍15g,黃芪30g,全蟲12g,羌活12g,細辛6g,甘草6g.方解:方中的制川烏,羌活,細辛,全蟲溫經散寒,除濕通絡止痛;用麻黃散外寒表濕;芍藥,甘草緩急舒筋;黃芪益氣固表,并以此緩和麻黃,烏頭之性,以防傷正氣.諸藥配伍,使寒濕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傷正,以達溫經散寒,祛濕止痛之功.
(3)瘀血阻絡主證:外傷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處,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拒按,肩活動受限.或局部腫脹,皮色紫暗,舌質紫暗,脈弦澀.主證分析:外傷內挫,局部經絡損傷,氣血逆亂;或久痛入絡,血脈瘀阻,故見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且有定處,拒按,或腫脹.皮色紫暗,舌質紫暗,脈弦澀均為血瘀之征.治則: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方藥:活絡效靈丹與桃紅四物湯合并加減.當歸15g,丹參15g,生乳沒各15g,桃仁10g,紅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10g,雞血藤15g,桑枝20g.方解:方中用當歸,丹參,桃仁,紅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當歸以養血;白芍緩急止痛,乳香,沒藥活血行氣止痛;用桂枝,桑枝,雞血藤祛風通絡.諸藥共奏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效.
(4)氣血虧虛主證:肩部酸痛麻木,肢體軟弱無力,肌膚不澤,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攣縮,肩峰突起,舌質淡,脈細弱無力.主證分析:久病體弱,氣血虧虛,外邪乘虛侵襲,閉阻經絡,肩部筋脈失于榮養,故見肩酸痛麻木,肢軟乏力,肌膚不澤,肌肉萎縮,神疲乏力.舌淡,脈細弱無力均為氣血虧虛之征.治則:益氣養血,祛風通絡.方藥:秦桂四物湯,或用本方加味治之.秦艽12g,桂枝12g,當歸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黃芪15g.寒甚加羌活,獨活,附子;濕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縮不利加木瓜,雞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蟲.方解:本方以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養血柔筋,以秦艽祛風散寒,以桂枝,黃芪益氣溫經,通絡散寒,共奏益氣養血,疏經散寒之效.治療肩周炎的中成藥1.伸筋丹對治療肩周炎的疼痛癥狀有較好的作用.伸筋丹的組成有:地龍(炒)500克,馬錢子(制),紅花各350克,漢防已,乳香(醋炒),沒藥(醋炒),骨碎補(制),五加皮各150克.具體制法為:馬錢子用砂燙至外表呈棕黃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補用砂燙祛毛.將上述藥物粉碎成末混勻,裝入膠囊,每丸含0.15克,用時,每日3次,每次5丸,15日為1個療程,停藥5日,再服15日.藥效:該藥有較好的解痙鎮痛作用.藥理分析結果表明其鎮痛作用不屬于中樞性鎮痛,而是通過局部的消炎,消腫以達到消除疼痛癥狀的目的.此外,該方對其它骨傷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較好療效.肩周炎自我鍛煉--肩周炎重在自我鍛煉,如果配合得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黃芪桂枝五物湯藥方組成為:黃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棗4枚,細辛3克,制川烏,制草烏各5克,止痙散粉1.5克.用時,除止痙散粉隨飲片煎湯送服外,其余諸藥加水煎,分2次服.藥效:由于中老年人肝腎漸衰,筋骨,筋膜等組織逐漸退行性改變,在風,寒,濕,邪浸襲的誘因下,造成肩關節局部的肌肉,筋膜,軟骨等組織發生緊張,僵硬,變性,增生或萎縮等病理改變,因此,采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通過方中的桂枝,可辛溫助心陽,通經絡,改善肩關節周圍筋骨,經絡等的血運,驅除肌表之邪,以緩解疼痛,芍藥苦平,生姜味辛,以佐桂枝,合芍藥以苦化陽,調和陰陽,溫養血脈,合大棗養胃氣而發汗,以去肌肉,筋骨之邪,黃芪調治營衛氣血不足,細辛祛除里寒之邪,制川烏,制草烏溫經止痛,治風痹等肢體麻木,止痙散粉解痙攣而且通絡,上述諸藥加減應用,對治療肩周炎的較好效果.此外,該方對頸椎病,腰腿痛也有較好療效.
3.昆明山海棠片藥物組成:昆明山海棠.功效:通經活絡,消腫止痛.主治:筋骨疼痛,風濕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4.風濕寒痛片藥物組成:見類風濕性關節炎章.功效:祛風散寒,利濕通絡,扶正固本.主治:肩周炎各期.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5風痛安膠囊藥物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黃,海桐皮,忍冬藤,連翹,通草,黃柏.功效:清熱利濕,活血通絡.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熱象者.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6.痹苦乃停片藥物組成:制川烏,制草烏,制乳香,制沒藥,制馬錢子,懷生地,薏苡仁等.功效:祛風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絡.主治:肩周炎各期.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連服3個月為1療程.
