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癥狀多樣,常見的有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肌肉無力、大小便功能障礙等。 1.腰部疼痛:多為持續性鈍痛,站立或彎腰時加重,平臥休息可減輕。 2.下肢放射性疼痛:從腰部沿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外側至足部的放射性疼痛,咳嗽、打噴嚏時加重。 3.下肢麻木:多為小腿外側、足背等部位麻木,感覺減退。 4.肌肉無力:常見于足下垂、拇趾背伸無力等。 5.大小便功能障礙:嚴重時可出現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總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癥狀輕重不一,個體差異較大。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和診斷,以便采取合適的治療措施。
2024-10-13 13:5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屈輝 醫師
北京小湯山醫院
一級
骨關節科
-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出的一種綜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腰椎間盤突出癥中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腰痛是大多數本病患者最先出現的癥狀,其次為坐骨神經痛,典型的坐骨神經痛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約60%患者在噴嚏或咳嗽時由于增加腹壓而使疼痛加劇,早期為痛覺過敏,病情較重者出現感覺遲鈍或麻木,少數患者可有雙側坐骨神經痛,第三為馬尾神經受壓,出現大小便障礙,鞍區感覺障礙,體征有腰椎側突及腰部活動受限,幾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動受限,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顯,很多患者在病變間隙的棘突見有壓痛,其旁側1厘米處壓之有沿坐骨神經的放射痛,約1/3患者有有腰部骶棘肌痙攣,使腰部固定于強迫體位,還有一些神經系統的表現,絕大多數患者有感覺異常,腰5神經根受累者,小腿前外側和足內側的痛,觸覺減退,骶1神經根受壓時,外踝附近及足外側痛,觸覺減退,還可以出現肌力下降,反射異常等表現!
2024-10-13 13:5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1、腰背疼痛:最常見、最容易被察覺到的臨床表現。疼痛時間數天或數年。感覺疼痛的部位較深,活動時加重,臥床休息后減輕。2、脊柱側彎:也可能是腰椎病變的前期癥狀。3、腰容易扭傷:很可能不是肌肉拉傷而是腰椎間盤發出的信號。4、腿疼:表現為一條腿(少數人是兩條腿)疼、麻、涼、熱、脹。5、大腳趾麻木:穿鞋時一般靠大腳趾用力,于是出現穿鞋、走路時用不上力,甚至腳尖拖地,還有時會出現腳背麻或腳掌麻等。1、注意臥床休息。臥硬板床休息是最基本的治療措施。尤其是在發病初期和治療期間,關節韌帶比較松弛,炎癥較重,如果休息不好可能加重病情。2、注意腰部保暖。腰部受涼所致的腰肌纖維炎、痙攣常引起腰椎關節的僵硬,椎間盤突出復發,神經根水腫。由于腰部肌肉損傷,血液循環較差,腰部比其它部位更容易受涼。3、注意腰部活動姿勢。為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不要做既彎腰又轉腰的動作,如掃地和拖地、彎腰搬重物等。避免長時間腰部一個姿勢工作。
2024-10-13 13:5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腰椎間盤突出的起病緣由與間盤的退行性改動有很大的關系。2、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動:髓核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惹起推節失穩、松動等小范圍的病理改動;纖維環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堅韌水平的降低,在纖維環不同部位所接受的壓力不一,并且經常存在改變,容易加速椎間盤的退化。腰間盤突出的患者也可使用“力膚葉”進行調理。這個是外用噴霧劑,能有效的緩解疼痛。
