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新生兒馬蹄內翻足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足部畸形,主要表現為足部內翻、下垂。治療方法包括手法矯正、支具固定、石膏固定、手術治療等。 1.手法矯正:由專業醫生通過特定手法對足部進行輕柔的按摩和拉伸,以改善足部畸形。 2.支具固定:根據患兒足部情況定制合適的支具,幫助維持矯正后的位置。 3.石膏固定:定期更換石膏,逐步矯正足部形態。 4.手術治療:對于嚴重的病例,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如軟組織松解術、跟腱延長術等。 5.康復訓練:在治療過程中,配合康復訓練,增強足部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度。 新生兒馬蹄內翻足的治療需要盡早開始,家長應積極配合醫生,按照治療方案進行,定期復查,以提高治療效果,讓孩子擁有正常的足部功能。
2024-10-22 13: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肌張力高對患者危害很大,患兒更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穿衣時難以將其手臂插入袖內,換尿布時不易把兩腿分開,洗澡時難將拳頭掰開,當下肢剛角及浴盆或水面時,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勢針對不一樣病型采用不一樣的解決方法,選擇最適合的診斷方案,對于肌張力高的孩子要及時治療,病因和癥狀都要清楚,確定了之后選擇正確方法進行治療。
2024-10-22 13:0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馬蹄足畸形矯正后,肌肉功能還可恢復,延誤治療者,逐漸產生骨骼畸形,跗骨排列異常,足舟骨骼變小內移,轂骨發育異常粗大,跟骨跖屈、內翻更加嚴重,距骨頭半脫位及脛骨內旋等畸形。馬蹄足內翻的寶寶,還在生長發育中,要增加營養,加強鍛煉,如果缺鈣在及時補充,隨著寶寶逐漸長大,也會有所改變的。
2024-10-22 13:0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新生兒是膝內翻,2歲時接近正常;2歲后逐漸成外翻,至10歲再恢復正常。10歲以后絕大多數人會保持正常或略呈5度~10度的膝內翻,這都在正常生理范圍之內,無需治療,10歲以后仍有較嚴重的O型腿癥狀,則往往是由于佝僂病、骨骺損傷、小兒麻痹后遺癥、關節炎、發育障礙所引起,應該盡早治療。
2024-10-22 13:0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肌腱轉移術:適合于3-6歲腓骨肌無力所引起的馬蹄內翻足的病兒:(1)脛前肌轉移術(2)脛后肌轉移術。術后石膏固定患足在輕度背伸位6-8周。2、跟骰關節融術(Evans法):適用于四歲以上,雖矯形但仍遺留殘余畸形,骨畸形已出現的患兒,術后用小腿石膏固定2個月,再改穿矯形鞋。3、跟骨截骨術(改良Dwyen法):三歲以上,跟骨內翻明顯,用足外緣著地行走的患兒,矯正跟骨內翻畸形,恢復負重力線。4、武漢同濟醫科大學附屬醫院。5、杭州省立兒童醫院6、上海、兒童醫療中心(在浦東)
2024-10-23 05:00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先天性馬蹄內翻足? 胎兒在子宮內發育過程中受到內、外等因素引起的馬蹄內翻畸形稱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早在公元前4世紀初,Hippocrates對本病已有描述。本病有4種不同的畸形因素,即足內翻(varus)、髁跖屈(equi-nus),足前部內收(forefootadduetton)和脛骨旋;不同程度畸形因素導致的畸形有較大差異。根據治療時的年齡、治療方法及畸形和僵硬程度,后果亦不同。如能早期適當處理,大多可獲滿意結果。如不治療,則終生殘廢,影響生活和工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