7.痹隆清安片藥物組成:萆?,懷生地,制馬錢子,制乳香,制沒藥,薏苡仁等.功效:除濕消腫,活血化瘀,舒筋活絡.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熱象者.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連服3個月為1療程.
1,注意肩關節局部保暖,隨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受風及久居潮濕之地.
2,避免過度勞累,避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
3,要加強身體各關節的活動和戶外鍛煉,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損傷.
4,老年人要加強營養,補充鈣質,如吃牛奶,雞蛋,豆制品,骨頭湯,黑木耳等,或口服鈣劑.
5,急性期不宜做肩關節的主動活動,可采用熱敷,拔火罐,輕手法推拿,按摩等方法綜合治療,注意熱敷時不要燙傷.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肩關節周圍炎又稱漏肩風,五十肩,凍結肩,簡稱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癥.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見于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妨礙日常生活.本病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后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并逐漸加重,晝輕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側側臥,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肩部受到牽拉時,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并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2016-07-14 07:10
1,加強體育鍛煉是預防和治療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但貴在堅持.如果不堅持鍛煉,不堅持做康復治療,則肩關節的功能難以恢復正常.
2,營養不良可導致體質虛弱,而體質虛弱又常導致肩周炎.如果營養補充得比較充分,加上適當鍛煉,肩周炎常可不藥而愈.
3,受涼常是肩周炎的誘發因素,因此,為了預防肩周炎,應重視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涼.一旦著涼也要及時治療,切忌拖延不治.體操:做肩關節三個軸向活動,用健肢帶動患肢進行各種練習. 器械體操:利用體操棒,啞鈴,吊環,滑輪,爬肩梯,拉力器,肩關節綜合練習器等進行鍛煉. 注意:應在無痛范圍內活動,因為疼痛可反射性地引起或加重肌痙攣,從而影響功能恢復.每次活動以不引起疼痛加重為宜.反之則提示活動過度或出現了新的損傷,宜隨時調整運動量. 下垂擺動練習:軀體前屈,使肩關節周圍肌腱放松,然后做內外,前后,繞臂擺動練習,幅度可逐漸加大,直至手指出現發脹或麻木為止.此時記錄擺動時間,然后直腰稍做休息放松,再做持重
(1~2公斤)下垂擺動,做同樣時間的前后,內外,環繞擺動
(30~50次),以不產生疼痛或不誘發肌肉痙攣為宜.也可在俯臥位下進行,即將患肩垂于床外,然后做放松擺動或提重物擺動練習.[編輯本段]常用中醫名方
1.生山楂甘草湯生山楂50克,桑椹50克,桑枝25克,烏梅25克,白芍20克,伸筋草20克,醋制元胡20克,姜黃15克,桂枝15克,威靈仙15克,醋制香附15克,甘草10克.水煎溫服,3日2劑,1個月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除配合練功外停用其他藥物或療法.舒筋通絡,祛淤行痹止痛,滑利關節.主治肩周炎.
2.白芍湯白芍,沙地龍各400克,制馬錢子,紅花,桃仁,威靈仙各350克,乳香,沒藥,骨碎補,五加皮,防己,葛根,生甘草各150克.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裝入膠囊,每粒含生藥0.2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半個月為1個療程,休息3天,再行下1個療程.主治肩周炎.
3.黃芪當歸湯黃芪60克,當歸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棗10克,威靈仙120克,穿山甲6克,防風12克,蜈蚣2條,生姜10克,羌活12克.每日1劑,水煎服.補胃氣,通經絡,散寒濕.主治肩關節周圍炎.冷痛者,加制川草,烏草各10克;兼痰濕者,加法半夏12克,膽南星10克;病久三角肌萎縮者,加制馬錢子0.3克.局部可以配合以針灸治療.
4.千山活血膏三七,大黃,續斷,乳香,沒藥,延胡索,細辛,千年健,山慈姑,土鱉蟲,羌活,羚羊角,桂枝等20味.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肩關節周圍炎又稱漏肩風,五十肩,凍結肩,簡稱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癥.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見于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妨礙日常生活.本病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后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并逐漸加重,晝輕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側側臥,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肩部受到牽拉時,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并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你可以試試中醫治療:
2016-07-14 07:17
1.生山楂甘草湯生山楂50克,桑椹50克,桑枝25克,烏梅25克,白芍20克,伸筋草20克,醋制元胡20克,姜黃15克,桂枝15克,威靈仙15克,醋制香附15克,甘草10克.水煎溫服,3日2劑,1個月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除配合練功外停用其他藥物或療法.舒筋通絡,祛淤行痹止痛,滑利關節.主治肩周炎.
