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首先,關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反抗期”.在對待孩子任性的問題時,家長充分理解幼兒獨立性的發展規律是至關重要的.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3-4歲是人生的第1“反抗期”.此時孩子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聽話,經常和大人“鬧獨立”,總是力圖擺脫大人的約束.有時好象故意與父母作對,你讓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讓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往往到4-5歲時這種情形依然延續,孩子經常表現出不服管教的特性.當父母提出某種要求時,他們往往會說“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父母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變得非常暴躁.孩子的這種獨立性傾向常常被大人們認為是不聽話,實際上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獨立性個性品質發展的重要標志,是1種正常的心理發育現象.此時,若是1味地對孩子橫加干涉或者責罵懲罰,孩子可能會變得聽話但同時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則受到傷害,獨立性的發展更會停滯不前.正確的做法是:關注幼兒的反抗心理,因勢利導,對孩子的合理行為與要求,充分鼓勵和滿足;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也要采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避免強硬手段.其實孩子有點“不聽話”并非壞事,往往這種孩子興趣廣泛,有獨立見解,適應環境的能力強,心理發展也比較健康,而1個1切聽從大人安排的特別聽話的孩子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同樣是有問題的孩子.其次,沉著冷靜地對待孩子的任性行為.當孩子提出不合理、過分的要求時,家長應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給孩子把道理講清楚:這樣做不對,為什么不對,怎樣做是對的.孩子的是非觀念正是在學習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這1過程中,家長可以采取轉移、冷處理、適當懲罰等辦法把難題巧妙化解.轉移這種方法適用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如在商場里,孩子1定要買電動小汽車,而家里已有不少類似的玩具,家長不要直接回答買還是不買,可以引導孩子:“前面還有更好玩的東西,我們趕緊去看看.”孩子1般會相信商店里還有更好的東西,這樣家長可以帶著孩子邊走邊看邊講解,孩子很容易會將剛才的事情忘掉.冷處理當孩子由于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大人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事后,家長可對孩子簡單而認真地說明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對他說“相信你以后會聽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提示在先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后,用事先“約法3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大人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1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你出去了.”激將法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果孩子在街上吵著要買雪糕,家長可以說:“你不是說你很堅強的嗎?怎么連不吃1塊雪糕都受不了.你究竟是真堅強還是假堅強廣適當懲罰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1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飯,家長既不要責罵,也不要威脅,只需飯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來.孩子餓時,告訴他肚子餓是早晨不吃飯的結果,孩子嘗到餓的滋味就會按時吃飯了.再次,注意把握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技巧.家長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該讓孩子“蹦1蹦能夠得著”,即應該是孩子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而不是孩子怎么付出努力都達不到的過高要求.提出要求時,要讓孩子有信心可以達到,此外,提要求的口吻,應是肯定、親切的,這樣更易于被孩子接受.
2016-06-28 04: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任性?看情況來決定手段,他有道理的,可以讓他換個態度你再讓步,這個培養他和人打交道的良好態度。他沒有道理,不讓步,適當的給與懲罰,控制他任性的程度。介于兩者之間,可以參考有道理的方式考慮適當的給他讓步,這樣可以讓他學會爭取。這個在競爭的社會上也很重要的。畢竟小孩子需要父母正面的鼓勵和支持更多一些。至于任性,要看什么年齡段,2~3歲不懂事,那你沒辦法,強迫他就可以了4~6歲懂事和不懂事之間,可以適當的體罰和說服教育結合上學了就不要再體罰了,懂事的孩子可以說服教育和威逼利誘相結合,基本上也就是這樣的了。
2016-06-28 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