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多由病毒引起,少數由細菌感染所致。處理方法包括多休息、多喝水、對癥治療、抗感染治療、預防并發癥等。 1. 多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讓身體有足夠的精力對抗感染。 2. 多喝水:促進新陳代謝,有助于排出體內毒素。 3. 對癥治療:發熱時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燒藥;咳嗽嚴重可用氨溴索、右美沙芬等止咳藥。 4. 抗感染治療:如為細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阿奇霉素等抗生素。 5. 預防并發癥:密切觀察病情,如有中耳炎、鼻竇炎等并發癥跡象,及時就醫。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具有自限性,但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2024-10-21 16: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咽、扁桃體、喉部感染的總稱,簡稱上感。是小兒時期常見疾病。如果感染很明顯地局限于上述某一部位,又分別命名為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治療 1、患病后注意休息,居室要保持有一定濕度的清新空氣。多飲水,吃清淡并富有營養的飲食。 2、對癥處理:高熱服退熱藥;鼻塞可用0.5%新霉素—麻黃素點鼻;咽痛可服口含片。 3、抗病毒藥物有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可口服,滴鼻或靜點。重癥病人或懷疑為細菌感染出現并發癥,可使用相應抗生素治療,常見藥物為復方新諾明,青霉素,大環內酯類(紅霉素或羅力得),第一代孢菌素等治療。 4、中醫藥治療:尤對病毒感染可以取得良好療效,可按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對癥給藥。
2024-10-21 16:0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咽、喉的粘膜炎癥)是小兒多發癥。在氣候驟變時更容易發生,其病原體多為病毒。但是,很多小兒急性傳染病的早期也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因此必須提高警惕,避免誤疹。上呼吸道感染,一般起病急、發高熱、鼻塞、干咳、噴嚏、流涕、咽痛或腹痛。在治療方面,可服用中藥制劑,如感冒退熱沖劑、板藍根沖劑,銀翹解毒片等。咽痛可用喉癥丸、蛾喉寧片。鼻塞嚴重時,可少量用l%麻黃素滴鼻液,體溫很高時,可適當用些退燒藥。抗生素的作用是殺滅細菌或抑制細菌生長,而上呼吸道感染絕大多數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并不對癥,如有細菌感染的并發癥時可適當選用抗生素,否則沒有價值。
2024-10-21 16:0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間的急性炎癥的總稱,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90%左右由病毒引起,細菌感染常繼發于病毒感染之后。該病四季、任何年齡均可發病,通過含有病毒的飛沫、霧滴,或經污染的用具進行傳播。常于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如受寒、勞累、淋雨等情況,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細菌,迅速生長繁殖,導致感染。該病預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細菌性感染則用青霉素或其它抗生素。大多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為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無效,還可引起機體菌群失調,有利于病毒繁殖,應避免濫用。
2024-10-21 16:0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inginfection)為小兒時期常見病、多發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每人每年可發病數次。病原體主要侵犯鼻、咽、扁桃體及喉部而引起炎癥。若炎癥局限某一局部即按該部炎癥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扁桃體炎等,否則統稱為上呼吸道感染。一、病因(一)病原體1.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常見的病毒有:粘病毒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A及B型)、副流感病毒(1、2、3、4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腺病毒:目前有30余種血清型可致輕重不等的上呼吸道感染;小核糖核酸病毒;包括柯薩奇病毒A、B組、ECHO病毒以及鼻病毒。2.細菌:細菌感染多為繼發,因為病毒感染損害了上呼吸道局部防御機能,致使上呼吸道潛伏菌乘機侵入。少數為原發感染,常見細胞為β型A族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桿菌等。亦可為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治療(一)一般治療及護理1.居住環境要注意清潔、安靜、光線充足,室溫應保持在20-22℃,相對濕度為55-60%,定時開窗換氣(每日2-3次,每次30分鐘),避免對流風直接吹患兒。2.高熱時臥床休息3.給予易消化物(如去脂酸奶),供給足夠水份。4.注意口腔、鼻及眼的局部清潔。6.注意呼吸道隔離,減少繼發細菌感染的機會。(二)對癥處理降溫39℃以上高熱可采用下列降溫措施(1)物理降溫頭、頸部冷敷,35-50%酒精擦浴大血管走行部位,30-32℃溫鹽水灌腸(嬰幼兒100-200ml,兒童300-500ml)。(2)藥物降溫:APC每次5-10mg/kg,必要時肌注安痛定或諾靜滴鼻液滴鼻。2.止驚及鎮靜驚厥及煩躁不安給機體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如呼吸、循環功能的改變,大量能量及氧的消耗,故須及時處理。(1)安定每次0.3mg/kg靜注20-30分鐘后可重復注射.(2)魯米那納每次0.005-0.008/kg肌注。(3)水化氯醛每次60mg/kg灌腸。(4)冬非合劑冬眠靈、非那更每次各0.5-1mg/kg,6小時一次,可用2-3次。優點是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減低腦耗氧量。3.鼻塞先清除鼻腔分泌物,用0.5%呋麻合劑于睡前或奶前10-15分鐘滴鼻,1-2滴/次,連用2-3天或用新可麻合劑滴鼻,用法同前。4.咳嗽一般不用鎮咳藥,常用祛痰止咳藥物。(1)必嗽平0.7ml/kg/日分2-3次口服。(3)10%氯化銨合劑1ml/次/歲3次/日,或0.1-0.2ml/kg/次用于痰粘稠而多者。(三)抗病毒治療1.α-干擾素:1萬U/ml滴鼻1-2滴/次4次/日或霧化吸入。2.病毒唑:5mg/ml,(亦可用1%溶液),滴鼻2滴/次4-6次/日。(四)抗生素的適應癥病毒感染一般不宜應用抗生素。對年齡較小(嬰幼兒),體溫較高(肛溫39.5-40℃以上),且白細胞總數增高,伴有核左移,或已有細菌性扁桃腺炎、中耳炎、咽炎等,可選用適當的抗生素如口服SMZCO,0.05/kg/日分二次口服;青霉素40-80萬U/日分2次肌注。(五)中藥治療中藥治療普通感冒效果好。用清溫沖劑。每包15克。每次半包沖服每日4次主要藥物有青葉、桑葉、蘆根及石膏等
2024-10-21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