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寶寶睡不長時間可能由環境不適、饑餓或過飽、缺乏維生素 D、身體不適、睡眠習慣不好等因素引起。 1. 環境不適:寶寶睡眠的環境過于嘈雜、溫度過高或過低、光線過強等,都會影響睡眠質量。應保持室內安靜、溫度適宜(約 22 - 26 攝氏度)、光線柔和。 2. 饑餓或過飽:饑餓會讓寶寶睡不安穩,而進食過多可能導致腸胃不適。要合理安排喂奶或輔食時間及量。 3. 缺乏維生素 D:維生素 D 缺乏可能影響鈣吸收,導致神經興奮性增高,影響睡眠。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 D 滴劑、魚肝油等。 4. 身體不適:比如感冒、發燒、腸絞痛、濕疹等疾病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需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并治療。 5. 睡眠習慣不好:白天睡眠時間過長、睡前過于興奮等。要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白天適當活動,睡前保持安靜。 總之,寶寶睡不長時間的原因多樣,家長要仔細觀察,找到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若情況持續不改善,建議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1 19: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一般的話9個月后的寶貝個子,身高都長得比較慢了,但是還是會有一點長的,平時要多注意寶貝的食量
2024-10-21 19:2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的奶是不是沒有什么營養啊你要多吃有營養的東西啊
2024-10-21 19:2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嬰幼兒的睡眠時間大體如下(小時):初生20九個月14-15二歲12.5七歲11兩個月16-18十二個月13-14三歲12七歲以上9-10四個月15-16十五個月13五歲11.5怎樣觀察小兒的睡眠?不同月齡的小兒睡眠時間的長短不一樣,下面介紹一下不同月齡小兒應睡眠時間及如何觀察小兒睡眠。(1)新生兒:一晝夜要有20小時為睡眠時間,睡眠時要觀察小兒的姿勢是否正確。(2)2~3個月:每天除吃奶、大小便外均為睡眠時間,約18小時,觀察同上。(3)4~6個月:白天要睡眠3次,每次約需2小時,共約6小時,觀察同上。(4)7~12個月:白天睡眠2次,每次也在2小時左右,共約4小時,觀察同上。(5)13~18個月:白天睡眠2次,每次約1.5~2小時,共約3~4小時,觀察同上。(6)19~24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2~2.5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是否正確外,還要觀察是否閉眼,睡得是否安靜,是否睡夠應睡的時間等。(7)25~30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2.5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正確與否,還需看安靜入睡否及醒后經成人提醒能否安靜躺著,不影響別人,是否睡夠應睡的時間及醒后精神是否飽滿愉快等。(8)31~36個月:白天睡眠一次,約2小時,除觀察睡眠姿勢是否正確,還要看是否主動躺好,是否安靜入睡,醒后能否靜臥、不哭不鬧等。(9)4歲以上:白天睡眠一次,約2小時,觀察內容同上,同時成人應經常注意是否有不良習慣,如吃手,吃被子角、蒙頭睡等,對睡眠不安的要仔細進行觀察,找出原因,及時給予治療處理。通過仔細地觀察嬰幼兒睡眠狀態,可以了解嬰幼兒身體是否健康,或者是否已患疾痛,正常嬰幼兒的睡眠是入睡后安靜,呼吸輕而勻,頭部略有微汗,面目舒展,時而有微笑的表情。如果出現下列睡眠異常現象,則往往是病患潛伏或發病的征兆:(1)睡眠不實,時而哭鬧亂動,睡眠不沉。(2)全身皮膚干燥發燙,呼吸急促,脈搏加快超過正常次數。(3)入睡后不安寧,頭部多汗(濕了枕頭),時常哭鬧不安,搖頭抓耳,睡眠易醒。睡后時有出現痛苦難受的表情或哭的表情。這些嬰兒應去醫院請醫生檢查一下并給予治療。有些小兒睡眠的異常現象是由于白天興奮過度或飲食過量所致。