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的無菌性炎癥,表現為肩部疼痛和活動受限。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運動康復、中醫治療及手術治療等。 1.藥物治療: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減輕疼痛和炎癥;也可應用肌肉松弛劑如氯唑沙宗,緩解肌肉緊張。使用藥物時需遵醫囑。 2.物理治療:如熱敷、冷敷、超聲波、電療等,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3.運動康復:進行肩部伸展、旋轉等運動,增強肩部肌肉力量和靈活性。 4.中醫治療:包括針灸、推拿按摩,有助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5.手術治療:對于癥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關節鏡微創手術等。 肩周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情和個體差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并堅持治療和康復訓練,以促進肩部功能的恢復。
2024-10-21 12: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關節囊的慢性損傷性炎癥.因增生,粗糙及關節內,外粘連,而以活動時疼痛,功能受限為其臨床特點.原則是針對肩周炎的不同時期,或是其不同癥狀的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肩周炎的治療應以保守治療為主.一般而言,若診斷及時,治療得當,可使病程縮短,運動功能及早恢復.1,在肩周炎早期即疼痛期,病人的疼痛癥狀較重.而功能障礙則往往是由于疼痛造成的肌肉痙攣所致,所以治療主要是以解除疼痛,預防關節功能障礙為目的,緩解疼痛可采用吊帶制動的方法,使肩關節得以充分休息;或休用封閉療法,在局部壓痛最為明顯處,注射強的松龍;或用間動電療法,溫熱敷,冷敷等物理治療方法解除疼痛.必要時可內服消炎鎮痛類藥物,外涂解痙鎮痛酊劑等外用藥物.在急性期,一般不宜過早采用推拿,按摩方法,以防疼痛癥狀加重,使病程延長.一般可自我采取一些主動運動練習,保持肩關節活動度,在急性期限過后方可推拿,按摩,以達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炎癥消退的目的. 2,在肩周炎的凍結期關節功能障礙是其主要問題,疼痛往往由關節運動障礙所引起.治療重點以恢復關節運動功能為目的.采用的治療手段可以用理療,西式手法,推拿,按摩,醫療體育等多種措施,以達到解除粘連,擴大肩關節運動范圍,恢復正常關節活動功能的目的.針對功能障礙的癥狀,嚴重的肩周炎病人必要時可采用麻醉下大推拿的方法,撕開粘連.在這一階段,應堅持肩關節的功能鍛煉.除了被動運動之外,病人應積極主動地配合,開展主動運動的功能訓練,主動運動是整個治療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3,在肩周炎恢復期以消除殘余癥狀為主,主要以繼續加強功能鍛煉為原則,增強肌肉力量,恢復在先期已發生廢物性萎縮的肩胛帶肌肉,恢復三角肌等肌肉的正常彈性和收縮功能,以達到全面康復和預防復發的目的. 4,除了針對不同病程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外,還應針對肩周炎病情的嚴重程度考慮治療措施.在這一點上,國外觀點認為,可根據被動運動試驗中因疼痛而造成的運動局限和終未感覺來判定其嚴重程度并指導治療.假如被動運動中,病人的疼痛發生于終未感覺前,此時肩周炎往往是急性的,不宜采取主動運動體療,如果病人的疼痛發生于終未感覺的同時,可適當采用主動運動體療,當達到終末感覺時無疼痛,應采用主動運動體療.肩關節是人體全身各關節中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其關節囊較松弛,關節的穩定性大部分靠關節周圍的肌肉,肌健和韌帶的力量來維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應較差,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退行性改變,加之肩關節在生活中活動比較頻繁,周圍軟組織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磨擦擠壓,故而易發生慢性勞損.1,注意肩關節局部保暖,隨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受風及久居潮濕之地. 2,避免過度勞累,避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 3,要加強身體各關節的活動和戶外鍛煉,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損傷. 4,老年人要加強營養,補充鈣質,如吃牛奶,雞蛋,豆制品,骨頭湯,黑木耳等,或口服鈣劑. 5,急性期不宜做肩關節的主動活動,可采用熱敷,拔火罐,輕手法推拿,按摩等方法綜合治療,注意熱敷時不要燙傷.
