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體內濕熱可通過中藥調理,常見的有清熱利濕的龍膽瀉肝丸、藿香正氣丸、二妙丸、茵梔黃口服液、苦參膠囊等。 1.龍膽瀉肝丸:具有清肝膽、利濕熱的作用,適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頭暈目赤、耳鳴耳聾等癥狀。 2.藿香正氣丸:能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對暑濕感冒、胃腸型感冒導致的濕熱癥狀有一定緩解作用。 3.二妙丸:燥濕清熱,常用于濕熱下注引起的足膝紅腫熱痛、下肢丹毒等。 4.茵梔黃口服液: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適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 5.苦參膠囊:清熱燥濕,殺蟲,可用于濕熱蘊蓄下焦所致的痢疾、腸炎等。 需要注意的是,用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且要結合個人體質和具體病情。同時,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對于改善濕熱體質也非常重要。
2024-10-21 18: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于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味苦的都可以去火除濕,如苦瓜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2024-10-21 18:3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中醫中藥長期臨床實踐積累了很多獨特的治療方法,建議你采用傳統中藥黑礬、黑棗、核桃仁、梔子、當歸、砂仁、厚樸、三棱、穿山甲、寸曲、麥芽、上甲、下甲、紅花、海南沉、鐵膽粉、蜂膠、蜂蜜、蜂蠟等配合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可以徹底根治。這些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徹底清除脾胃濕熱,增強胃腸功能,促進胃腸蠕動,從而徹底根治不會復發。
2024-10-21 18:3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喝點薏仁茶,這個對濕熱很管用
2024-10-21 18:3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濕熱可以使用清熱燥濕的藥物治療,但該類藥物藥物性味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故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并能清熱瀉火.主要用于濕熱證及火熱證.如濕溫或暑溫夾濕,因濕熱蘊結,氣機不暢,而見身熱不揚,胸膈痞悶,小便短赤,舌苔黃膩;濕熱蘊結脾胃,升降失常,而致痞滿吐利;濕熱壅滯大腸,傳導失職,則見泄瀉,痢疾,痔漏腫痛;濕熱蘊蒸肝膽,可見黃疽尿赤,耳腫流膿;濕熱下注,則帶下色黃,或熱淋灼痛;濕熱流注關節,則見關節紅腫熱痛;溫熱浸淫肌膚,則成濕疹,濕瘡;及諸臟腑火熱證.上述病癥,均屬本類藥物應用范圍.苦寒多能伐胃,性燥多能傷陰,故一般用量不宜過大.凡脾胃虛寒,津傷陰虧者當慎用.如需用時,可與健胃及養陰藥同用.此外,本類藥物多兼瀉火,解毒作用,可用治熱證火證及癰腫瘡毒,可與請熱瀉火,清熱解毒藥參酌使用
2024-10-21 21:10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