2024-10-13 13:5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史常為反復發作的下腰痛和臀部疼痛,短期休息后緩解.疼痛可由于彎腰而突然加重,表現為突然的比腰痛更劇烈的腿痛.與腰痛的疼痛程度相當或比腰痛更嚴重(可見于許多病例)的腿痛是突出的髓核壓迫神經根而引起放射性疼痛如腿疼很輕而腰痛很重,診斷腰椎間盤突出應極為慎重.由于椎間盤突出而產生的疼痛通常是間歇性的,活動時特別是坐位時加重,休息后緩解,而勞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分兩大類,即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一)保守治療:腰腿痛的非手術治療方法五花八門.從簡便的臥床休息到使用價格昂貴的牽引設備,所有這些治療都報告了令人興奮的治愈率,遺憾的是其結果大多未經科學論證.保守治療的適應征:(1)年輕,初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2)休息后癥狀可自行緩解者;(3)X線檢查無椎管狹窄者.保守治療包括以下:1.絕對臥床休息:急性腰痛最簡單的治療方法是絕對臥床休息,絕對一詞強調大,小便均不應下床或坐起,這樣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臥床3周后帶腰圍起床活動,3月內不作彎腰持物動作.也有國外學者研究證明,絕對臥床2天比長期臥床能獲得更好的效果.生物力學研究證明,半Fowler臥位,或側臥位屈膝屈髖并將一枕頭墊于兩腿之間,能明顯解除椎間盤和神經根壓力.2.持續牽引:采用骨盆牽引可使椎間隙略增寬,減少椎間盤內壓,擴大椎管容量,從而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孕婦,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禁用.3.理療,推拿及按摩:可使痙攣的肌肉松弛,進一步減輕椎間盤的壓力.但應禁止暴力推拿,按摩.4.非甾體抗炎藥:可減輕局部水腫,從而減輕對神經根,脊髓的壓迫.5.硬膜外激素治療:長效激素結合麻醉劑的硬膜外注射,是椎間盤源性和其他性質的腰腿痛對癥治療的好方法我們建議此操作應在有復蘇及監護設備的房間完成,由有經驗的麻醉醫生操作.本法可用于門診病人,但病人必須準備幾個小時的恢復時間.6.髓核化學溶解療法: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或膠原蛋白溶解酶,注入椎間隙,溶解變性的椎間盤髓核,可使有手術指征病人中的3/4,免于手術而獲得治愈.但有嚴格的適應癥與禁忌癥,需要有經驗的醫生執行.(二)手術治療:1.后路椎間盤摘除術: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外科治療,以后路為常用方法.有全推扳切除,半推板切除和部分椎板切除(即開窗)等方法.由于前二種對腰椎穩定結構切除較多,僅在少數情況下采用,通常以椎板開窗方法就能達到治療目的.后路法具有直接摘除推向盤突出物和處理其他并存的神經根致壓物等優點.并可在手術中能直接觀察和研究病變特點及其與神經根的關系.對并有腰椎退行性變,腰椎不穩的病人需要同時做內固定,行椎間融合術.2.前路腹膜外椎間盤摘除術:前路經腹膜外椎間盤摘除術.椎間盤前部和側方顯露較清楚,可同時摘除相鄰二椎間盤,并有利于合并下腰不穩者施行前路植骨融合術.3.經椎間盤鏡椎間盤摘除術: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可應用小切口經椎間盤鏡行椎間盤摘除,優點為:損傷小,恢復快;輕柔的操作硬膜囊和神經根;更好的區分解剖結構,減少操作損傷.4.經皮穿刺腰椎間盤切除術:經皮椎間盤切除術系近年臨床上開展的新技術.其最大優點在于經皮穿刺,將椎間盤髓核摘除,手術創傷甚小,技術較熟練者.操作速度較快.但需一定的設備,在技術上要求較高.國外報告的手術成功率在70%一90%之間,有的作者報告,不少病例術后仍有下腰痛癥狀,因而在應用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累,打噴嚏,咳嗽時加重.由于手術治療費用高,手術適應范圍有限,并且容易留有后遺癥,所以推薦首先使用保守治療,有一種藏藥--立正消痛貼,口碑不錯.可以先試用一下.如果效果好,堅持使用,有希望徹底治愈
2024-10-13 1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