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邱金磊 醫師
莒南縣相溝衛生院
其他
外科
-
臍疝是指腹腔內容物由臍部薄弱區突出的腹外疝,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等。治療方案的選擇取決于患者年齡、臍疝大小、癥狀嚴重程度等。 1. 嬰幼兒臍疝:多數可自愈,可用臍疝帶進行局部壓迫。 2. 成人較小臍疝:無明顯癥狀時,可先觀察,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 3. 成人較大臍疝:通常需要手術治療,如臍疝修補術,通過縫合加強腹壁薄弱區。 4. 藥物治療:一般無特效藥物,但如有疼痛、感染等癥狀,可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進行抗感染治療。 5. 生活方式調整: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便秘;控制體重,減輕腹部壓力。 臍疝患者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患者在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遵循醫囑進行護理和復查。
2024-10-21 19: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小兒泌尿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股鞘狀突〃,可以幫助睪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的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即成為疝氣;若僅有腹腔液進入陰囊內,即為陰囊水腫。手術是小兒疝氣最好的治療方法。一般皆以全身麻醉,采高位結扎的方法,手術安全且時間不長。若有疝氣發生,宜早日治療,以免疝氣囊之內容物發生箝閉,增加手術的困難與生命的危險。至於陰囊水腫,則可觀察至一歲,若無消失再行手術治療;惟須小心追蹤檢查,注意疝氣形成的可能性。
2024-10-21 19:3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臍疝是新生兒時期的常見病,女孩多發于男孩。在出生后不久即可見到臍部有鼓起的圓形小腫塊,小的像櫻桃,大的像核桃,安靜或躺著時小腫塊可消失。坐著、立著、咳嗽、哭鬧時小腫塊又會鼓起來,有時可鼓得大而緊張新生兒期的臍疝不必處理,但與臍部接觸的內衣要柔軟。有時地區用錢幣來壓迫來治療臍疝,這是毫無價值的,反而有可能損害臍部的皮膚。用膠布粘貼牽拉會引起皮膚水泡或破損,也是不可了的。一般可待臍而自愈,很少有小兒在2歲后臍疝還是很大的。無希望自愈的需手術治療,手術簡單,效果很好。
2024-10-21 19:3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用罐頭瓶的鐵蓋,剪了邊,硬幣小,寶寶一動會躥,用紗布包好,縫到寬松緊布上(去定做秋衣秋褲的地方買,彈力剛剛好),再縫上粘扣,上下邊用細線縫上軟布,給寶寶圍上,圍之前一定要把寶寶的腸管揉回去。圍之后注意寶寶排氣,防止腸梗阻。好的話一兩個星期就能好,不好癥狀也能減輕,開始的時候壓力稍微大點,癥狀減輕
2024-10-21 19:3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臍疝是指腹腔內容物由臍部薄弱缺損突出的腹外疝,是發生于臍部的腹外疝統稱。臍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這是腹壁最晚閉合的部位。同時,臍部缺少脂肪組織,使腹壁最外層的皮膚、筋膜與腹膜直接連在一起,成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內容物容易于此部位突出形成臍疝。對于嬰幼兒臍疝,無論臍環大小,如無特殊情況,早期均應該采取積極的非手術治療。早期積極的治療可以縮短嬰幼兒臍疝自愈的時間,一般常用的治療方法:對于6個月以下患兒,采用壓迫加透明敷料外固定治療。用指端壓迫臍部突出部,使臍疝回歸入腹腔,然后用中手指按壓臍疝中央,使疝內陷,用無菌棉球填塞臍窩,再把消毒好的硬物(可為硬幣)外用無菌棉包裹,壓迫在臍孔上,用透明貼平整粘貼在臍上,5~7天更換一次敷貼。采用透明敷料貼固定,具有固定可靠、舒適感強、便于觀察、安全及方便等優點。建議您帶領患兒到正規醫院咨詢專業醫師,并在醫師的知道之下采取積極正確的治療方案。祝患兒早日康復!
2024-10-22 12:4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臍疝? 發生于臍部的腹外疝統稱為臍疝(umbilal hemia),女性多于男性,成人中以肥胖者居多;新生兒比成年人多。嬰兒臍疝多為易復性疝,常干哭鬧、咳嗽、排便或排尿困難時于臍部出現圓形腫塊,安靜、平臥時可消失,很少發生嵌頓,用手指可清楚地捫及臍環的邊緣,并有咳嗽沖擊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