2024-10-21 12: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我老媽就有肩周炎,以前我經常跟著她去超市做個理療,確實也有效果,停下一段時間不去了,她的肩膀有開始疼了,好像就有了依賴性,后來我就知道了超市里做的這個理療就是為了讓你買他們的理療設備,后來我問了我附屬醫院的老同學,她說肩周炎治療上用中醫膏藥比較好,當時給我說的馥芝堂中醫館的。現在已經好了,一邊用膏藥一邊加強體育鍛煉這也是比較好的治療方法,一般的鍛煉就以下幾種。:1、掄拳。左右肩關節劃圈掄動。2、聳肩。雙手叉腰,上下前后縮頭聳肩。3、舉手。十指相挾,手心向上、舉過頭頂,上下前后搖動4、還有救是打打太極,或者是羽毛球,都可以的。
2024-10-21 12:4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的無菌性炎癥,表現為肩部疼痛和活動受限。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運動康復、中醫治療及手術治療等。 1.藥物治療: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減輕疼痛和炎癥;也可應用肌肉松弛劑如氯唑沙宗,緩解肌肉緊張。使用藥物時需遵醫囑。 2.物理治療:如熱敷、冷敷、超聲波、電療等,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3.運動康復:進行肩部伸展、旋轉等運動,增強肩部肌肉力量和靈活性。 4.中醫治療:包括針灸、推拿按摩,有助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5.手術治療:對于癥狀嚴重、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關節鏡微創手術等。 肩周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情和個體差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并堅持治療和康復訓練,以促進肩部功能的恢復。
2024-10-21 17:1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肩周炎的治療 原則是針對肩周炎的不同時期,或是其不同癥狀的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肩周炎的治療應以保守治療為主.一般而言,若診斷及時,治療得當,可使病程縮短,運動功能及早恢復. 1,在肩周炎早期即疼痛期,病人的疼痛癥狀較重.而功能障礙則往往是由于疼痛造成的肌肉痙攣所致,所以治療主要是以解除疼痛,預防關節功能障礙為目的,緩解疼痛可采用吊帶制動的方法,使肩關節得以充分休息;或休用封閉療法,在局部壓痛最為明顯處,注射強的松龍;或用間動電療法,溫熱敷,冷敷等物理治療方法解除疼痛.必要時可內服消炎鎮痛類藥物,外涂解痙鎮痛酊劑等外用藥物.在急性期,一般不宜過早采用推拿,按摩方法,以防疼痛癥狀加重,使病程延長.一般可自我采取一些主動運動練習,保持肩關節活動度,在急性期限過后方可推拿,按摩,以達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炎癥消退的目的. 2,在肩周炎的凍結期關節功能障礙是其主要問題,疼痛往往由關節運動障礙所引起.治療重點以恢復關節運動功能為目的.采用的治療手段可以用理療,西式手法,推拿,按摩,醫療體育等多種措施,以達到解除粘連,擴大肩關節運動范圍,恢復正常關節活動功能的目的.針對功能障礙的癥狀,嚴重的肩周炎病人必要時可采用麻醉下大推拿的方法,撕開粘連.在這一階段,應堅持肩關節的功能鍛煉.除了被動運動之外,病人應積極主動地配合,開展主動運動的功能訓練,主動運動是整個治療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3,在肩周炎恢復期以消除殘余癥狀為主,主要以繼續加強功能鍛煉為原則,增強肌肉力量,恢復在先期已發生廢物性萎縮的肩胛帶肌肉,恢復三角肌等肌肉的正常彈性和收縮功能,以達到全面康復和預防復發的目的. 4,除了針對不同病程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外,還應針對肩周炎病情的嚴重程度考慮治療措施.在這一點上,國外觀點認為,可根據被動運動試驗中因疼痛而造成的運動局限和終未感覺來判定其嚴重程度并指導治療.假如被動運動中,病人的疼痛發生于終未感覺前,此時肩周炎往往是急性的,不宜采取主動運動體療,如果病人的疼痛發生于終未感覺的同時,可適當采用主動運動體療,當達到終末感覺時無疼痛,應采用主動運動體療.肩關節是人體全身各關節中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其關節囊較松弛,關節的穩定性大部分靠關節周圍的肌肉,肌健和韌帶的力量來維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應較差,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退行性改變,加之肩關節在生活中活動比較頻繁,周圍軟組織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磨擦擠壓,故而易發生慢性勞損. 