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癥,主要表現為骨髓造血細胞增生減低和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其致病因素包括藥物影響、化學毒物、電離輻射、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等。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治療、免疫抑制治療、促造血治療等。 1.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氯霉素、磺胺類藥物等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 2. 化學毒物:長期接觸苯及其衍生物等化學毒物可損害骨髓造血微環境。 3. 電離輻射:如 X 射線、γ 射線等過量照射,可損傷骨髓造血干細胞。 4. 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微小病毒 B19 等感染可能影響骨髓造血。 5.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異常可能攻擊造血干細胞,引發再生障礙性貧血。 6. 治療方法: 支持治療:包括輸血、預防感染等。 免疫抑制治療:常用環孢素、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等藥物。 促造血治療:可使用雄激素如司坦唑醇、十一酸睪酮等,以及造血生長因子如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患者應到正規醫院血液科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并注意預防感染和出血等并發癥。
2024-10-21 20:1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再生障礙性貧血給你做一簡單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再生障礙性貧血是因骨髓造血功能降低或發生障礙所致的一種貧血,簡稱“再障”。根據起病的急緩和病情的輕重,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急性型的特點是,初起貧血并不明顯,常以出血、感染、高熱為首發癥狀,但病情進展快,不久即迅速發生嚴重貧血;出血嚴重而廣泛,不僅皮膚、粘膜及眼底出血,且常伴有內臟出血;感染多見于口腔、咽、皮膚及肛門周圍,以及由肺炎、敗血癥等引起的高熱;病程經過兇險,患者常在短期內因感染或內臟出血而死亡。慢性型起病緩慢,除有慢性進行性貧血外,常伴有皮膚及粘膜出血,嚴重者常伴有感染及發熱,最嚴重的可發生顱內出血。再障病因部分不明。部分可由毒物或藥物,X線、放射性物質或放射性核素,嚴重感染,實體腫瘤或白血病等化療后,致骨髓造血功能損傷或破壞而引起。本病診斷主要依據嚴重廣泛的出血、感染、高熱和不同程度的貧血病史。現代醫學治療本病以及早去除病原和藥物治療為主。臨床治療以激素和輸血為主。輸血不治病越輸越不造,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多次輸血會引起含鐵血黃素沉著癥甚至肝腎功能衰竭。臨床只用于急迫狀態,而激素以雄性激素為主,如田可、康力龍、安雄、丙睪等。激素只能控制病情而不能根治,在用藥期間尚能維持在一定水平。一旦撤減激素疾病就會復發,而重新應用大量激素,反復幾次將最終形成激素撤減綜合癥而需長期應用激素,激素的副作用如骨質疏松癥和股骨頭壞死等,一旦發生將無疑是雪上加霜,舊病未愈而又添新疾。嚴重患者可給予輸血或做骨髓移植。必要時作脾臟切除。本病屬中醫“虛勞”、“血證”、“溫熱”等范疇。人體的氣血來源于脾胃水谷精微和腎中精氣。脾虛生化無權,則精骨髓不充;腎虛精氣虧損,則血源不充。脾腎兩虧,復感病邪(包括毒邪、放射性物質、藥物等),繼則影響心、肝、氣血,精髓進一步虧虛,血行無力,導致血瘀。治當健脾補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建議積極中醫治療.早日康復
2024-10-21 20: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有什么關系? 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都是骨髓疾病,都會引起血小板減少、貧血、正常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是骨髓的衰竭,而白血病是骨髓細胞惡性增生。白血病也叫血癌,是體內有了白血病細胞而且引起一些癥狀和血象的改變。白血病的發病情況是逐漸在上升,二十年前的統計情況是每年的發病率十萬人中大約有4-5例病人,而現在遠不止這個數字。白血病在青少年腫瘤發病率中是占第一位的。什么是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AA,簡稱再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細胞、造血微環境損傷以及免疫機制改變,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現以全血細胞(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理變化主要為紅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說原來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數量越大則貧血越嚴重。