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娟 主治醫師
北京豐臺廣濟中西醫結合醫院
其他
兒科
-
寶寶常見的異常行為包括哭鬧不止、睡眠異常、食欲不振、過度好動、拒絕交流等。 1.哭鬧不止:可能是身體不適,如腹痛、感冒發燒等,也可能是心理需求未得到滿足,如缺乏安全感。 2.睡眠異常:如入睡困難、頻繁夜醒,可能是環境不適、睡前過于興奮,或者是維生素 D 缺乏等。 3.食欲不振:可能是消化不良、積食,也可能是微量元素缺乏,比如缺鋅。 4.過度好動:可能是孩子天性活潑,也可能是多動癥的表現。 5.拒絕交流:可能是性格內向,或者是語言發育遲緩,甚至是自閉癥的早期信號。 家長要密切關注寶寶的行為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查找原因。若無法確定或情況嚴重,建議前往正規醫院兒科就診,以便盡早采取相應的措施。
2024-10-13 13: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寶寶學步的時候注意不要抻著寶寶的胳膊,因為寶寶的骨骼發育還不是很完善,所以建議護住寶寶的腰部,不要拽著寶寶的胳膊走。注意寶寶的臉很容易受傷的,因為寶寶走路快平衡還不是很好,容易向前跌倒。不要讓寶寶自己觸摸有毒有刺的花草。還有很多只要用心呵護寶寶,寶寶就會平安的成長,不過寶寶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注意寶寶的及時護理就可以了。
2024-10-13 13:1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專注的多了,比如她喜歡的玩具。。。比如說她想做一件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去做,呵呵。哪怕自己跟本就做不好,呵呵。探索的樂趣,她一直都在尋找中哦。等孩子大一些了,她反而不要自己走路,要爸爸媽媽抱。呵呵。。剛會走的時候老是要自己走。。大人又害怕她摔。呵呵。。孩子是很有意思的。每個階段都不同。
2024-10-13 13:1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現在孩子在成長探索期,對什么都感興趣,什么都想嘗試,應該給孩子提供這種機會。孩子這種獨立的精神很好的,大人可以在后邊保護著。我家孩子很早就會自己獨立上樓梯的,我覺得孩子獨立精神沒什么不好的。
2024-10-13 13:1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寶寶流口水寶寶流口水有個過程。新生兒時期的寶寶是不會流口水的,因為他們的唾液腺不發達,分泌的唾液較少,寶寶嘴里沒有多余的唾液流出;加上此時寶寶的主食是奶或流質食品,對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寶寶長牙期是口水流得最頻繁的時期,乳牙萌出時,小牙頂出牙齦向外長,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刺激牙齦上的神經,唾液腺反射性地增加分泌口水。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發育較快的孩子一歲半時就會停止流口水,而大部分孩子在兩歲之前,也會因為肌肉運動功能的成熟,逐漸有效地控制吞咽動作。因此,小寶寶流口水是正常現象。但是,由于唾液偏酸性,里面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質,因口腔內有黏膜保護,不致侵犯到深層。但當口水外流到皮膚時,則易腐蝕皮膚最外的角質層,導致皮膚發炎,引發濕疹等小兒皮膚病。所以寶寶流口水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隨時為他擦去口水,擦時不可用力,輕輕將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損傷局部皮膚。2、常用溫水洗凈口水流到處,然后涂上油脂,以保護下巴和頸部的皮膚。最好給孩子圍上圍嘴,以防止口水弄臟衣服。3、給寶寶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質地柔軟,以棉布質地為宜,要經常洗燙。4、如果寶寶口水流得特別嚴重,就要去醫院檢查,看看寶寶口腔內有無異常病癥、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寶寶吃手(1)吮手指是智力發展的信號:寶寶到了2到3個月時,隨著大腦皮質的發育,嬰兒學會了兩個動作,一個是用小手在眼前搖動,眼盯著自己的小手看,這是看手游戲;另一個是吸吮手指,因寶寶最初是以甜頭感知外界物體的,些時寶寶就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認識自己的身體各個部分。 (2)三個月的孩子快出牙了,牙床會有一些感覺。(3)吮手指是寶寶的心理安慰劑。寶寶往往在自己的某種需求達不到滿足時,如餓了卻等不到奶吃時或寶寶需要媽媽的愛撫了卻得不到滿足時,就會開始吸吮手指作為安慰劑來穩定自己的情緒。在心理學意義上,吮吸手指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使孩子獲得快感。 這一時期的吮指并不需要糾正。建議您給孩子買一些磨牙環之類的安全玩具,同時,注意常給孩子洗手,避免病從口入。 0—3歲寶寶吃手:父母不必太過擔憂!這位專家說,3歲之前,寶寶正處于乳牙的初步發育階段,在這個階段寶寶的吃手行為,還不至于對寶寶日后的齒型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每個人都有第二次的長牙機會,即便乳牙長的參差不齊,只要長恒齒時多加注意,還是有機會長出一口漂亮的恒齒來的。但是,乳牙若發育不良,還是會發生或多或少的后遺癥,所以,父母最好能讓寶寶在3歲前改掉吃手的毛病,確保日后的牙齒健康。3—4歲寶寶吃手:易留下齒型后遺癥!這個年齡階段,是寶寶牙床發育的關鍵期,吮吸手指的動作可能會導致恒齒前傾。因此,如果3—4歲的寶寶過度地吃手,就有可能導致恒齒的齒型缺陷,例如長出齙牙等癥狀。3歲寶寶如果還在吃手,父母除了用各種方法來協助寶寶改掉這個不良習慣外,也可以每天用手指有意識地為寶寶做牙齒按摩。按摩的方法是,用食指朝寶寶吃手時手指的反方向,做緩慢的按壓動作,并注意確保成人的手部清潔。4—5歲寶寶吃手:細心誘導效果最佳!4歲的大寶寶還在吃手,父母一定會擔心變成無法修正的頑固性不良習慣。當你失去耐心時,也許會發現,越是強制地幫寶寶戒掉吃手毛病,越是適得其反。專家建議父母可以在寶寶吃手時,利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導正;在日常生活中,切忌使用反覆“提醒”(在寶寶沒有吃手的時候,也一直嘮叨著:“不要再吃手嘍!”)的方式來強化寶寶吃手的意念;如果想讓寶寶了解吃手的害處,可以通過講故事或一些生活化的方式來講道理。一般來說,人的恒齒會在6—13歲之間發育完成,因此,在6歲之前讓寶寶改掉吃手習慣勢在必行。
2024-10-13 2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