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乳房腫塊可能伴隨疼痛、乳頭溢液、乳房皮膚改變、乳房大小和形狀改變、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癥狀。 1.疼痛:腫塊可能引起乳房局部或整個乳房的疼痛,疼痛程度和性質各異,有的是隱痛,有的是刺痛。 2.乳頭溢液:可能出現乳頭自發或擠壓后有液體流出,液體的性質有血性、漿液性等。 3.乳房皮膚改變:如皮膚紅腫、橘皮樣改變、酒窩征等。 4.乳房大小和形狀改變:腫塊較大時會導致乳房大小不一或形狀不規則。 5.腋窩淋巴結腫大:腋窩可觸及腫大的淋巴結,質地較硬,活動度差。 發現乳房腫塊及相關癥狀后,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乳腺超聲、乳腺鉬靶等,以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0-21 19: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乳腺病變主要癥狀為腫塊。25歲后的腫塊常是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的腫塊生長速度緩慢,腫塊邊界清楚,常伴有經前脹痛,經后減輕的特征;腫塊常為多發,質地柔軟或韌實,局部有一定的觸痛;活動度好;經藥物治療會有好轉。平時可多吃粗糧以及新鮮蔬菜、水果,三餐規律,飲食均衡,盡量少吃過多的葷類食物,避免吃辛辣的食物,咖啡、酒類以及熬夜等。同時也需注意以下兩點:一、保持情緒穩定,減少精神刺激。據統計,85%的病人在患病前有不良情緒改變,精神刺激可致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內分泌紊亂。二、及時治療,手術,對乳腺增生病來說,局部切除手術不能達到治療目的,更多地在于排除乳房惡性病變,對于腫塊較硬,難以與乳腺癌鑒別時,行手術治療以明確診斷是必要的,而且還要注意會復發。所以中醫藥乳腺安康治療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臨床證明中藥乳腺安康治療效果很好。祝健康!
2024-10-21 19:5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到醫院做相關的乳房檢查了嗎?是不是乳腺增生?中醫認為:情懷不暢,肝氣不得正常疏瀉而氣滯血淤疾凝,沖任不調者,常有月經紊亂,面部色斑。現代醫學認為:婚育、膳食、人生存的外環境和遺傳因素是乳腺發病的主要原因。常用藥物很多如逍遙散、乳癖消、乳癖清、枸櫞酸他莫昔芬片,乳腺安康等,可以用逍遙丸+乳癖清做搭配,建議在當地醫生指導下服藥。同時最好做乳腺理療。最好先到醫院做乳房鉬靶檢查確定一下病因。由于乳腺增生主要是激素失衡造成的,所以治療則應從調理內分泌著手。中醫中藥有其獨到之處,尤其是沖任失調、便秘、合并乳腺增生者效果尤為突出。
2024-10-21 19: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摸的出來啊,自己躺下摸摸····
2024-10-21 19:5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1、囊腫型腫塊:這類腫塊,是因為乳房內生有含有膿的囊腫。有手指按摩腫塊處,會感到很平滑。這類型的腫塊會引起比較大的疼痛,但有些情況,也不會引起疼痛。調節月經的荷爾蒙分泌失調可能就會導致囊腫型腫塊。50歲以上的女性通常不會生長這種腫塊,而這類型的腫塊也并非癌性的。通過專業抽膿,可以消除疼痛與腫塊。 2、皮脂囊腫:是由毛囊的導管堵塞而引起的。它的觸感與囊腫型腫塊大致一樣。荷爾蒙的刺激或者外傷都會導致情況惡化。如果該類腫塊不引起其他并發癥,那么就不需要進行治療。如果要進行治療,只需要在突出處開一個小孔,把堵塞物抽離就可以解決。 3、膿腫:膿腫是因為乳房內感染而產生的。這類腫塊會有疼痛感,除此,乳房表面的皮膚也會發紅發熱。你也可能全身發熱。通過服用抗生素,或者開刀抽取感染組織,可以治愈。4、脂肪腫塊:這類情形只是乳房的脂肪正在發生改變,因而變成圓形的腫塊。這類腫塊的觸感會比較硬。而表皮也可能會變紅。通常這類這類腫塊都會不治而愈。 5、腺瘤:腺瘤并非,只是乳房的腺組織肥正常增長而已。很多時候,20歲左右的非洲女性比較容易會出現這類情況。用手指感受,可以感到腫塊比較圓,硬,甚至可以左右移動。 6、導管內乳頭狀瘤:這類腫瘤是乳房導管內有瘤生長。它們通常生長在乳頭下面,甚至導致乳頭出血。更年期附近的婦女可能會有一邊乳房出現這類情況。而年輕的婦女可能兩邊乳房都會出現這類情形。
2024-10-21 21:0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是指發生于乳房部的各種疾病的總稱。男女均可發病,但由于女性乳房的特殊生理,乳房疾病多見于女性,是中醫外科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乳房的經絡和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記載。漢《中藏經》即載有乳癖病名。此后,歷代文獻均有所記載,如晉《肘后備急方》、《劉涓子鬼遺方》載有“乳癰”、“乳發”,隋《諸病源候論》載有“乳石癰”、“乳疽”、“乳漏”,宋《婦人大全良方》載有“乳巖”,明《外科理例》載有“乳衄”等,且對各種乳房疾病的病因、證候、治法多有論述。《婦科玉尺》說:“婦人之疾,關系最鉅者,則莫如乳。”可見前人對乳房疾病十分重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