2.白芍湯白芍,沙地龍各400克,制馬錢子,紅花,桃仁,威靈仙各350克,乳香,沒藥,骨碎補,五加皮,防己,葛根,生甘草各150克.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裝入膠囊,每粒含生藥0.2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半個月為1個療程,休息3天,再行下1個療程.主治肩周炎.
3.黃芪當歸湯黃芪60克,當歸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棗10克,威靈仙120克,穿山甲6克,防風12克,蜈蚣2條,生姜10克,羌活12克.每日1劑,水煎服.補胃氣,通經絡,散寒濕.主治肩關節周圍炎.冷痛者,加制川草,烏草各10克;兼痰濕者,加法半夏12克,膽南星10克;病久三角肌萎縮者,加制馬錢子0.3克.局部可以配合以針灸治療.
4.千山活血膏三七,大黃,續斷,乳香,沒藥,延胡索,細辛,千年健,山慈姑,土鱉蟲,羌活,羚羊角,桂枝等20味.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患者年齡:38患者性別:女病情描述:兩年,著涼就疼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沒有明顯的效果化驗,檢查結果:想要得到的幫助:得到最有效的藥治療肩周炎有哪些外擦療法?
2016-07-14 07:25
(1)外擦驗方藥物組成:生川烏12g,生草烏12g,干姜12g,細辛8g,威靈仙6g,鳳仙花8g.紅花6g,川芎4g,桂枝7g,獨活8g,尋骨風6g,樟腦15g,松枝6g,大黃8g,仙茅6g,巴戟天6g,茴香6g,丁香6g,三七6g,五加皮6g,牛膝4g,乳香12g,沒藥12g,全蟲6g,土元6g,山茱萸10g,麻黃9g,杞子9g,狗脊9g,桑枝6g,當歸6g,秦艽6g,白酒1200ml.功效: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主治:肩周炎各型.用法:諸藥粉碎為粗末,用55度白酒浸泡,夏季14天,春,秋季21天,冬季30天,過濾沉淀5日而成.晚睡前用棉簽蘸藥液適量涂于疼痛處,用聚乙烯超薄膜(薄軟食品塑料袋)覆蓋,外用衣被覆蓋10分鐘左右,有發熱感,溫度升高(灼熱感屬正常),6小時后去掉覆蓋物.每日1次.注意:藥物要均勻接觸皮膚部位,孕婦及酒精過敏,皮膚破損者禁用.
(2)消炎止痛液藥物組成:丁香,山茶各10g,木香9g,大黃12g,紅花10g,當歸12g,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川芎各10g,防風,乳香,沒藥,荊芥各9g,薄荷6g,樟腦10g.功效: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主治:肩周炎.證見肩關節疼痛難忍,難以入眠,手不能抬舉轉后者.用法:上藥除樟腦外,加入90%酒精(適量)浸泡24小時(酒精與藥之比為1∶2),然后置水于鍋中,用蒸餾法,收集蒸餾液200ml,藥渣中殘余液濾盡,把樟腦粉加入蒸餾液中攪勻,與濾液合并,制成350ml外擦液備用.用時先在病灶部位,用特定電磁波譜治療器照射10分鐘后,將本品涂擦患處,間隔5分鐘涂擦1次.每次照射30分鐘,每日2次.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肩周炎在治療上,應該根據肩周炎的不同病理時期,或視其不同癥狀的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和辦法的。肩周炎的治療應住要以保守的方法。一般情況系,方法正確,肩周炎的正確治療方法得當,可使病程縮短,肩部運動功能及早恢復。在早期即疼痛期,痛癥狀較重。而功能障礙則往往是由于疼痛造成的肌肉痙攣所致,所以治療是以解除疼痛,預防關節障礙為目的,在局部壓痛最為明顯處,注射強的龍;溫熱敷,冷敷等物理治療方法解除疼痛。外敷些zhong藥鐵劑苗-父-養-生-敷肩-樂-貼,是種較為穩妥的辦法、必要時可內服消炎鎮痛類藥物。在急性期,一般不宜過早采用推拿,按摩方法,以防疼痛癥狀加重,使病程延長。一般可自我采取一些主動運動練習,保持肩關節活動度,在急期限過后方可推拿,按摩,以達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炎癥消退在治療上我建議采取中;'藥外敷保守''治療來治'療是非常理想,比較實用經濟的治療方法滿意請采納'
2016-07-14 0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