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鵝口瘡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真菌感染疾病,判斷是否為鵝口瘡,需綜合觀察癥狀、體征、病史、實驗室檢查等。常見的判斷依據包括口腔黏膜的表現、有無相關病史、身體免疫狀態、是否存在誘發因素、真菌檢測結果等。 1. 口腔黏膜表現:鵝口瘡患者口腔內常出現白色斑膜,形似奶塊,不易擦去,強行擦去后可見紅色創面。 2. 病史:近期是否使用過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有無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如患艾滋病、接受放化療等。 3. 身體免疫狀態:營養不良、長期腹瀉、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都可能增加患鵝口瘡的風險。 4. 誘發因素:如奶嘴、奶瓶消毒不徹底,母親乳頭不潔等。 5. 真菌檢測:通過口腔黏膜涂片、真菌培養等實驗室檢查,若發現念珠菌,可確診鵝口瘡。 總之,判斷是否為鵝口瘡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如果懷疑有鵝口瘡,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以便明確診斷,盡早治療。
2024-10-13 13: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病情分析:根據你的描述,屬于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是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淺性潰瘍,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口腔潰瘍凹、周圍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發疼痛,一般一至兩個星期可以自愈。意見建議:對口腔潰瘍的治療方法雖然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對癥治療,目的主要是減輕疼痛或減少復發次數,但不能完全控制復發,所以預防本病尤為重要。可以局部噴錫類散,再就是口服維生素B2,每天兩次,每次兩片,很快就會好的,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主要是預防,保證睡眠。生活調理:
2024-10-13 13: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以上舌像圖看來是不正常的,但是對于鵝口瘡診斷提示意義不大。現有的情況考慮多為辛辣飲食刺激引發的改變,中醫認為屬于口舌生瘡心火下移小腸所致。但是具體診斷確立還需結合臨床病史和全面的體檢確定。適度休息、禁忌辛辣飲食。治療可考慮服用維生素B2片、黃連上清片;如果效果不大建議及時面診醫生檢查。還需強調如果服用黃連上清片期間有輕微腹痛和大便次數增多屬于正常藥物作用現象不用過于擔心。
2024-10-13 13:4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你所描述的情況考慮是鵝口瘡,寶寶口腔內有類似奶瓣的斑塊時,不要隨便揩洗,以免粘膜損傷引起細菌感染.建議去醫院明確病因后再對癥治療。可以用消毒藥棉蘸2%的小蘇打水擦洗口腔,擦洗的時候動作要輕,再用1%龍膽紫涂在患處,每天1-2次.還可以取制霉菌素一粒研成末,加入5ml香油調勻,涂搽在患處.
2024-10-13 13:4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與馬牙有關,是正常現象。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后4--6周時,口腔上腭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象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醫學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馬牙”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它在出生后的數月內會逐漸脫落,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馬牙”不能及時脫落,這也沒多大妨礙,不需要醫治。用針挑,用布蘸鹽水或淘米水擦破馬牙,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因為新生兒口腔粘膜很嬌嫩,粘膜下血管豐富,而全身抵抗力極低,如果用針挑破或用布擦掉“馬牙”以后,會引起粘膜損傷很可能使細菌從破損處侵入,引起炎癥。口腔炎癥不僅使孩子受罪,而且局部繁殖的細菌會進入血液循環中,嚴重的可能引起新生兒敗血癥。用針去挑,或用布去擦,這都是很危險的,因為嬰兒口腔粘膜非常薄嫩,粘膜下血管豐富,而嬰兒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針挑和布擦損傷了口腔粘膜,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發生口腔炎或凳骨髓炎,甚至發生敗血癥,危及嬰兒生命,如果“馬牙”過大,影響嬰兒吸奶,可到醫院進行常規消毒以后,用消毒針挑破“馬牙”,放出內容物,即可愈合。
2024-10-13 1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