根據起病緩急、病情輕重、骨髓破壞程度和轉歸等,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在我國經部分地區調查,每10萬人中有1.87~2.1人發病,與日本報道的發病率相近。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多見,男性多于女性。急性型與慢性型病例的比例為1∶4.6。再生障礙性貧血似屬中醫學“虛勞”、“虛損”及“血證”的范疇。以往認為是不治之癥,經過40多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實踐,對其預后已有改觀。據調查,平均死亡年齡延長,病死率下降,患病率增高。再生障礙性貧血中西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原則與方法 再障的治療難度大,輕型病例及年輕女性不適宜雄性激素治療者,可以先用中醫中藥治療,如療效不明顯再加西藥。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對重型或急性再障,必須中西藥并用,甚至用一般治再障的西藥無效,而須用免疫抑制劑,如CSA、ATG、ALG,及骨髓移植等。由于中藥治療短期內不易使血象上升,所以在血紅蛋白低于60g/L者,須配合輸血,有感染發熱及出血明顯者,均須中西藥并用。
2024-10-21 20:1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還是問一下醫生比較好
2024-10-21 20:1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Anemia) 診斷要點一、詳細詢問病史用過或長期接觸可能使骨髓造血發生障礙的藥物,如化學藥物氯霉素、保太松、苯、抗癌藥、有機磷、磺胺類藥等;放射線;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粟粒性結核等。二、臨床表現進行性貧血及出血傾向,常伴有感染發熱。脾和淋巴結一般不腫大。急性型:發病急,病情重,發展迅速,病程短,貧血重,有明顯的出血傾向和感染。慢性型:發病慢,病情輕,進展慢,病程長(超過半年),貧血與出血程度較輕,感染少見。三、實驗室檢查(一)外周血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三系減少(或單純紅細胞或血小板系統增生低下),網織紅細胞絕對值降低(低于10萬/立方毫米)。(二)骨髓檢查顯示至少有一個部位增生減低或極度減低。如增生活躍,須有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淋巴細胞、非造血細胞、脂肪組織增多。四、應排除可致外周三系細胞減少的其他疾病,如輕型地中海貧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進、惡性組織細胞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治療要點一、去除病因,加強營養、防治感染與出血。對重病人給予輸血,但反復多次輸血可引起血色病。亦可酌情輸注紅細胞、血小板或白細胞。二、雄性激素丙酸睪丸酮每次1一2mg/kg,每周3次肌內注射,3-6個月為一療程。連用3個月無效者則停藥。或用康力龍每次1一2mg,每日2~3次口服。用雄性激素期間須定期檢查肝功能,防止肝臟損害。三、同化類固醇苯丙酸諾龍20-25mg/次,肌內注射,每周1一2次。四、腎上腺皮質激素強的松10mg/m2/日(0.5mg/kg/日),與雄性激素同時應用可增強其作用。對重癥病人可試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20mg/kg/日,每日1次靜脈推注,連用14天。治療期間常規口服新霉素、酮康唑及多種維生素,酌情給予抗生素及支持治療,并將患兒置單間保護隔離至少3周。五、其他藥物0.25%氯化鈷2-4mg/kg/日,分2-3次于飯后口服。亦可試用莨宕類藥物、士的寧、一葉秋堿或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抗胸腺球蛋白等。根據辯證論治應用中醫藥治療。六、脾切除藥物治療無效,需要反復輸血始能維持生存,逐漸出現脾功能亢進者或證明發病可能與免疫有關者可考慮脾切除。七、骨髓移植對急性重癥病人,有條件時可盡早做骨髓移植,可取得一定的療效。
2024-10-22 11:56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不良(低下)性貧血,又稱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d hypoplastic anemia)是一組由于化學、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細胞損傷,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的疾病。臨床上將無原因可查者稱為原發性再障,有病因可查者稱為繼發性再障。據國內統計前者占再障病例的70%~80%,后者約占12%~30%。國外報道各占50%左右。另有一些再障(如Fanconi綜合征和暫時性骨髓抑制)的病程和預后均不同于慢性繼發性再障。再生障礙性貧血在我國發病不多,每年0.74/10萬人口,其中每年有0.14/10萬人口為重型再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