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總是感到害怕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心理壓力、特定恐懼癥、焦慮癥、神經衰弱、腦部疾病等。 1.心理壓力: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長期的工作或學習壓力等,可能導致情緒緊張,產生害怕感。可通過適當休息、運動、與親友傾訴等方式緩解。 2.特定恐懼癥:對特定事物或場景,如高處、密閉空間等產生過度恐懼。需要進行心理治療,如系統脫敏法。 3.焦慮癥:常伴有莫名的害怕、不安。治療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藥物如帕羅西汀、舍曲林、氟西汀等。 4.神經衰弱:易興奮、易疲勞,也可能出現害怕情緒。要調整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 5.腦部疾病:如腦部腫瘤、腦血管疾病等影響神經系統,可能導致害怕。需針對病因治療。 總是感到害怕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存在且嚴重影響生活,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尋求專業幫助。
2024-10-21 17:4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你這種情況估計不是單純的肛裂了,便后滴血估計現在還有痔瘡,建議你還是到正規的肛腸專科醫院檢查確診,然后對癥治療,不可輕信廣告或偏方等,祝:早日康復!平時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肛腸疾病的發生.1,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纖維性食物,多飲水,尤其是香蕉,蜂蜜類潤腸通便食物.2,不要久站久坐,適當增加運動,特別是提肛運動.3,每天定時大便,(沒有大便也要定時到廁所做排便條件反射訓練),每次大便時間不宜過長,以5分鐘左右為宜.4,便前便后坐浴熏蒸,保持肛門的清潔.5,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喝一杯溫鹽水或涼白開水,以促進腸蠕動.6,如果大便干燥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服用潤腸通便的藥物,如:非比麩,不可自己隨便亂用瀉藥,排毒藥,蘆薈膠囊等,長期服用不僅會加重便秘而且會形成藥物依賴性.這些生活中的好習慣就算是沒有肛腸疾病也要養成,因為大多的肛腸疾病都是由于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的,祝:早日康復!
2024-10-21 17:4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根據專家的統計,6個月-2歲的這個階段,最令寶寶感到害怕的分別是陌生人、同親人分離、巨大的聲響、洗澡、醫生、動物。1-2歲的時候,比較害怕噪音。漸漸長大的寶寶會越來越在意他周遭的環境,對于不熟悉的噪音,會表現出格外的恐懼,如吸塵器的聲音、爆竹聲,當然不同孩子對于聲音的敏感和害怕程度不盡相同。當然有些噪聲比如室外的爆竹聲之類的聲響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就給寶寶解釋一下,是因為人們高興才放的,如果寶寶還不能聽懂你的意思,那就只有在令寶寶害怕的聲音大作的時候,盡量保護好你的寶寶,不要讓他一個人獨自承擔恐懼。不要無視寶寶真實的害怕,也不要回避孩子的“害怕”。只是要給他信心,讓他感到有恐懼來時,爸爸媽媽會保護他的。戰勝害怕,要一步一步來.你需要了解他害怕的真正原因。孩子不太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還需要您問一下。比如說,是不是看了最近的動畫片、做過相關噩夢?都是構成孩子害怕的原因。找到原因后才能有效的回答。
2024-10-21 17:4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這是典型的社交恐怖癥,從你的描述來看,你很想和優秀的人接觸,但是那樣會加重你的病情,為什么?你社交恐怖癥的根源在哪?是不自信。不知道是受家庭的影響還是受過一些刺激,還是老感覺自己不優秀,還是以前有人說過你這不行那不中,你現在缺失的就是一種自信感,你不敢看別人的眼睛是因為你不自信,感覺自己不如別人,到現在看來你已經到了看見好多人都不舒服的感覺,老想著怎么改變自己不怕人的癥狀,其實我告訴你,你要相信你沒有什么病,你這是暫時的一種認知錯誤。其實別人也不怎么你,你也知道,那要怎么辦哪?那你還是要面對現實,該干嘛干嘛。看見人不敢看也沒關系,帶著癥狀要和人接觸,要順其自然,為所當為,該工作去工作,該找男朋友去找男朋友,想看電視看電視,想和朋友玩去玩,不要把自己看成病人或和別人不一樣,我建議你去當地的心理機構去做心理治療,一定要堅持,會慢慢的好的,只是時間問題。
2024-10-21 17:4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防治措施有如下幾點:(1)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首先要樂天知命,知足常樂.古人云:“事能知足心常愜.”老年對自己的一生所走過的道路要有滿足感,對退休后的生活要有適應感.不要老是追悔過去,埋怨自己當初這也不該,那也不該.理智的老年人不注意過去留下的腳印,而注重開拓現實的道路.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穩定,不可大喜大悲.“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要心寬,凡事想得開,要使自己的主觀思想不斷適應客觀發展的現實.不要企圖讓客觀事物納入自己的主觀思維軌道,那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極易誘發焦慮,抑郁,怨恨,悲傷,憤怒等消極情緒.其三是要注意“制怒”,不要輕易發脾氣.(2)自我疏導.輕微焦慮的消除,主要是依靠個人,當出現焦慮時,首先要意識到自己這是焦慮心理,要正視它,不要用自認為合理的其他理由來掩飾它的存在.其次要樹立起消除焦慮心理的信心,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運用注意力轉移的原理,及時消除焦慮.當你的注意力轉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時,心理上產生的新的體驗有可能驅逐和取代焦慮心理,這是一種人們常用的方法.(3)自我放松.如果當你感到焦慮不安時,可以運用自我意識放松的方法來進行調節,具體來說,就是有意識地在行為上表現得快活,輕松和自信.比如說,可以端坐不動,閉上雙眼,然后開始向自己下達指令:“頭部放松,頸部放松”,直至4肢,手指,腳趾放松.運用意識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處在一個松和靜的狀態中,隨著周身的放松,焦慮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緩.另外還可以運用視覺放松法來消除焦慮,如閉上雙眼,在腦海中創造一個優美恬靜的環境,想象在大海岸邊,波濤陣陣,魚兒不斷躍出水面,海鷗在天空飛翔,你光著腳丫,走在涼絲絲的海灘上,海風輕輕地拂著你的面頰……(4)藥物治療.如果焦慮過于嚴重時,還可以遵照醫囑,選服一些抗焦慮的藥物,如利眠寧,多慮平等,但最主要的還是要靠心理調節.也可以通過心理咨詢來尋求他人的開導,以盡快恢復.如果患了比較嚴重的焦慮癥,則應向心理學專家或有關醫生進行咨詢,弄清病因,病理機制,然后通過心理治療,逐漸消除引起焦慮的內心矛盾和可能有關的因素,解除對焦慮發作所產生的恐懼心理和精神負擔.
2024-10-22 0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