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疝氣的癥狀多樣,常見的有腫塊突出、疼痛、墜脹感、消化不良、腸梗阻癥狀等。 1.腫塊突出:在腹部或腹股溝等部位出現可復性腫塊,站立或用力時明顯,平臥休息可回納。 2.疼痛:腫塊突出時可能伴有局部疼痛,尤其是發生嵌頓或絞窄時疼痛加劇。 3.墜脹感:患者常感到患病部位有墜脹不適。 4.消化不良:疝氣可能影響胃腸道功能,導致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 5.腸梗阻癥狀:嚴重時可出現腹脹、停止排氣排便等腸梗阻表現。 總之,疝氣癥狀因病情輕重和類型有所不同。一旦發現疑似疝氣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并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法。
2024-10-21 16:3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關于疝,自古以來中醫就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成書于戰國時期,并秦漢以來歷代多有增補疏注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一書中已有疝的記載,如《素問·骨空論》篇中就有沖疝﹑狐疝﹑頹疝﹑厥疝﹑瘕疝﹑貴疝﹑癃疝等種疝的記載,并指出督脈為病.后至清代,所編著的《類證治載》中,對于疝更有描述:“疝氣者,小腹墜痛,控引睪丸,見證于肝,而有原于任脈.故經謂:任脈為病,男子內經七疝,女子帶下瘕聚.經言七疝:沖﹑狐﹑癲﹑厥﹑瘕﹑癃也.”意思是說疝患者的下腹墜痛,并牽制睪丸作痛,認為疝的發病與肝病相關,并原于任脈失常.任脈在中醫學上屬于奇經八脈,是一條起于小腹內,下出于會陰部,向前進入陰毛部,沿著腹﹑胸﹑﹑頸部的正中線上行,至下唇中央分為兩支,環繞口唇,經面部至眼眶下的經絡.任脈致病,男子可形成七種疝:沖疝﹑狐疝﹑厥疝﹑癲疝﹑瘕疝﹑貴疝﹑癃疝;而女子疝則稱為帶下瘕聚.《類證治載》一書中對于疝的認識與《黃帝內經》的說法大同小異,所不同的只是《黃帝內經》將疝之為責于督脈,并列頹疝而列有癲疝而已.中醫對于疝的認識與西醫雖然難于完全對應,但中醫畢竟有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并早于西醫千年以.此外,歷代中醫對于疝的認識均有所發揮,并有一些治療方案和預防措施.中醫所說的七種疝,它們究竟相當于西醫的何種疝,有的還需在進一步考證和探討,從臨床上看,有的中醫劃歸疝者,在西醫上并不屬于疝氣的范疇.本書就比較常見的狐疝﹑水疝﹑血疝﹑癲疝等四種疝,從中醫角度予以扼要介紹.
2024-10-21 16:3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小兒疝氣是小兒外科常見疾病之一,主要臨床表現為幼兒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溝部位有可復性腫塊,多數在2-3個月時出現,也有遲至l-2歲才發生。小兒疝氣一般發生率為1-4%,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10倍,早產兒則更高,且可能發生于肚臍及兩側。通常在小孩哭鬧、劇烈運動、大便干結時,在腹股溝處會有一突起塊狀腫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部位;鼓起癥狀一般在平躺或用手按壓時會自行消失,但是手一松還會再次出現。疝氣脫出物可回到腹腔,腫塊消失,這種情況稱為可復性疝氣。如果腫物不能回納腹腔,發生嵌頓時間過久,則有可能出現腸管缺血壞死等嚴重并發癥。
2024-10-21 16:3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疝氣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即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俗稱“小腸串氣”,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疝氣多是因為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過肥、用力排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疝氣
2024-10-21 16:3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小兒疝氣是小兒外科常見疾病之一,主要臨床表現為幼兒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溝部位有可復性腫塊,多數在2~3個月時出現,也有遲至l~2歲才發生。小兒疝氣一般發生率為1-4%,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10倍,早產兒則更高,且可能發生于兩側。小兒疝氣發病初期,當幼兒平臥安靜時腫物可消失;隨著腹內壓力的繼續增高,腫物可下降到陰囊里。這時如果能解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并讓患兒平臥,或輕輕地將腫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腫物則可通過睪丸下降時的那條通道返回到腹腔,腫物消失,這種情況稱為可復性疝氣。如果腫物不能返納腹腔,就會出現腹痛加劇,哭鬧不止,繼而出現嘔吐、腹脹、排便不暢等腸梗阻癥狀,在腹股溝或陰囊內可見橢圓形腫物,質地硬,觸痛明顯;嵌頓時間久者皮膚可見紅腫,若長時間腸管不能回納則有可能出現腸管缺血壞死等嚴重并發癥。人們平時所說的小兒疝氣,從醫學上講,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因為男孩的睪丸是在出生前才通過腹股溝管降至陰囊的,隨之下移的腹膜則形成鞘狀突。若鞘狀突在嬰兒出生后還沒有閉鎖,或閉鎖不全,反而成為較大的腔隙,腹腔內容物就會從這里突向體表,而形成疝氣。又因為右側睪丸下降比左側略晚,鞘狀突閉鎖也較遲,故右側腹股溝疝氣較多。當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氣,只是發病率相對低一些。由于嬰兒腹肌可隨身體的生長逐漸強壯,疝氣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暫不治療,隨時觀察病情的變化,疝塊突出時,及時將其還納,防止疝塊再次突出,發育中的腹肌還有加強腹壁的機會,使疝氣病有自愈的可能。(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此期間,疝氣一旦發生嵌頓---疝氣包塊卡住,無法復位的情況,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復位,并盡快接受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疝塊會越來越大,如果能及時回納,問題還不大,但若稍一用力甚至站立時疝塊就出現,往往會影響正常生活。還有可能導致嵌頓疝,絞窄疝的發生。當孩子劇烈哭鬧或突然用力時,腹內壓突然增加,腹腔腸管突出過多,疝囊頸經常受到磨擦,使疝內容物不能還納,應立即到醫院診治。如果嵌頓過久,會形成腸管壞死等嚴重并發癥,這時再行急癥手術,其風險要大得多。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患有疝氣時,應立即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6個月以下的患兒可暫不處理,但需密切觀察;6個月以上的患兒如果疝塊逐漸增大,或有嵌頓史者,則應抓緊時間、盡早進行徹底治療。什么情況下可能發生小兒疝氣病?腹股溝疝氣好發于一歲以下的幼兒,如果發作時,在腹股溝會有鼓起的腫塊,稍有警覺就很容易發現。幼兒如果有以下表現應引起高度重視--1.不明原因的哭鬧不止需考慮患小兒疝氣并伴有嵌頓的可能;2.劇烈的嘔吐,發燒;需要考慮患小兒疝氣并伴有嵌頓的可能;3.腸梗阻;需要考慮患小兒疝氣并伴有嵌頓的可能;4.發現血便;需要考慮患小兒疝氣并伴有嵌頓的可能。一定要仔細探查有無腹股溝疝氣;當然也要請醫師檢查有無其他的疾病。
2024-10-21 2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