有的異常如突然滾動或哭鬧,則是排尿的表示。對這些現象可有針對性地處理。每個小孩有其獨自的睡眠規律和睡眠表現,應該視具體情況而靈活處理。要睡好,就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白天要定時喂奶,睡前的一次奶可以稠一些、晚一點喂(21:00-22:00)。吃飽后夜里盡量不要再喂,不吃,一般不尿也就不要換尿布,任其熟睡至天亮。孩子要單獨睡,不要和母親合睡,這樣空氣新鮮,孩子也不致因為母親離去而睡不著(熟),母子都能休息好。母親睡得過沉,合睡有時會把孩子壓著,甚至壓死,單獨睡就不會發生這種意外。孩子蓋的被要輕軟、溫暖、舒適,不宜太多。睡前不要逗鬧孩子或隨便嚇唬孩子,以免過于興奮影響睡眠。也不要養成抱在懷中抖動,拍背或含著奶頭才入睡的壞習慣,應該放在床上讓孩子自己睡。怎樣哄嬰幼兒睡覺?夜間嬰幼兒入睡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孩子睡前玩個不停,想睡時,一躺到媽媽懷里就睡著了。有的睡前要吃奶,臨睡時還要吮著空奶瓶。有的小兒按規定的時間上床入睡。有的孩子上床后則折騰好久才可入睡。那么,如何讓嬰幼兒按時入睡呢?(1)若小兒在睡前精力充沛,不愿早睡,那么白天家長應有意識地增加他的活動量,讓他玩得有點疲勞,但在入睡前則應讓他靜下來,不要過分興奮,這樣就有利于入睡。(2)睡前不給嬰兒吃得過飽或過少,以免因胃腸不適或饑餓而影響睡眠。也不要過分逗引小孩,使小兒睡前保持情緒安定,防止過度興奮。上床后,不應給予玩具,以免小兒因貪玩而不肯入睡。(3)對于半夜醒來的小兒,如果吃母奶能睡著,可以吃些母奶,或吃一些牛奶,使其安靜入睡。這不必擔心會養成不良習慣。因隨著幼兒的長大,半夜醒來吃奶的習慣會漸漸消失。(4)幼兒多數喜歡媽媽陪他一起上床入睡。這樣孩子會十分安心、愉快;在媽媽甜美的催眠曲下,安安穩穩地睡去。但要注意,不要養成從小抱著入睡的習慣。要培養成1歲時愿意自己躺下入睡,2歲時能按時上床入睡,且不需父母陪伴,3歲后能自己上床蓋被,醒后下床穿上拖鞋。嬰幼兒睡覺易醒是怎么回事?年輕的父母都對寶寶的睡眠十分關心,希望孩子有香甜的睡眠。可有些嬰幼兒特別容易于睡眠中醒來,這是怎么回事呢?一般說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1)生理因素:由于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神經的興奮與抑制功能不夠協調,易興奮,稍有外來的刺激則可能引起神經系統的興奮導致嬰兒驚醒,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嬰兒的漸漸長大,神經系統的功能一步步完善,這種生理現象會自然消失。(2)進食過飽:常言道:“胃不合,臥不安”。有的媽媽不管孩子餓不餓,睡前總要給加餐點心,致使小孩感到不舒服,影響睡眠質量;尤其是吃奶的嬰兒,有些媽媽習慣于喂著母乳伴寶寶入睡,結果導致孩子睡時食奶過量,腹脹易醒,醒后年輕的母親卻又立即用奶去安撫,結果形成惡性循環。(3)疾病因素:小孩腸寄生蟲病是幼兒睡覺不穩的最常見的原因。如患寄生蟲病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足,出現貧血、易驚等癥狀,早期佝僂病的小孩也常睡覺易醒。(4)環境因素:小孩在睡覺時,室內光線過強,家人在看電視及大聲談話說笑均會干擾幼兒的正常睡眠,易于驚醒;小兒夜間易踢被子,或被子蓋得太厚太重,這都會造成孩子睡覺時過冷或過熱,引起幼兒煩躁不安、手腳亂動,這亦是睡覺易醒的常見原因。(5)興奮過度:有的幼兒白天或睡前游戲玩耍過度,或聽了、看了驚險故事、電視。常可造成幼兒入睡困難;即使睡著了,智力發育較好較快的孩子也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孩子常可在夢中驚醒。哪些因素影響小兒睡眠?影響小兒睡眠常見的因素有:(1)不良睡眠習慣,睡眠時間無一定規律或睡前由人抱著走動、搖晃或唱催眠曲等。(2)白天過度興奮或緊張,受驚嚇、太熱、太悶,蚊蟲咬或尿布潮濕等。(3)小兒對夢中的一些可怕事情不能明辨真假,造成恐懼心理而影響睡眠。(4)小兒腸道寄生蟲病,如小兒蟯蟲病,每晚蟯蟲爬出肛門造成瘙癢,影響入睡。(5)饑飽不適,被褥過暖,過厚,使小兒身體產熱難以散發,或蓋被過少,使小兒受涼。(6)大一點的小兒睡眠不好,常與生活習慣改變和情緒的變化有關。例如睡眠場所的變化,或睡前聽了怪誕的故事或看了驚險的電影,以致情緒久久安定不下來。(7)各種疾病,也會影響睡眠。
2024-10-21 2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