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血小板減少的治療方法多樣,包括病因治療、藥物治療、輸注血小板、脾切除、免疫治療等。 1.病因治療:積極尋找并去除導致血小板減少的病因,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免疫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藥物(如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泊帕)等。 3.輸注血小板:對于血小板嚴重減少且有出血風險的患者,可輸注血小板。 4.脾切除:對于脾功能亢進導致的血小板減少,脾切除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5.免疫治療:如利妥昔單抗,用于治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 總之,血小板減少的治療需根據具體病因和病情制定個體化方案。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并注意定期復查血常規。
2024-10-21 13: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一般血小板減少的治療方法:慢性血小板減少患者出血不重或在緩解期均不需特殊治療,但應避免外傷,預防感染,有時輕微呼吸道感染即可引起嚴重復發.急性血小板減少患者主要于發病1~2周內出血較重,因此發病初期,應減少活動,避免創傷,尤其是頭部外傷,重度者臥床休息.應積極預防及控制感染,阿司匹林可致出血,亦須避免.給予足量液體和易消化飲食,避免腔粘膜損傷.為減少出血傾向,常給大量維生素C及P.局部出血者壓迫止血.北京兒童醫院811例急性ITP中226例僅用上述一般療法,于6個月內痊愈者占78.3%,與其它治療組療效無明顯差異,說明一般病例不需給以特殊治療.若出血嚴重或疑有顱內出血者,應積極采取各種止血措施.對出血嚴重或久治不愈者應進行如下特殊的血小板減少的治療方法.必要時需要脾切除.
2024-10-21 13: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時血小板還有維護毛細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由于多種原因導致血小板計數結果低于參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減少。血小板減少如果嚴重了,可以引起一系列癥狀,如如鼻出血,牙齦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腸道也可出血、還可出現月經血量多、血尿等。西醫治療首先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未獲完全緩解,可考慮切脾,如切脾失敗,尚可用皮質激素:如仍無效,可用免疫制劑。對于出血嚴重可酌情靜脈應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輸注血小板懸液或血漿置換。中醫治療應以清熱涼血止血、補氣陰、活血化瘀為主,同時應參以補益肝腎等法,以標本兼治。
2024-10-21 13:0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巧真 醫師
山東聊城冠縣崇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其他
全科
-
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數量減少(血小板減少癥)或功能減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導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血小板數低于正常范圍14萬~40萬/μl. 血小板減少癥可能源于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表133-1).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血小板減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發性瘀斑,最常見于小腿;或在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陰道出血);和手術后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減少癥不會像繼發于凝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參見第131節)那樣表現出組織內出血(如深部內臟血腫或關節積血).血小板減少癥的治療隨其病因和嚴重程度而多變,需迅速鑒別病因,若有可能應予以糾正(如在肝素有關的血小板減少癥停用肝素).由于血小板反復輸注會產生同種血小板抗體,造成療效的降低,因而要間歇性使用以預防上述抗體產生.若血小板減少是由于血小板消耗,則血小板輸注應保留于治療致命性或中樞神經系出血.若由于骨髓衰竭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則血小板輸注保留于治療急性出血或嚴重性血小板減少(如血小板數<10000/μl).成年人的治療通常開始口服皮質類固醇(例如強的松每日1mg/kg).如有效,血小板計數將在2~6周內恢復正常,然后逐步遞減皮質類固醇.但大多數病人的療效不夠滿意,或是減少腎上腺類固醇劑量后即復發.脾臟切除可使50%~60%病人得到緩解.對于用類固醇和脾臟切除治療難以奏效的病人,使用其他藥物的療效尚未證實.由于慢性ITP病程長,同時慢性ITP患者死亡率低,而對治療方法的利弊仍須慎重權衡.應用合成的雄激素(達那唑),或使用硫唑嘌呤,長春新堿,環磷酰胺,或環孢菌素的免疫抑制療法的療效并不一致. 對ITP伴致死性出血的患者,可使用免疫球蛋白靜注(IVIg),這可抑制單核巨噬細胞的清除包被抗體血小板的作用.IVIg劑量1g/kg,1天或連續2天.患者血小板數常可在2~4天內上升,但僅維持2~4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1g/(kg.d)靜脈輸注3天,可使血小板數迅速上升,且費用略低于IVIg.對那些有致命性出血的患者亦應輸注血小板.由于糖皮質類固醇或IVIg可能預期在幾天內顯效,因而對ITP患者不應預防性輸注血小板.
2024-10-21 15:5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血小板減少的治療方法多樣,包括病因治療、藥物治療、輸注血小板、脾切除、免疫治療等。 1.病因治療:積極尋找并去除導致血小板減少的病因,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免疫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藥物(如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泊帕)等。 3.輸注血小板:對于血小板嚴重減少且有出血風險的患者,可輸注血小板。 4.脾切除:對于脾功能亢進導致的血小板減少,脾切除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5.免疫治療:如利妥昔單抗,用于治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 總之,血小板減少的治療需根據具體病因和病情制定個體化方案。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并注意定期復查血常規。
2024-10-21 21:35
-