治療方案 1.肩周炎有其自然病程,一般在1年左右能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療和功能鍛煉,即使自愈也將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2.早期給予理療,針灸,適度的推拿按摩,可改善癥狀. 3.痛點局限時,可局部注射醋酸強地松龍,能明顯緩解疼痛.但不建議使用此方法,封閉療法能立竿見影,但是只能暫時壓制病痛幾年,很容易復發,而后病癥會更重. 4.疼痛持續,夜間難以入睡時,可短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并加以適量口服肌松弛劑. 5.無論病程長,短,癥狀輕,重,均應每日進行肩關節的主動活動,活動時以不引起劇痛為限.另外可使用外用的中藥進行治療,比如立正消痛貼,屬于外用敷劑,藥物從皮膚滲透病變骨質,中藥外用,無副作用,治療效果比口服西藥更好.保健貼士 1,注意肩關節局部保暖,隨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受風及久居潮濕之地. 2,避免過度勞累,避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 3,要加強身體各關節的活動和戶外鍛煉,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損傷. 4,老年人要加強營養,補充鈣質,如吃牛奶,雞蛋,豆制品,骨頭湯,黑木耳等,或口服鈣劑. 5,急性期不宜做肩關節的主動活動,可采用熱敷,拔火罐,輕手法推拿,按摩等方法綜合治療,注意熱敷時不要燙傷. 針灸療法 肩關節周圍炎是肩并節囊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一種退行性,炎性病變.其臨床表現為:多見于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以疼痛為主,日輕夜重;晚期則以功能障礙來主,外展,外旋及后伸等動作受限最明顯. 中醫學中,本病稱“漏肩風”,“肩凝”等,屬痹癥范疇.多因年老體虛,風寒濕邪乘虛而入,致經脈痹阻;或跌仆損傷,瘀血留內,氣血不行,經筋作用失常而道致本病. 針灸治療肩痛在《針灸甲乙經》,《備急千全要方》,《針灸資生經》及《針灸大成》等著作中,均有記載.現代明確提到肩關節周圍炎的針灸治療首見于1954年.六十年代報道頗多,但以傳統的針刺法為主.近二十年來,幾乎各種穴位刺激療法被用于本病的治療,諸如刺血,針刺,艾灸,拔罐,穴位激光照射,熱針,穴位微波法,電針以及穴位注射等,為提高療效,還往往將二或三種方法結合運用.目前,針灸及各種穴位刺激法的療效大致類似,有效率在95%以上. 體針 (一)取穴 主穴:肩髃透極泉,天宗透秉風,肩貞,條口透承山. 配穴:曲池,尺澤,肩陵,肩井,合谷,陽陵泉. 肩陵穴位置:陰陵泉下8~9分.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酌加配穴.囑病人垂曲肘.宜以28號針,長3~4寸,行深刺透刺,使局部有較強的酸麻脹感.條口透承山及肩陵穴,陽陵泉均宜針對側穴,為提高療效,可先針此類穴,待明顯得氣后,令患者活動肩部,內外旋轉,前伸后屈等;然后再針局部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448例,結果痊愈226例,顯效100例,有效111例,無效11例,其總有效率為97.5%[1~5]. 電針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肩髃,天宗,曲池,肩井. 配穴:條口透承山,臂(骨需),阿是穴.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配穴,病程<30天者,加條口透承山;>30天者,選余穴.先取肩髃,快速刺入1寸,得氣后,再向極泉方向刺入3~4寸,行針2~3分鐘,余主穴用常規刺法,然后接通電針儀,用密波或疏密波,留針30分鐘.電流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度.如病程<30天,先取患側條口透承山,針深2.5寸,得氣后通電針儀之正極;手握負電極,電針法同上.>30天者,針其余配穴,方法同上.選2穴行穴位注射,藥物用丁公藤注射液或5%當歸注射液,每穴1毫升.電針每日或隔日1次,穴注每周2次.電針,穴注不同日進行. (三)療效評價 共治226例,結果痊愈或基本痊愈135例,顯效45例,有效4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7.6%[6,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肩內陵,曲池,阿是穴. 配穴:肩貞,肩髃,天宗,臂(骨需). 肩內陵穴位置:垂肩,腋前紋端與肩髃連線中點. (二)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酌加1~2穴.用低功率氦氖激光儀照射,輸出功率為7毫瓦,波長6328埃,光斑直徑4毫米,治療面積12.26平方毫米,照射距離50厘米左右.