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寶寶淘氣是常見現象,可能由好奇心旺盛、精力充沛、缺乏規則意識、家庭環境影響、未得到足夠關注等因素導致。 1. 好奇心旺盛:寶寶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通過淘氣行為探索。家長可提供安全的探索環境,滿足其好奇心。 2. 精力充沛:孩子精力旺盛,無處釋放。增加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消耗其多余精力。 3. 缺乏規則意識:不懂行為界限。明確規則,溫和而堅定地執行,讓寶寶知道什么可以做。 4. 家庭環境影響:家庭成員行為方式可能影響寶寶。營造和諧、文明的家庭氛圍。 5. 未得到足夠關注:想吸引大人注意。多陪伴孩子,給予積極關注和回應。 總之,面對寶寶淘氣,家長要有耐心,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和教育,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024-10-21 16: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這種情況不必過于擔心,孩子淘氣證明他發育的很健康,如果現在爬窗臺很快,那他很快就會自己走路了,家長做好監護,不要把他當做一種負擔!這個時候的寶寶,正是發育比較快的時候,如果想讓他不淘氣,可以給他看一些撕不破的兒童書籍了,家長也要給他講故事,這樣既能讓孩子少淘氣一些,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2024-10-21 16: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隨著寶寶的長大,淘氣就會越來越頻繁的,寶媽要慢慢適應的,如果是個男孩子可能會更讓人操心的.這也是寶寶成長的必經階段,慢慢的就好多了.寶寶長大后,看孩子的大人也能相對輕松一點了
2024-10-21 16:4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才這么小的孩子你還想他有多聽話呀,小孩子都是這樣淘氣的,好少的小孩是言聽計從的吧,沒有什么怎么辦,有時他玩危險的東西就告訴他不要,一次兩次三次還是只能說給他聽呀。
2024-10-21 16:4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被大人所稱的“淘氣”,從寶寶能夠爬的時候就出現了。寶寶爬到之處都顯現了他的好奇心。寶寶會把能看到的、能觸摸到的東西放入嘴里;會把廢紙簍弄翻,把里面的東西揚得到處都是;會把抽屜不停的開開、關上,使父母不得不發出“不行”、“不要這樣做”類的斥責。 淘氣對寶寶來講,有時是好奇心的表現。不過寶寶時常因淘氣將父母的重要東西損壞,這是因為寶寶完全不懂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好奇心強的孩子,即使對他說“不要去擺弄”,他也照舊淘氣不誤。所以,重要的是父母要加強管理,把這些東西放在孩子看不到、拿不著的地方。要知道孩子最淘氣的年齡在3歲左右,所以,父母即使感到不方便也要忍耐到孩子3歲以后,一過了3歲,孩子就會失去興趣了。 例如,水對孩子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玩耍工具。在洗手時,2、3歲的孩子只有玩水的心情,而沒有把手洗干凈的想法。所以,他常在水龍頭處轉來轉去,用手指去堵水、玩肥皂等。而一過了4歲,孩子就不再這樣淘氣了。所以父母不必訓斥他,讓他按著這個過程發展好了。 孩子淘氣是基于自發性意志的表現。允許孩子淘氣,才能使其意志變得堅強。淘氣的孩子生氣勃勃地做游戲,而老實的孩子卻只能呆呆地打發時間,因為他不明白該干什么才好。淘氣對孩子的自發性的發育成長是大有好處的。孩子“淘氣”的常見原因及對策: 原因一:好奇心引出的“淘氣”。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幼兒性格的典型特征表現為活潑好動、好奇。幼兒期孩子知識貧乏,許多事物對他們來說,都充滿神奇和奧秘。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試試,往往成人越不讓看,越不讓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看要做,成人則視為“淘氣”。 對策:孩子對不了解的事情感到好奇,是一件好事,實際上這是一種探索、一種學習。這時成人如果只是斥責或打擊,他們的求知欲望就會被泯滅,正在萌發的自信心也會遇到扼殺。成人應該珍惜孩子的這種求知心理,抓住時機,予以引導,一方面,要向孩子介紹新接觸到的事物的簡單知識,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要耐心講道理,幫助孩子“淘氣”,并要求孩子不影響成人工作或損壞東西。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使他獲得新知識,形成好行為。 原因二:想引起成人的注意,故意淘氣。有些孩子表現欲極強,喜歡引起成人的注意,如有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表揚,卻常常做出了成人不歡迎的事情來,成了“淘氣”的行為。 對策:對于想引起成人注意的孩子,成人則應該放下正在干的事情,去關心他,傾聽他的要求,然后對他進行合情合理的教育,讓孩子知道成人是關心他的,使他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而保持正確的行為。更為重要的是,對這一類孩子,成人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其行動,盡量做到防患于未然,遇事力求在事先打“預防針”,讓他知道成人對他是關心和注意的,避免引發其“淘氣”行為。 原因三:因精力過剩造成的“淘氣”。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各種能力也不斷提高,但是如果成人所能提供的活動環境和條件不能滿足孩子需要,他們剩余的精力無處使用,也會產生“淘氣”行為。 對策:對于精力過剩的孩子,成人應給孩子創造一些條件和機會,提高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其良好的意志力和品德,讓其過剩的精力有用武之地。其中父母指導孩子的游戲活動很重要。 不要小看了寶寶的玩,寶寶的玩需要父母的指導和適度參與,如果只是給寶寶買了一大堆的玩具,卻不教給寶寶怎么玩,或者大人根本就沒有玩過寶寶的玩具,那么你的寶寶就很難從他的玩具中得到更多的“智力營養”。也許他只會把積木雜亂無章地堆疊在一起;把球盲目地扔來扔去;別人玩娃娃家游戲時他往往充當一個破壞的角色;也根本坐不下來耐心地拼圖和畫畫;常常一會兒也閑不住,但也不知他在忙什么,上躥下跳,大叫大嚷,消耗他過剩的精力。這樣寶寶也就很難從玩具和游戲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反而會成為一個討人嫌的“小鬧將”。久而久之,不僅對寶寶的智力發展有影響,也會影響寶寶的性格。 原因四:有意識的淘氣,有的孩子喜歡用有意識的淘氣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 對策:對有意識“淘氣”的孩子,成人可采取“冷處理”的方法,既不要打罵,也不要訓斥,等到事情平息以后,再指出他的不良行為,并給予糾正。也可以用“自然后果”法懲罰一下,讓他感覺到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后果,讓其牢記教訓,下決心改正錯誤。這種淘氣一般出現在年齡偏大的孩子身上,3歲前不常見。 總之,對待孩子的“淘氣”,成人既不能簡單粗暴,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應該區別對待,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后記:從此后,惠欣開始探究兒子的心理,允許兒子“淘氣”,幫助兒子“淘氣”,并逐漸習慣了兒子帶來的無休無止的“煩惱”,放寬了對兒子的“政策”:讓他再獨立一些,讓他再自由一些。每當兒子犯下一個小錯誤,她也不會再大驚小怪,而是先蹲下來聽聽孩子的心聲,在表示理解的基礎上引導他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兒子在這種環境下,漸漸變得“聽話”了,不再像以前那么淘氣,相反卻成了一個有主見、有思想的小大人。每當望著他活潑可愛的背影,惠欣總在想:其實孩子不就是一棵小小的幼苗嗎?他需要陽光、需要空氣、需要水分,但不需要溫室,更不需要成人的捆綁。
2024-10-22 0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