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多發生于產后哺乳期婦女,常見癥狀為乳房紅腫、疼痛、發熱等。治療方法包括排空乳汁、抗感染治療、局部理療、切開引流等。 1.排空乳汁:及時排出淤積的乳汁是關鍵。可通過增加哺乳次數、使用吸奶器等方式。 2.抗感染治療:常用藥物有青霉素、頭孢唑林鈉、阿莫西林等。使用抗生素期間應暫停哺乳。 3.局部理療:如熱敷、紅外線照射等,能促進炎癥消退。 4.切開引流:若形成膿腫,需切開引流排出膿液。 5.支持治療: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良好的心態。 總之,急性乳腺炎應早發現、早治療。患者要注意保持乳房清潔,避免乳頭損傷。一旦出現癥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
2024-10-21 16: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中醫認為治療癌癥要以“軟堅散結”為原則,通過祁澳牌紅豆杉中草藥將硬結打散,可延長生命、減輕痛苦、防止復發轉移,最終實現“長期帶瘤生存”先說化療飲食方面注意的:少吃油膩生冷的東西,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吃過咸過甜,可食魚蝦老鱉,海參等。服用祁澳牌紅豆杉中草藥減輕化療的毒副反應,同時鞏固化療效果,化療后服用防止復發轉移癌癥病人治療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活治療、延長生命。而大部分病人化療后副反應明顯,恢復慢,生活質量下降且非常容易再次出現復發轉移,所以建議服用紅豆杉
2024-10-21 16:2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我也是對青霉素過敏,不但青霉素過敏,克林霉素、頭孢都過敏。我生完寶寶后得了好幾次乳腺炎,反反復復,打針、吃藥、敷藥、按摩什么方法都用過!!雖然都能治好,但時間總要好幾天,太受罪了!不過,最后還是讓我找到了一個很管用的辦法!一兩晚就好。上次一個老中醫教我的。用麝香追風膏,貼在患處,寶寶還可以正常吃奶。不要用貴的“麝香追風膏”,是那種最便宜的,好像4塊錢左右一盒。
2024-10-21 16:2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治療急性乳腺炎建議馬上用強藥效的。雖然有點激素。但也是為了避免惡化。緩解之后就可以用中藥調理至徹底治愈。無副作用。更多詳情搜索乳腺安康了解咨詢。
2024-10-21 16:2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的特點是起效相對較快,療效比較確定,適合于中度、重度抑郁癥患者。抗抑郁藥是當前治療各種抑郁障礙的主要藥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隨的焦慮、緊張和軀體癥狀,有效率約60%~80%。 1、目前一線的抗抑郁劑包括SSRI類藥物,如帕羅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蘭、氟伏沙明等,俗稱“五朵金花”,SSRI類不良反應較少而輕微,尤其是抗膽堿能及心臟的不良反應少。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厭食、便秘、腹瀉、口干、震顫、失眠、焦慮及性功能障礙等。 2、SNRI類藥物,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SNRI療效肯定,起效較快,有明顯的抗抑郁及抗焦慮作用。對難治性病例亦有效。常見不良反應有惡心、口干、出汗、乏力、焦慮、震顫、陽痿和射精障礙,大劑量時部分患者血壓可能輕度升高; 3、NaSSAs類(NE和特異性5-HT能抗抑郁藥),如米氮平,有良好的抗抑郁、抗焦慮及改善睡眠作用,口服吸收快,起效快,抗膽堿能作用小,有鎮靜作用,對性功能幾乎沒有影響,常見不良反應為鎮靜、倦睡、頭暈、疲乏、食欲和體重增加; 4、安非他酮,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多巴胺再攝取的弱抑制劑,對單胺氧化酶沒有抑制作用,適用于抑郁癥以及雙相抑郁,優勢為對體重以及性功能影響小。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激動、口干、失眠、頭痛或偏頭痛,惡心、嘔吐,便秘、震顫、多汗。 5、對于一些焦慮明顯、伴有睡眠障礙的患者,可以短期使用一些苯二氮卓類(安定類)藥物或者一些新型的助眠藥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對于一些癥狀嚴重,甚至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的患者,可以合并抗精神病藥物治療。
2024-10-21 18:23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包括乳頭炎、乳暈炎及乳腺炎。最常見于哺乳期,尤其是初產婦。有文獻報道急性乳腺炎初產婦患病率為50%,初產婦與經產婦之比為2.4:1。哺乳期的任何時間均可發生,但以產后3—4周最為常見,故又稱產褥期乳腺炎。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其次是鏈球菌,如不及時處理,則發展為蜂窩織炎、化膿性乳腺炎或乳腺膿腫。發病率為2.9%~4.8%。乳汁淤積和細菌入侵是兩大發病原因,前者主要由于乳頭過小或內陷、乳汁過多和乳管不通致排空不暢所致;入侵細菌多來源于乳頭皮膚的破損、不良哺乳習慣、嬰兒口腔炎癥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