每穴照射5分鐘,痛點可8~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歇3~5日.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257例,結果,痊愈95例,顯效50例,有效100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95.3%[8~1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肩部壓痛點(下同). (二)治法 首先在患肩上進行按壓,找到壓痛點,在最明顯的一處用三棱針或鈹針迅速刺入,深1~2分左右,即出針.如此上,下,左,右,進行點刺,共5針,呈梅花狀,范圍以稍大于罐具口徑為宜,點刺處則應血出如珠.如痛點較分散,每次刺絡2~3個痛點.用閃火法或真空拔罐器拔罐10~15分鐘,拔出1~3毫升血為度.去罐后,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并行被動活動5~10分鐘,每隔2~4日一次,連續3次為一療程.患者平時加強功能鍛煉.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228例,結果痊愈120例,顯效54例,有效39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93.5%[11~13].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尺澤,曲池,曲澤. 配穴:肩貞,肩髎,肩內陵,阿是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僅取一穴,配穴據癥酌取,均為患側.先在穴位及其周圍仔細尋找有瘀血現象之靜脈,然后用消毒三棱針刺破血管,出血10~20毫升,血止后拔罐5分鐘.每10~20天治療1次,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30例,經1~3次治療,痊愈28例,顯效2例,總愈顯率達100%[14]. 耳針 (一)取穴 主穴:肩,鎖骨,神門,肩關節. 配穴:肝,脾,皮質下. 肩關節穴位置:在肩穴與鎖骨穴之間. (二)治法 主穴取2~3穴,酌加配穴.探得敏感點或陽性反應物后,用5分普通毫針快速刺入,得氣后,行捻轉手法,中強度刺激,約持續半至1分鐘.在運用手法的過程中,令病人適量活動患肩.疼痛較劇烈者,肩或肩關節穴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數滴.毫針刺每日1次,刺血隔2~3日1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78例,結果臨床痊愈37例,顯效28例,有效6例,無效4例,其總有效率為94.4%[15,16]. 割治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以左手食指,中指繃緊阿是穴,右手持鋒鉤針迅剌入皮下組織,病人有酸,麻,脹感時停止進針,然后上下提動針柄,鉤割數下,出針.加拔火罐,10~15分鐘.每周2次,4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周. (三)療效評價 共以上法治60例,痊愈56例,顯效4例,有效率為100%[17]. 按摩療法 一部分肩關節周圍炎患者有自愈趨勢,僅遺留輕度功能障礙.大部分患者須經有效的治療方能痊愈.手部按摩配合肩關節功能鍛煉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療效顯著.手部按摩可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環,加速滲出物的吸收,起到通絡止痛的作用;功能鍛煉可以松解粘連,滑利關節,以促進肩關節功能的恢復,兩者相得益彰. 按摩選穴 經穴:經渠,少府,內關,合谷,后溪,中清等. 反射區:肩關節,頸肩區,斜方肌,腎,輸尿管,膀胱,肺,頸項,頸椎,胸椎,肝,脾等. 反應點:肩點,痙攣刺激點,后頭點,頸項點等. 全息穴:頸肩穴,上肢穴. 按摩方法 推按上述反射區,每穴1OO-200次;點按各反應點2O0-3O0次;掐按各全息穴30O次.上述經穴分為兩組,合谷,經渠,少府為一組,內關,后溪,中渚為另一組,每次按摩一組,兩組輪換使用.每穴按揉30-50次.每天按摩1次,30次為1個療程.可持續3-4個療程,直至痊愈. 配合適當的功能鍛煉,如爬墻活動,即雙腳并攏,面對墻壁,用雙手或單手沿墻壁緩緩向上爬動,使上臂盡量高舉,然后緩緩下回原處,反復數次;體后拉手,即雙手向后,用健側手拉住患側腕部,漸漸向上拉動,反復進行;另有甩手等肩關節的各向活動等.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2O分鐘.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幅度要由小漸大. 治療期間,避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局部可配合熱敷,每天1次,每次10分鐘.水溫不要過高,以免燙傷.
2024-10-22 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